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

作者: 王建东 杨文军

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0

[摘 要]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是新时代医学生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微观入手准确把握目前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现状,以及医学院校开展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为医学教育如何培养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医学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3-0158-04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思想提升到战略高度,这不仅对推动我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具有重大意义,更在深层维度上为我国新时代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自编《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需求调查》问卷,在辽宁省6所医学院校开展分层抽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专业教师、管理人员、两课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为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一、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的范围为辽宁省内6所医学院校,问卷包括32个题目,为了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和回收率,调查过程完全采用匿名形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2份,回收率为96%,其中低年级学生165人,中年级学生157人,高年级学生110人;学生干部150人,非学生干部282人;男生189人,女生243人;农村生源231人,城镇生源201人。调查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旨在找出不同特征指标上的医学生的差异性。

(一)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知较为乐观

要培养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专业化、精细化的分工进程加快,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逐渐凸显出来,这就需要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沉得住、静下心,创造性地开展医学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您认为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如何?”时,有96.06%的医学生表示非常重要,对技术技艺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种传统;在回答“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对大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时,76.39%的医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我们步入社会后,这样的精神有利于我们职业的发展;在回答“您认为现在整个社会工匠精神的现状是怎样的?”时,有30.10%的医学生表示现状很好,有57.87%的医学生表示情况一般;在回答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所体现的特征时,词频最靠前的依次是:坚守执着、爱岗敬业、专业精进、细致入微、开拓创新,基本上跟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医学生充分认识到弘扬工匠精神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在思想层面、行为层面、目标层面具有能动性和导向性。

(二)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维度分析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更丰富的内涵,其中开拓创新是灵魂,爱岗敬业是根本,精益求精是核心,严谨求真是要义,追求卓越是目标[2]。工匠精神是对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最好的精神体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医学生工匠精神的各项指标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医学生工匠精神现状总体评价

总体而言,辽宁省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得分偏低,五项一级指标得分高低依次为:爱岗敬业、严谨求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这表明经过医学院校系统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教育后,医学生在爱岗敬业、严谨求真、追求卓越方面的表现尚可,但工匠本质上所应具有的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精神的现状不理想,未达到医学生应该达到的相应水平。各项一级指标的具体评分详见表1。

2.医学生工匠精神评分靠前的二级指标

19个二级指标评分位列前6位的分别是:强化技能、医生责任感、专业知识、医生事业心、职业价值、渴望优秀。详见表2。

3.医学生工匠精神评分靠后的二级指标

19个二级指标评分位列最后6位的是:推陈出新、勇于实践,知识拓展,学习和工作不计得失的忘我状态,新时代工匠精神更加侧重于创新,对专业问题刨根问底,不畏困难和挫折。调查反映出医学生对医生如何尽职尽责不够理解,且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方面有待加强。详见表3。

4.不同医学生群体工匠精神培养现状的差异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分析中,在严谨求真、精益求精上女生优于男生,并且差异显著(p<0.01);在开拓创新上,男生优于女生,并且差异显著(p<0.01)。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分析中,在爱岗敬业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年级越高,分值越高;在开拓创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中年级分值最高。在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间的差异分析中,在爱岗敬业、严谨求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各项指标上,学生干部都优于非学生干部,并且差异显著(p<0.01)。详见表4。

(三)医学生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满意度和期望值

医学生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对医学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进行评价,是实现工匠精神教育循证决策的前提,否则很难说提供的工匠精神教育体系是有效的。本文从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工匠精神课程内容、师资的配备、实践锻炼环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满意度,考查分析医学院校工匠精神实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你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情况的总体评价”时,满意的占45%,比较满意的占41.3%,一般的占10.6%,不满意的占3.1%。在回答“你认为学校在工匠精神培育实施上存在哪些问题”时,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教学方法上单一、相关课程内容不足和校园文化活动相关内容缺失是大家普遍认为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地方。在回答“在学校教育中,您获得工匠精神相关知识内容的渠道是什么”时,占比最多的依次是:医院实习实践、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网络电视节目、校园文化活动。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

培育医学生工匠精神契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强化质量意识,补齐现有短板,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职业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工匠型医疗技能人才,是解决新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供需矛盾的关键环节。

(一)以理想信念为引领,把工匠精神纳入医德医风的教育内容

医德医风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不仅能增强医学生的行业自觉和行业自信,还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践行医者初心的使命和责任。目前,辽宁省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知较为乐观,但是在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不强和实践锻炼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可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关键。

第一,要引领医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树立远大理想的基石,是最牢固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积极弘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途中的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的劳动者的社会风尚。第二,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同样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和就医水平的需求。医学教育要引导医学生了解国家所需、人民所需,将小我融入大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培养为医疗卫生事业甘于奉献、为人民健康谋幸福的职业精神,这与工匠精神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表现不谋而合。第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3]。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疗从业者,发扬爱岗敬业,就应该做到对工作的严谨求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医者匠心”工程纳入医德医风教育中,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第四,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党史国史为教育内容,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使学生从近百年的党史、国史中认识到“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色医疗卫生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总之,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从医学生理想信念入手,解决思想层面的认识问题是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首要任务,要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追求精益求精和精准创新,把工匠精神贯穿专业学习全过程

新时代需要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敬业者,需要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4]。医者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之一。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工匠精神具备敬业、专注、创新等优良品质和要素,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之下各行各业所遵循的标准和方向。

第一,要建设一批有思想、有内容、有温度的课程思政品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获得工匠精神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要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协同前行。思政课应该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他各门课程也应相向而行,把工匠精神元素纳入专业教学体系,融工匠精神培育于专业知识教育之中,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力求使每一门课程都有“匠心味”。第二,以能力为重培养具有“仁术”的医学人才。把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作为医学生培养目标,以高水平的临床实践教学促进医学生在“早临床”“多临床”中练就执业技能。第三,调查发现,学生获得工匠精神相关知识内容的渠道主要是医院实习实训。可见要增强临床教师队伍的榜样示范作用,健全临床教学组织机构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临床教学内容,加快建立促进医学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的整合式临床教师团队。同时,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持续加强临床教师的职业精神教育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手段,挖掘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获益感、职业动力感。第四,建设一批“医者匠心”人文实践基地。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练就职业本领,还要用校企文化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形成医教研协调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办学模式。第五,分阶段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调查发现,医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开拓创新维度上分值最低,而且女生的均分低于男生。崇尚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有别于传统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因此要建立启蒙、探索、实践连贯系统的分阶段科研创新培养体系,激发医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和积极性,以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分阶段导师制为引领,以基础实验室和临床实践中心为平台,加强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步培养,促进教学形式优化,让学生在体知躬行中感受和领悟工匠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卓越文化,把工匠精神培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长期积累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作风、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精神面貌的统称,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让工匠精神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是对医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感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