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员战略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张守华 秦宇彤 黄春基 任宏川 徐远旭[摘 要]战略思维能力作为新时代高校学员必备的一种核心能力,其能使学员有效应对复杂形势任务、主动融入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规划个人未来发展。当前,部分高校仍受学习目的功利性的影响,大学教育过度专业化,仍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些都阻碍了高校学员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今后应提高思想认识——青年时期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期,高校学员成长需要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主要依靠后天培养;升级目标定位——从时间、空间、系统三个维度上延伸思维长度、扩展思维广度、提升思维高度;拓展培养途径——优化知识结构、加强思维训练、完善保障措施。
[关键词]战略思维能力;高校学员;新时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1-0011-04
“战略”(strategy)一词最初源于军事领域,指对战争进行全局的筹划和指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战略”逐渐被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各个领域[1]。战略思维作为一种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特征的思维范式,主要指思维主体(个人或集团)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根本性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决策的思维过程。战略思维能力则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我们思考问题才会更系统、更周密、更有预见性[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导。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由“基于知识”转向“基于能力”,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学员战略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高校学员作为未来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在这个不断孕育新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需要将战略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必备的核心能力[4]。
(一)战略思维能力培养是有效应对复杂形势的需要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增强。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消彼长,非传统安全威胁仍在蔓延,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依然严峻。我国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极大提升,但我国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等[5]。从战略高度、全面角度、历史维度深刻认识和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维护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新时代高校学员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二)战略思维能力培养是主动融入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古往今来,“站得高、看得远”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其实质就是运用战略思维、树立战略观念、实施战略决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催生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将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要想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影响,必须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认识和思考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背景、目的、意义和要求等;必须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主动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确保改革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培养、提升高校学员的战略思维能力[6]。例如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如果高校学员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就能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全局和学员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正确处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布局、重点、步骤及方法等一系列事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全局和发展的问题,理清思路、采取措施,减少学习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战略思维能力培养是科学规划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
著名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写道: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校学员未来发展面对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科技发展不断超越传统学科门类,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迫切需要高校学员站在战略高度对个人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7]。新时代高校学员具备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就能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具有健康独立的个性特征、丰富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就能够找准未来发展定位,将人生规划与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联系起来;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个人进退得失和瞻前顾后中解放出来;就能够驾驭工作全局,正确处理各方面、各阶段关系;就能够在科研工作中找准方向,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和各维度各层次壁垒去发现未知、发明未有等[8]。
二、战略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高校学员战略思维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难以满足新时代高校学员的成长需要。
(一)受学习目的功利性影响
受传统功利性教育思想影响,部分高校学员的学习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功利性,如将学习作为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只关注狭窄的专业领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专业学习上,忽视基础和其他学科的专业学习;过分看重考研、职业资格考试和就业培训,忽视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仅仅将战略思维训练课程视为完成必修学时、修满规定学分的途径,未能真正认识到战略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这些都影响了学员学习和训练的效果[9]。另外,部分学员还存在重应用、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等传统观念。
(二)大学教育过度专业化
受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影响,部分高校学科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课程设置过度职业化,导致专业教育纯粹为了专业而进行专业教育,把专业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一种手段的教育模式[9]。一些高校过分注重某一学科的专业学习,把学员的学习和探究限制在狭窄的专业领域内,人为地割裂各专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学员拥有的知识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被切割的知识碎片,这导致学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宏观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弱化。
(三)仍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员往往只注重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向学员灌输已有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现有的战略思维训练课程往往注重单一战略思维方法的灌输和训练,忽视多种战略思维方法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训练等。学员习惯于被动接收、机械记忆,“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不问为什么”;热衷于“押”考试题目、“划”考试重点、“找”标准答案,对所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入把握,对相关专业知识不甚了解。这样就束缚了学员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战略思维能力培养改革策略
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需要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升。
(一)提高思想认识
虽然高校育人功能在不断强化,但部分高校仍然存在重知识学习、轻思维训练,缺乏战略思维训练意识的问题。因此,深入认识新时代高校学员战略思维能力培养的背景和意义,是研究构建新时代高校学员战略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青年时期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期。高校学员处于人生思维最活跃的青年时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正是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高校学习期间形成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战略思维,将直接影响高校学员的未来发展。
2.高校学员的成长需要战略思维能力。战略具有层次性,既有国家战略、军队战略、团队战略,又有个人战略。高校学员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同样需要运用战略思维来规划个人职业发展问题,特别是解决棘手问题、处理大事要事等。
3.战略思维能力主要依靠后天培养。战略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要依靠后天不断刻苦训练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能力开发问题,仅靠理论和知识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锤炼、总结反思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10]。
(二)升级目标定位
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高校学员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在时间、空间、系统三个维度上不断优化提升,即延伸思维长度、扩展思维广度、提升思维高度,确保在时间维度上长远考虑、在空间维度上全局谋划、在系统维度上整体布局[11]。
1.在时间维度上延伸思维长度,即突破时间限制,克服短视的、静止的、孤立的思维方式,如注重眼前利益、囿于经验做法、习惯单一定式的思维方式等,善于运用发展的、联系的、历史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2.在空间维度上扩展思维广度,即突破空间限制,克服封闭的、求同的、单向的思维方式,善于运用开放的、求异的、多向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空间,能够寻求更多机遇、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3.在系统维度上提升思维高度,即突破表象限制,克服直观的、机械的、片面的思维方式,善于运用理性的、系统的、全面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三)拓展培养途径
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优化知识结构、加强思维训练、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培养途径和措施。
1.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是战略思维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元素[12]。战略思维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思维形式,既需要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升战略思维能力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知识体系。
(1)加强理论学习。战略思维具有理论思维的性质。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思维的深度决定着战略思维的高度。培养和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重点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12]。另外,还应当加强战略管理理论及系统论、博弈论、混沌理论等战略思维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2)升级知识体系。一要扩大知识的“面”,应摒弃传统单一、狭隘的专业知识结构,广泛涉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建构广博的知识体系。二要增加知识的“量”,既要在横向维度广泛涉猎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在纵向维度学习了解历史知识,在以史为鉴、把握当今、预测未来中汲取经验,把握规律。三要提高知识的“质”,注重知识更新,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特别是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发展前沿和趋势的知识,确保知识能够与时俱进。
(3)优化课程设置。一是增设专门的课程,如战略思维方法与案例、战略管理、战略哲学等课程。二是开设相关课程,如在文化素质课中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关系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课程,培养学员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能力;在专业及专业基础课中增加总论、概论及串讲内容,培养学员专业课程层面的战略思维能力。三是推进课程内容整合,通过不同学科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特别是国内外课程及内容的横向比较联系,以及昨天、今天、明天的纵向比较联系,加强学员战略思维能力培养。
2.加强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是为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活动。虽然思维能力受人的天性影响,但后天的教育训练对思维能力影响更大,因此思维训练的作用不可轻视[13]。
(1)利用规划方案进行训练。一是利用院校发展规划进行训练。从院校特色、教育理念、发展战略及发展远景等,激励学员从院校战略层面思考个人学习规划,在契合院校发展规划、制订个人发展战略中强化战略思维训练。二是运用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训练。让学员充分了解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及实施过程,在总体把握、主动参与、战略决策中加强战略思维训练。三是采用个人发展规划进行训练。通过参观、考察、调研及实习、见习、讲座等形式,让学员充分了解未来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及行业发展预期,在设计个人职业发展战略中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