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的内涵、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 罗校清 李锡辉

[摘要]针对当前职业本科内涵和定位认识比较模糊、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缺乏经验等问题,可从“五个维度、三个方面”准确分析和把握职业本科的内涵,在“两个对接、两个聚焦”和“三个高、三个不变”上找准职业本科的定位,探索“七有条件、七步程序”科学设置职业本科专业,遵循“三种能力、四种技能”精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教材、教师和教法改革,多元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化质量评价模式,创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避免职业本科试点效仿普通本科培养模式,依赖高职专科传统发展路径。

[关键词]职业本科;内涵;定位;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罗校清(1980- ),男,湖南衡山人,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高级实验师。(湖南  湘潭  411100)李锡辉(1974- ),女,湖南益阳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湖南  长沙  410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2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三擎’云桌面的实训教学环境建设”(项目编号:220503175263137,项目主持人:罗校清)、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大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K21CZJ002,项目主持人:罗校清)和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数据挖掘视域下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GB2020391,项目主持人:罗校清)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4-0021-07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正式施行,我国职业教育正在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转变。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下简称“职业本科”)既是时代必需又是历史必然,同时也是缓解教育焦虑、就业焦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加满意教育的必然回应,更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自2019年我国开展职业本科试点以来,全国已有32所职业本科学校。但在三年多的职业本科试点过程中,多数试点学校对职业本科内涵和定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职业本科和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区别不够明晰,对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缺乏经验等问题,导致个别试点学校开始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从厘清职业本科内涵和定位出发,合理设置职业本科专业,精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三教”改革和多元构建质量评价模式,探索创新职业本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和方法。

一、职业本科的内涵

(一)从“五个维度”分析职业本科的基本内涵

1.本质维度。职业是基本导向和发展方向,本科是学历层次和立足之基,技术是职教特色和固元之本。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带来新一轮产业变革和职业岗位革新,进一步推动产业向“高精尖”和“专精特新”转型,传统的“人工体力型”职业岗位将会大范围被“人工智能型”职业岗位所替代,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百年未有之新机遇和新挑战,职业本科将承担起为技能型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的重任。加之,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速,学历层次已成为企业招聘和学生应聘的基本门槛,建立“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共生共荣的高层次职业教育模式已成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满足社会所需、企业所盼、学生所求的必然回应。

2.类型维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新职教法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地位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从国家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指出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职业本科将充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先行者,为职业教育从中职、高职通向职业本科、专业硕士教育和专业博士教育的完整通道开局铺路,让职业本科真正成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助推器”。

3.目标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批准的32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也均强调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和技术革新不断加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刚性需求。因此,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无疑要以高技术含量岗位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对准“高精尖”和“专精特新”产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设置职业本科专业,对准“高精尖”和“专精特新”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开设职业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把职业本科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的第一梯队、第一资源,实现职业本科人才高层次培养、高质量就业和高技能成才。

4.体制维度。随着新职教法的施行,宏观上强化了国务院、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三级统筹管理模式,国务院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统筹协调,教育部及相关部委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区域内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微观上,各省份可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整体布局职业教育,打造各省份职教特色和亮点;各职业本科学校可通过试点先行先试,紧密对接区域内“高精尖”和“专精特新”产业,发挥区域内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办学优势,逐步彰显出职业本科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凡实力和独特优势。

5.原则维度。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本科的实施原则。学校和企业如同鱼和水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其中,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学校专业设置要与产业发展高度结合,教学内容要同技术革新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要和企业需求密切吻合;校企合作的核心是不断挖掘学校和企业双方利益共赢点,不断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让校企合作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创业的“孵化器”、实现人才红利的“催化剂”,真正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从三个方面把握职业本科的基本内涵

1.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二要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坚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激励职业本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走技能成才之路、技能创新之路和技能强国之路。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和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类型定位,职教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国家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把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职业教育与人才结构统筹规划,充分展现了职业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地位;把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融为一体,更为职业教育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更是优化类型定位、增强适应性和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一招。所以,要实现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一体化推进,职业本科理应发挥勇立潮头、勇挑重担、敢于尝试的作用,也是职业本科形成特色、激发活力、稳固地位的契机,更是职业本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和担当。

3.多方参与,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属于跨界教育,需要多方协同推进、共同培养,单靠职业学校很难把职业教育办好,必须坚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多方共同参与,积极发挥政府推动作用、行业引导作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作用,共同承担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产教融合在新职教法中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已经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见,产教融合已不再只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种特色和亮点,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种基本制度和原则。同时,还要明确办好职业教育不仅只有学校一个主体,还包括企业,两者同等重要、同等地位、同等责任,特别是职业本科承载着为技能型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更应该把产教融合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做到专业调整与产业调整相适应,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教学内容与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相适宜。

二、职业本科的定位

(一)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区别定位

1.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两者的区别。在社会功能上,普通本科以发现科学规律、实现理论突破为主,职业本科以改造世界、实现技术技能传承和迭代为主。在培养理念上,普通本科以科学本位教育为主,职业本科以技术技能教育为主。在培养逻辑起点上,普通本科以学科为导向,职业本科以职业为导向。在培养类型上,普通本科以培养学术型、工程型、研发型人才为主,职业本科以培养技术技能型、能工巧匠型、大国工匠型人才为主。在培养过程上,普通本科以知识传授为主,职业本科以工学结合为主。在评价模式上,普通本科以学科评价为主,职业本科以校企多元评价为主。在区别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同时,还要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横向融通,构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立交桥”。

2.职业本科与高职专科两者的区别。在理论基础上,职业本科要比高职专科更加深厚、扎实。在知识结构上,职业本科要比高职专科更加全面、完整。在专业能力上,职业本科要比高职专科更加专业、复合。在技术技能水平上,职业本科要比高职专科更加扎实、精湛。在培养层次上,职业本科要比高职专科具有更高标准、更高起点、更高质量。在就业面向上,职业本科要比高职专科更加宽广、更多渠道。在区别职业本科和高职专科教育的同时,还要实现中职、高职专科到职业本科、职业硕士研究生和职业博士研究生的纵向贯通,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

(二)从“两个对接”和“两个聚焦”上锚准定位

1.从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上锚准定位。对接高端产业方面重点要与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和新概念产业对接,能够推动多学科和多领域之间协同发展,能够主导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在产业链上占据核心位置,处于价值链高端,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对接产业高端方面重点要锚准在技术技能水平和产品高附加值等方面具有行业领跑优势的产业,技术含量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融合度密集,能够代表整个产业的先进性和引领性。因此,职业本科应该锚准“高精尖”和“专精特新”产业设置专业,锚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科技自主自强方面设置专业,锚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紧缺的高技术含量职业岗位设置专业。

2.从聚焦“高层次”和“应用型”上锚准定位。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意味着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国家开始从学历型社会向技能型社会转型,凸显了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职业本科聚焦“高层次”要从源头上拉高专业设置起点,做好专业布局和资源统筹,保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应用型”关键要培养学生能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的需要,能解决行业企业生产一线遇到的实际技术难题,能成为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创新的先行者,能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三)从“三个高”和“三个不变”上稳固定位

1.从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上稳固定位。高标准,即按照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职业本科应该主动对照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标准制定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标准,切实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起点,即重点要把好职业本科生源质量关,加快推进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普通高考同等地位的职教高考制度落地,加大宣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广大优秀高考学子主动报考职业本科专业,不断提高生源质量。高质量,即职业本科要培养学生能够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进行复杂技术操作和创新复杂技术方案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整合能力、跨技术领域和跨职业岗位的迁移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