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制度设计、模式特征与实践启示

作者: 徐岚 王馨然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制度设计、模式特征与实践启示0

[摘要]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秉持实务创新原则,重视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四个特点:培养目标凸显行业需求与技术导向,课程设置兼顾实践实训与理论创新,产学合作依托多元主体和联合培养,评价考核强调成果应用与科技转化。台湾地区在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大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完善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强化职业教育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树立应用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创新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完善产学合作的配套保障措施;构建应用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创新。

[关键词]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台北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徐岚(1981- ),女,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馨然(1999- ),女,陕西汉中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福建  厦门  36100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01-0094-09

一、研究缘起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形成系统化的技能型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打通高职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扭转“重学轻术”的传统偏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专科教育等较低层次的教育构成,导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理论水平低下、文化素养薄弱、难以满足产业变革需求等困境[1]。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再次强调,“提升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地区大力发展技职教育,形成了包含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一贯式技职教育体系。台湾地区技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实务能力,其特色在于重视学校教学与职业场所的结合,并为学生提供长期的教育机会[2]。在台湾地区的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进行升格改制后,技术导向研究生的培养进入迅速发展阶段[3]。据统计,台湾地区技职院校研究生注册比例在2014—2022年从20.45%增长到25.58%,研究生教育成为技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学术教育与技职教育并行的教育体系是“双轨制”职业教育学位体系设立的典范,既在纵向上实现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自然衔接,又在横向上加强了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沟通[4]。目前,学界对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研究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围绕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展开的高质量研究较少,且对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处于边缘地带。在“中国知网”以“台湾”和“技职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期刊文献451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仅37篇,对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仅9篇。二是已有研究多在探讨职业教育研究生学位体系时将台湾地区作为“双轨制”的案例进行介绍性阐述,对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何以可能和如何进行的问题缺少理论分析。三是相关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策略和学位类型进行研究,缺少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入剖析。

台北科技大学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科技大学,以研究实用科学与技术,培育学术、品德与人文素养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宗旨,为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基于此,本文以台北科技大学为例进行个案研究,拟通过分析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培养的制度设计与模式特征,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二、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制度设计

独立而完善的学位制度是开展职业教育研究生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掌握技术知识的专门人才也需相应的学位制度赋予其专业话语权[6],因此首先要讨论职业教育的研究生学位制度设计。关于职业教育研究生学位体系的建立,目前理论上主要有“双轨制”和“三轨制”两种不同的论调。“双轨制”观点认为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二者在培养模式、师资结构、职业资格衔接等方面具有同质性,因此将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归于同一教育类型[7]。在“双轨制”下,职业教育研究生培养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轨,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研究生授予专业学位[8]。随着学界对职业教育学位设置探讨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学位的设置从“分层”思想转向“分类”思想,“双轨制”学位体系的桎梏逐渐被打破。“三轨制”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在专业性上与专业学位教育具有根本区别,专业学位教育的本质是具有职业性质的学术教育,对知识体系复杂性的要求远高于一般的职业教育[9]。因此,主张在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之外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研究生授予专门的职业学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与职业学位三者之间没有地位上的差别,只有属性的不同,相互之间不可替代[10](如表1所示)。综上所述,“双轨制”和“三轨制”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建立了独立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是否承认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是否确立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平等地位。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主要由学术教育与技职教育构成。不同于上述的“双轨制”理论,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体系的“双轨并行”是将技职教育作为单独分支与学术教育并行发展,各个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均在技职教育的框架内进行,具有独立性和贯通性。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技术及职业教育政策纲领》指出,“技职教育是以培育优质专业技术人才为使命,以做中学、学中做和务实致用为定位,以实务教学和实作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价值的教育”[11]。从体系结构来看,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包括高职(中等教育)、专科(二专、五专)①、本科(二技、四技)②、硕士和博士五个层次的学位教育,并相应形成了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四种类型的技职院校[12]。其中,高级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进行本科层次以下的技职教育,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大学部进行本科层次的技职教育,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研究所进行硕士和博士层次的技职教育。技职教育的硕士学位教育学制一般为1~4年,博士学位教育学制为2~7年,不同层次教育实行不同的学位准入程序[13]。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台湾地区学术教育与技职教育的研究生培养有着明显区别。学术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导向研究生,以从事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技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导向研究生,以从事高科技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除此之外,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相互交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通。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可自由选择就读普通高校或技职院校,且技职教育体系转向普通教育体系并无太多障碍[14]。这种纵向贯通、横向交流、自成体系的学位制度为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一,在制度上明确了“双轨”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对技职教育与学术教育一视同仁,保障了技职教育的独立性。第二,从根本上明确了技职教育“技术性与职业性”的本质与定位,避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上的混淆。技术导向研究生可以弥补学术导向研究生与产业界的割裂,以满足台湾地区技术产业发展对高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第三,拓宽了技能型人才的发展路径,同时较好地回应了社会对于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提升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如图1所示)。

三、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模式特征

台北科技大学致力于培养实务型高级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在技术导向研究生培养上进行了丰富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产学合作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本研究依循“目标—策略—保障”的逻辑对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框架下凝练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特征。

(一)培养目标凸显行业需求与技术导向

《技术及职业教育政策纲领》指出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愿景目标是“培养具备实作力、创新力及就业力的专业技术人才”[15],最大任务是培养一批毕业即可就业、能与产业所需无缝衔接的技术人力[16]。在这一顶层设计下,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作、创新和就业的核心指向,构建了需求引领、导向鲜明、内容明确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深度契合产业行业需求,其最大特点在于对市场需求的高度敏感,所培养的人才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台北科技大学共有6个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分别为机电学院、电资学院、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包括22个硕士班(所)和12个博士班(所),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大多技术色彩浓厚、应用性较强,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建筑、管理等。各系所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出明确的需求导向,如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旨在培养制造与供应链、产业电子化与资讯应用、管理科学与决策等领域具备务实研究专长的高级工业工程与管理人才。技职院校培养的硕士与博士只有紧密接轨产业发展,才能有效避免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失业和社会资源的浪费[17]。

其次,技术导向研究生的能力培养以实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首要目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所需的多元能力。实务能力是技术导向研究生培养的前提基础,要求研究生必须掌握行业或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专业的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对技术导向研究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研究生对作为理论基础的学术研究前沿发展有所了解,从而在技术创新上进行突破。前者使技术导向研究生在类型上区别于学术导向研究生;后者使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在层次上区别于本科人才培养,清晰了技术导向研究生教育在学位体系中的定位。

最后,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除了具有教育性价值外,还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性价值。台湾地区将技职教育作为重整职场道德伦理的根本途径,通过在个体受教育阶段培养其道德涵养,推动塑造团结敬业的良好社会风气。例如,台北科技大学注重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多元能力的培养,在行业专业能力以外兼顾对研究生资讯能力、语文能力、团体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行业一般能力的培养[18]。同时,台北科技大学还强调培养技术导向研究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包括敬业乐群、诚朴精勤、社会责任等,这对于提升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道德涵养、建立学生对技职专业的荣誉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兼顾实践实训与理论创新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将“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阶专精人才”作为技职院校研究所课程的目标,指出研究生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具备高层次经营管理和高科技应用能力[19]。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课程兼顾深化研究与实务创作两种导向,前者以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后者则关注提升学生开发设计等实践能力。

从课程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实习三类。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为专题研讨课和学位论文,旨在帮助研究生扎实技术知识和提升学术素养。专业选修课程是围绕专业知识开设的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两类,旨在使研究生掌握从事相关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专业选修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提供实务工作的知识基础,占比在70%以上。实践实习则为研究生提供了在相关企业的对应岗位上进行实操锻炼的机会。虽然实践实习不计入学分,但各研究所和硕博士班均对研究生的实践实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实践实习作为技术导向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例如,机电科技博士班、制造科技研究所博士班的技术导向博士生毕业前必须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政府单位或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两年及以上的全职实务技术研发工作。实践实习的形式包括校外实务技术研发、产研融合等,具有研习、研讨、研发的特点。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硕博士学位所需的最低课程学分为30~40分,其课程设置承袭“技术知识逻辑”,三类课程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较好地回应了研究生对科学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诉求。

从课程性质来看,“技术性”是技职教育研究生课程的最大特色。与学术教育强调科学知识不同,技职教育课程主要传授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是以指导实践为目的、与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关的知识[20],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1],是职业教育学位存在的学术根基[22]。为更好地展现技术导向研究生课程的实践导向性,在此将台北科技大学和台北大学的电资学院博士班课程进行对比,前者培养技术导向博士生,后者培养学术型博士生。台北科技大学主要开设校外电路设计、作业系统、信号处理、数位通讯等操作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23],而台北大学主要开设高等电脑网路、高等演算法、计算理论、云端计算与大数据程式设计等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的课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