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范式澄明与进路选择

作者: 张弛

[摘要]学科建设是本科职业教育获得高等教育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诉求,还要兼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价值诉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价值诉求。当前,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面临学术性范式、职业性范式和复杂性范式三种范式的选择,亟须澄明学科建设样态,明确学科建设范式遵循。在复杂性范式指引下,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遵循交叉学科建设的生成逻辑、功能逻辑和制度逻辑,着力推进三重向度构建,构建交叉学科多元共建的学科主体结构、交叉学科规范发展的学科制度体系、交叉学科与专业群一体化的学科融合格局,从而明晰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进路。

[关键词]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学科范式;职业学科;技术学科;交叉学科

[作者简介]张弛(1981- ),女,河北邢台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天津  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技能社会视域下本科职业教育促进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效应测度与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YJC880087,项目主持人:张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2-0005-09

自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我国通过民办高职院校升格、独立学院与优质职业院校合并转设等形式建立了32所本科职业院校,并冠名“职业技术(职业)大学”,开启了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办学实践。诸多学者聚焦于本科职业教育研究。石伟平认为,在从学历社会向技能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建设“学历+技能”的高质量学习型社会,是中国未来的必然选择。曾天山、汤霓、王泽荣等认为,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社会民生、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亚南认为,本科职业教育能提升技能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激发院校办学活力。徐国庆、王笙年认为,本科职业教育具有学术性和职业性两个关键特征,其人才培养应遵循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平台三维度逻辑框架。潘海生、林旭认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应走向具身化。庄西真认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位体系、人才培养和升学与就业制度的保障。同时,还有学者围绕本科职业教育进行了国际比较,如李梦卿、任寰发现,德国等通过“双元制”课程、学位学徒制及“副学士”学位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杨磊、朱德全认为,可以通过建设技术科学大学等路径探索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虽然在政策制度层面确立了职业技术大学的身份合法性,但多元认同问题成为本科职业教育办学的现实挑战,在理念、制度、主体、标准等方面亟须筑牢根基,构建互融、协同、共生的办学与治理框架。基于社会、企业和同行的认同危机,本科职业教育需形塑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着力加强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

学科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对同类问题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知识的新旧更替。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职业教育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需要,要形成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特理论知识体系,解决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需要解决的知识论基础问题。当前,职业技术大学学科建设面临艰巨挑战,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亟须澄明学科建设样态,明确本科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范式遵循与进路选择。

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意蕴:外在价值、内生价值与实践价值

本科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丰富高等教育内涵、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站在多元视角重新审视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诉求

纵观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诉求一直推动大学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我国职业本科的发展也不例外,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需求。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源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供给性需求。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各种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就业市场对技师、高级技师、高级技能人员的用人需求不断增加,发展职业本科成为改善技能型人才“金字塔”结构的重要举措。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不仅是一种学科自治行为,还是一种人才供给的制度策略,因此,必须在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科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进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与就业的需求。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源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异质性需求。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本科教育形态,其职能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高度相似性。服务社会发展这一基本职能不仅不能削弱,反而更应强化,甚至要提升到核心地位。学科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本科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的强弱。学科建设水平越高,本科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越强。

其三,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源于教育治理的公平性需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形成职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双轨并行的发展态势。本科职业教育的开展,初步缓解了职业教育的层次危机,为更多职业院校学生获得与普通本科教育同等的学历公平、投入公平和流动公平提供了机遇和可能,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价值诉求

作为一种新型本科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与应用型本科、研究型大学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支撑、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获得高等教育承认的核心要义。自洪堡大学创立以来,学科分化和科学整合促使学科建设向着高深知识生产创新的方向发展,学术发展指向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逻辑起点。本科职业教育虽已通过政策文件取得了高等教育的办学合法性支持,但要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还要厘清其学术发展的知识论基础,通过学科建设取得高等教育的学理合法性承认。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提升办学内涵的关键指向。现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尤其要关注以知识生产模式为核心的学科建设。本科职业教育的建立,打破了既有的以专业为纽带的知识构建逻辑,推动知识生产模式由关注专业内部自洽的科学性问题向关注学科外部协调的问题性学术转型。因此,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必须以探索新型知识生产模式为核心,建构自身的学科逻辑和知识论框架,遵循学科渐进式发展规律和演进方向,进一步提升其办学内涵和核心竞争力。

其三,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学位颁发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授予学位的法律依据为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之一为“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更明确强调,本科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按学科门类授予。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建设也是本科职业教育学位制实施的逻辑起点,必须在遵循条例相关规定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起点,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属性。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价值诉求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发展战略,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不仅符合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诉求。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奠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基础。从知识生产角度来说,本科职业教育的知识生产模式不同于其他本科类型,它是以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区域行业企业技术转型升级为目标,进而建设符合自身定位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动态循环系统,支撑本科职业教育授予学位的合法性,奠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学科建设作为富有规律的办学行为,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基础,更重要的是重新架构学术性、理论性知识,开发出本科层次的课程知识体系。本科职业教育学科需基于本科层次需求,加强知识论基础研究,科学组织知识系统,构建起本科职业教育课程、学科体系,满足学生适应未来复杂性工作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

其三,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与内涵深化的契机。从办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学校在建设初期高效率实现了师资队伍的结构升级与内涵建设深化。本科职业院校以其高等教育特征,吸引了大量高学历教师入职,快速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跃升,同时也在规训和形塑学科队伍,强化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从而促进学科团队的内涵式发展。

其四,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选择。高等教育源于人、基于人、为了人。随着当今社会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以及知识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充分提高个人的发展能力是学生群体普遍的内在价值诉求。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不仅有助于满足广大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需求,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体发展能力,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范式澄明:学术性范式、职业性范式与复杂性范式

学科范式的建构需基于自身内在结构模型及相应科学理论,有着共同的遵循标准、学科化研究方法以及共同认可的学术成就,进而形成相对成熟的学科共同体。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新生事物,应借鉴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科建设经验,明确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范式路径,即本科职业教育应该遵循何种学科建设范式,并且区分出不同学科建设范式间的关联以及内在边界。

(一)学术性范式:从技术知识到技术学科

美国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曾将高等教育的学术类型划分为四种,即探究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学术性定位提供了参照。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本科类型,其学术定位应为应用的学术,其课程主要构成乃是技术知识,旨在培养专业性的技术技能人才,以支撑本科职业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其一,技术知识源于技术知识生产的建制化和复杂化。技术知识一般分为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种类型,技术理论知识是对现代科学理论知识的技术化,表现为一种技术原理;技术实践知识是对社会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表现为生产实践的技术技能积累。本科职业教育技术知识主要围绕现代科学知识应用层面展开,以服务生产一线的社会实践为目的,其体系化并非完全基于学科内在,而是在理论中浸染、在实践中完善,意在搭建起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知识操作之间的桥梁,呈现出技术知识生产的建制化和复杂化特征。

其二,技术学科是面向人才培养的学术思维形态。技术学科以技术知识生产为目标,其内在蕴含着本科教育的“学术性”特征,即面向人才培养的学术思维形态构建。这一学科建设逻辑遵循现代大学的功能定位展开。技术学科围绕技术知识生产这一核心,重点关注科学进步对技术演进的影响以及通过学术转化实现技术迭代,意在提高职业教育学术含金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性思维系统,从而造就社会认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其三,学术性范式是基于技术知识导向的技术学科建设逻辑范式。技术学科作为一种学科建制,以技术知识为学科知识论基础,支撑起本科职业教育的学科合法性地位。本科职业教育遵循学科建设的学术性范式,需要以技术知识生产和传播为导向,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技术理论知识生产和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加大对一线生产技术技能经验的总结提炼,使其上升到技术知识理论高度,从而实现办学的学术性目标。

(二)职业性范式:从职业知识到职业学科

职业知识来源于岗位工作,与相应的岗位保持紧密关系,这使得职业知识成为技术技能工人胜任工作岗位并赖以生产、生存的基础。

其一,职业知识根源于学生职业工作起点。职业知识是在行动中显示的知识和作为从业人员在职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所需要的知识。本科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层次的延伸,在保持职业教育内在连贯性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征。其知识体系来源于职业或岗位群的需求,遵循工作体系逻辑,始终围绕市场岗位需求变化进行人才培养。因此,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职业知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