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研学旅游发展及乡旅产品开发探究

作者: 罗棋方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之举。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加强乡旅产品开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研学旅游项目的开展,既能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还能够拓宽乡村经济发展渠道,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吸引更多人参与乡村建设。当前,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研学旅游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发展和乡旅产品开发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旅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乡村研学旅游及开发乡旅产品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乡村振兴关系到我国农民的生活质量。只有乡村振兴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民对于生活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物质,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养生的重视都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了乡村。人们希望逃离纷繁复杂的都市生活,体验田园生活,这为乡村研学旅游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前的生态环境、硬件设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发展旅游时,当地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色和环境来确定旅游的方向,优化乡村的环境和保护措施,提高乡村的环境卫生标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环境支持。同时,发展研学旅游还需要为游客提供住宿等条件,因此,居住环境的改善成为重要的部分,有待村民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进行升级,同时村民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环境保护等相关措施,积极配合村里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研学旅游的形象。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够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全面优化乡村的村容村貌,营造舒适、整洁、健康的宜居环境。

(二)有利于完善乡村生态经济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乡村研学旅游及开发乡旅产品可以促进乡村经济体系的完善。村民作为旅游业建设和发展的直接受益群体,可以通过参与餐饮、住宿、交通等不同行业发展增加收入,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增加农业之外的经济收入方式。对于乡村而言,能够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完善经济体系。当前,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将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与休闲娱乐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带动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旅游资源建设团队,促进乡村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同时,乡村研学旅游的发展还能够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研学旅游能够调动人们对农业资源、乡村历史、传统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研究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这些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带动乡村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乡村的发展[1]。

(三)有利于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和推动乡土文化发展

以前,我国工业产业飞速发展,对工人的需求量较大,大多数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以至于很大一部分农村出现了“空心村”和“留守村”,年轻人到城市就业和生活阻碍了乡村建设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年轻人向乡村回流,为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尤其是随着乡村研学旅游的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村里研学、旅游、生活和消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研学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激活了乡村的各项资源开发与利用,留住了人才,提升了就业,拓宽了乡民的收入渠道,对乡村治理有极大的帮助。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就业渠道的拓宽,缓解了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研学旅游业的发展吸引着学生群体和科研团队,他们的到来为提升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研学旅游能够带动学生和科研团队对乡村的历史、文化和资源进行研究和探讨,促进乡土文明发展。人口的互动带来了认知的冲击与融合,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互动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2]。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研学旅游发展和乡旅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生态环境有待提升

乡村发展研学旅游业需要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突出文化特色,吸引学者和学生及普通游客来旅游,需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配套的设施设备为保障。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行为,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不足,甚至出现部分乡村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造成资源难以承载游客的数量。另外,乡村研学旅游面对的是全国的游客,游客素质与环保意识参差不齐,同时乡村对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导致游客破坏环境和人文设施的情况屡有发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乡村管理受制度体系及管理水平限制,缺乏对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的修复能力,一旦环境遭到破坏,难以得到有效的修复和治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3]。

(二)乡村研学旅游和乡旅产品设计特色不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乡村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旅游建设和旅游产品建设开发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放眼全国具有较高的雷同性,产业特色不足。其模式通常是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开发,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研学,项目较为单一,难以对游客形成长时期的吸引力,回头客较少,辐射范围有限且新项目开发不足,集中在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宿等方面,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缺乏特色和创新。人文资源开发流于表面,未对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文化融入程度不足,与其他乡村相比,竞争压力大。另外,乡村普遍存在人口居住分散、密度低的特点,不同于普通的文旅产品,乡村文旅产品的开发需要经过专业的设计和制作等一系列的程序,在生产方面较为复杂,企业在投资方面意愿较低,因此,乡村文旅产品的开发起步难,获得发展成效更难。

(三)缺乏专业的研学旅游和乡旅产品开发人才

在乡村研学旅游和乡旅产品开发中,多数参与人员是经过村委或是当地政府的相关培训后上岗的当地村民,受自身文化程度影响,他们对研学旅游和乡旅产品开发的认识不能与时俱进和创新,经营管理意识淡薄,在生产经营中管理水平低,服务意识不足,影响研学旅游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回暖,乡村研学旅游热度回升,逐渐暴露出旅游业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专业人才不足导致在研学旅游经营过程中出现服务质量差、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同时,缺乏乡旅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导致在产品提供方面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产品种类单一,缺少吸引力,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4]。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发展和乡旅产品开发的具体路径

(一)全面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的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核心要素,人文资源是先辈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年累月的文化积累,记载着人类的发展历程,这两者是乡村研学旅游的重要载体,为乡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启发和路径。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研学旅游都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承载。乡村研学旅游发展需要当地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生态保护举措,真正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

第一,当地政府部门应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政府应首先完善生态旅游发展体系,邀请国内或高校的专家学者建立地方政策法规,以文件的形式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当地形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全面增强村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前景,通过讲座、培训、视频等多种形式正确引导村民科学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文旅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参与到乡村研学旅游和乡旅产品开发工作中。帮助乡村制订旅游发展规划,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考虑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全局观,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既能够保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旅游发展的基础,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实现资源合理、充分地利用,切忌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盲目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造成资源破坏,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该在开发资源的基础上探索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方式,邀请生态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对当地资源进行研究,探索资源保护和修复的方式方法,对乡村旅游业开发者进行集中培训,做好资源保护。

第三,加强对旅游区的管理。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专业的管理,加强乡村旅游的管理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形成良性循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完善乡村旅游区域的资源保护、管理等相关制度,对于未开放的保护区域,应该配备专门人员进行保护,号召村民加入自然资源保护队伍中来,加大保护措施落实力度,形成管理部门主导、村民人人参与的局面,避免出现游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的局面,在发展旅游、促进当地村民收入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5]。

(二)加强对乡村研学旅游项目和乡旅产品开发的优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积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乡村发展上,乡村研学旅游产业和乡旅产品的开发受到重视。在研学旅游和乡旅产品开发过程中,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着重突出自身特色,尤其是加强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优化配套设施。

第一,提升旅游体验感。要优化旅游项目,提升餐饮、住宿的质量,建立行业协会,邀请当地传统的餐饮制作者和从业者制定行业相关标准,提升整体质量。第二,多元发展。将人文资源的开发与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农业等其他产业相融合,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体系,突出当地特色自然资源,为游客提供有别于其他乡村的体验。第三,开发有特色的乡旅产品。注重与当地非遗传人和手艺人的合作,通过传统物品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对于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手艺,要加大保护力度,可以通过网上直播、现场表演等方式提升其传播力度,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和手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发展周边产业,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手艺和文化的魅力。

(三)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但是乡村发展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因此,需要提升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创新的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并且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第一,以当地旅游从业者为基础,加强专业培训。要求优秀的行业从业者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村委干部进行政策解读、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同时组织干部到旅游业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学习考察,提升其对旅游发展的认知,了解当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为乡村旅游和产品开发提供新的思路。第二,加强研学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通过调研的形式对当地大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制定鼓励政策积极推进本土大学生返乡,邀请大学生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同时,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和产品开发企业,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加入乡村研学旅游的事业中来。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促进乡村研学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税收奖励。

四、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同时还要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全面发展乡村研学旅游产业,既能够推动乡村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产业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当地政府要积极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和乡旅产品的开发,培养村民经营理念,增强村民服务意识,加强乡旅专业人才储备,突出本地特色,将乡村研学旅游和乡旅产品开发作为促进村民增收的重要推手,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芯宇,付光玺.疫情常态化下乡村研学旅游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智慧农业导刊,2023(9):94-97.

[2] 刘敏.乡村研学旅游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农经,2023(3):1-6.

[3] 燕玉霞.基于研学旅行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1):153-155.

[4] 燕玉霞.基于乡村旅游资源的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23):132-135.

[5] 王敉敉,蒋杰,王昊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研学旅游及乡旅产品开发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22(10):27-3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