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的理论品质和时代价值

作者: 杨越明

[摘 要]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其战略地位、根本任务、领导权、主战场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认识。这一理论认识具有政治性、战略性、创新性和人民性的理论品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创新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

[关键词]习近平;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205-05

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如何做好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升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高度,为维护我国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在新时代我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 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最突出的一次是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53。在2014年和2016年的两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用“三个关乎”和“五个事关”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2] 35,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3] 331-33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发展形势,在不同场合对其重要性的重要论述。

用“极端重要”来强调,体现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准确定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4]74。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5]170。用“三个关乎”和“五个事关”来强调,这是我党政治责任感的一种生动反映,把它看作与国家的前途、国家的命运、国家的道路、国家的政治安全一样重要,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因为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线一旦被突破,将危及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的高度政治清醒、政治坚定和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妄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找在中国制造“颜色革命”的突破口,谋划“和平演变”,从而达到颠覆中国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 [6]37。总书记深知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性,再三告诫我们,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7]21。可见,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核,而且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在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在任何时候决不可疏忽轻视。

(二)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 153。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任务的重要论述,也是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规律的深入思考。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它深刻改变了中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国家指导思想,其指导地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9]59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10]95。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11]2019年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我党又深化了对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明确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从而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制度保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容不得有丝毫动摇。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由这个国家的共同理想所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同的思想基础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基础,是汇聚14亿中国人民磅礴力量的支撑,只有这样,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中国梦。意识形态的核心是理想信念,这是引导人们共同前进的精神支撑。在2018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加强当前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不仅要举旗帜,还要聚民心。这要求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用中国梦团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我们坚定理想理念,凝聚中国力量,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做出明确指示。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12]21。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特别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3]。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决不能让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旁落 [1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安全领导权的系列重要论述,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安全领导权的重要论述,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作为国家安全前沿阵地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政党执政安全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战争。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必须牢牢掌握其领导权,只有这样,才不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出掌握意识形态安全领导权的重要性,还对如何掌握其领导权提出了具体要求: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树立政治意识;要加强理论武装,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工作责任制,压实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四)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5]23。正确认识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关系,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方向和立场,是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无法回避的又一个根本性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意识形态工作上就会迷失方向。对此,总书记分别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16]24-2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论断,并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江山与人民的紧密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述,要求全体党员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和根本标准,这是衡量党是否具有人民性的标准。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就是真正坚持了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重要论断,体现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所有工作的最终价值取向,经济建设工作如此,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更是如此。

(五)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造成了严重冲击,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8]28-29“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9]42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 [20]36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21]。

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遵循。互联网的安全,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我们一定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一方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西方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加强管控,要坚决与各种分裂祖国的反动言论做斗争,保证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安全。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互联网的治理和建设,为中国亿万网民建设健康、安全的网络文化环境。在互联网时代,要建设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努力,还需要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网民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对青年一代的网络教育,引导网民树立网络安全和防范意识,共同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线。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的理论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结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战略性、政治性、创新性、人民性四个显著的理论品质。

(一)战略性

宏大的战略性,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的第一个突出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强调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以战略家的博大胸怀,对意识形态安全进行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展现出宏大的战略视野。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做出明确指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22]10面对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战略层面思考和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进行了明确的战略定位。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系列重要论述中的战略思维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视角来确定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战略定位:“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153。二是从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来把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用“三个关乎”和“五个事关”来强调其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做好,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全局角度来强调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把意识形态安全居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统领下。四是从文化提升的角度来拓展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23] 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性的眼光看待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精神,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做好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科学指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