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产出的数控技术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作者: 王海雄 代宣军 朱继元 周卢婧

面向产出的数控技术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0

[摘 要]课程目标达成度是毕业要求达成的前提和基础,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关键。文章以桂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实习课程为例,分析和探究这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然后结合学校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对这门课程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门课程目标已达成,可以作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依据。对数控技术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并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对于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数控技术实习;面向产出;课程目标达成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050-03

面向产出的教育认证评价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到的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是现代工程教育认证评价的核心。在工科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评价过程中,首先是课程目标评价,只有各门课程目标达成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故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面向产出的教育认证评价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实现课程教学的改革,以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当前申请并通过专业认证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刚起步,还没有完全普及,加之大部分高校的教学重理论课而轻实践课,因而工科专业教学没有一个实践课程评价的统一标准,绝大多数的实践课程都以最终的实践实习报告为标准进行衡量。这样,实践课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容易被忽略,而仅凭最终的报告是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水平的。实践课程的目标难以达成,就不能有效支撑毕业要求,从而不能达到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

数控技术相关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所以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数控知识体系,需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习评价体系,而数控生产实习的课程目标评价是整个数控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得到体现。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数控技术实习为例,首先确定该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进行有效分解;其次根据课程目标建立教学过程课程的评价标准,从平时成绩、验收成绩和实习报告三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精细化考核;最后通过多种数据采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力争达到精准反映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并将评价考核体系应用于课程评价实践,确保课程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

一、课程基本情况

数控技术实习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是学生了解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加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巩固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数控实习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操作,完成课程所要求的实习任务。在实习过程中了解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与操作规范、有效防护措施;掌握基本工艺流程与数控新技术应用,巩固和加深理论课学习的数控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对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分析并解决该领域基本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本实习着重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三方面的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等进行学习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意识。课程的基本目标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数控铣削、车削及线切割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应用软件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该课程目标的制定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数控车削、铣削及线切割加工工艺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应用软件自动编写加工程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材料节约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识。

二是熟练操作数控铣削、车削及线切割机床,能加工出结构较为复杂的机械零件。该课程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对数控铣削、车削、线切割加工等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工,解决加工中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编程、加工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内涵,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

二、课程评价标准

由于本课程在实习过程中需动手操作,要加工出实物以证明掌握基本的实践知识,故将课程目标的评价分为平时成绩、验收成绩、实习报告评价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四个等级,等级分分别为80分以上、60~80分、40~60分和40分以下。各评分细则如下。

(一)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观测点为工艺制定和编程的熟练程度、数控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80分以上要求工艺制定、编程、机床操作不仅准确无误,而且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不能有停顿的现象发生;60~80分则要求能制定出工艺规程,编程操作过程无失误,熟练程度一般;40~60分的工艺规程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编程和操作中间停顿时间多,不熟练;40分以下的操作很不熟练、停顿时间比较长,不能理解的数控知识比较多。

(二)验收成绩评分标准

验收成绩评定的观测点主要有实习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实习问题方案的正确性、零件加工的质量及复杂程度。80分以上要求实习任务提前或按时完成,及时提交实习作品;解决实习问题的方案思路清晰、分析正确;所加工的零件较为复杂,加工质量好,加工精度满足要求。60~80分则要求实习任务按时完成,及时提交实习作品;解决实习问题方案的主要思路和过程基本正确;所加工的零件复杂程度一般,加工质量较好,加工精度满足要求。40~60分为实习任务延时完成,不能及时提交实习作品;解决实习问题的方案部分可行;所加工的零件较为简单,加工质量一般,加工精度满足要求。40分以下为实习任务不能完成,提交的实习作品达不到要求;对于实习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方案;所加工的零件较为简单,加工质量、加工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三)实习报告评分标准

实习报告的观测点主要有报告完成进度、实习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报告完成的质量等三个方面。80分以上要求报告能跟随实习进度同步完成;实习内容概念清晰,分析得当,对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阐述全面得当、逻辑性好;实习报告格式正确、统一,图表、符号、单位等按规范执行。60~80分的实习报告能按时提交;实习内容的主要概念清晰,部分分析有误,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阐述主要思路正确,有一定逻辑性;40~60分的实习报告未按时提交;实习内容部分概念清晰,分析中有明显的知识漏洞,对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阐述逻辑混乱,不具有可操作性;实习报告格式部分不统一,部分符号、单位等按规范执行。40分以下的实习报告没有交或者补交,补交的实习报告基本概念不清晰,分析不得当;报告内容中没有体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报告格式乱、不统一,符号、单位等均不按规范执行。

三、课程目标评价计算方法

为规范课程目标评价的过程并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基于办学现状和条件,我校制定了实践课程目标评价需遵循的方法和过程的相关文件。课程负责人根据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考核方法的规定,依据数控实习课程考核各项教学材料和学生学习过程材料,包括平时编程成绩、工艺制定报告、实习报告、考试验收等,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得分,给出课程目标评价结果。课程负责人对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核准,分析总结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课程教学意见。评价完毕形成记录文档,作为教学、考核、人才培养的改进依据。教学督导通过抽查记录文件,监督课程目标评价的执行情况。本专业根据培养方案的课程进度情况,每门课程评价时间安排在学期结束课程考核之后,对本学年开设的所有课程的评价周期为1学年。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根据式(1)进行计算。在式(1)中,i为课程目标序号,N为支撑课程目标i的考核点总数,j为课程目标考核点,Sj为第j个考核点的总分,Aj为学生平均分,Wj为考核点的权值,所有考核的权值之和为1。利用该式计算的数据来源为学生在各个课程目标所得的具体成绩。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OAi-j=1NWjAjSj]      (1)

根据我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位授予工作的相关规定,学生被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是修满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0.2分,对应百分制成绩的70%,因此将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目标值规定为0.7,某指标点达成度达到0.7,视为该指标点达成。在课程目标的指标点全部达成后,才确定该课程目标达成。

四、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实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数控理论课程或课堂的部分章节融入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并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方式,将数控原理与工艺实践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通过数控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不仅要完成实训内容,还要巩固数控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由专业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相关项目研究需要,指导学生对项目研究所需的实验内容进行实践,使讲授、示范、指导、集中训练和产、训环节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数控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根据学校实习设备的配置情况,考虑到实习的特点和本次实习的目的,采取分组集中的组织方式。每个小组分到一种机床进行实习,每个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必须有一台机床操作或一台电脑画图编程,待实习时间足够后,各组间相互交换。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在旁边指导,操作实践完成后,再由教师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

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的分值各为50分;平时成绩中有10分支撑课程目标1和10分支撑课程目标2,所以平时成绩对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的评价环节占比均为20%;验收和报告成绩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的支撑分值均为20分,占比均为40%。评价各环节分值及占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某一届全部学生的数控技术实习课程的平时成绩、验收成绩和实习报告成绩进行统计及评价可知,这一届学生课程目标1的平时成绩平均分为43.9分,满分为50分,得到评价环节的得分为43.9×20%=8.8(分);验收成绩平均分为40.1分,满分为50分,得到评价环节的得分为40.1×40%=16(分);报告成绩平均分为41.8分,满分为50分,得到评价环节的得分为41.8×40%=16.7(分);最后,计算出课程目标1的达成情况,具体值为(8.8+16+16.7)/50×100%=83%。同理,可计算课程目标2的达成情况,结果见表2。

目标达成的期望值为70%,而从表2的评价值计算结果可知,该课程的目标已达成。在完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作后,课程教研室及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责任人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最后将该门课程的评价结果作为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一部分。根据数控技术实习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目标考核指标点对应毕业要求支撑点,故该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即为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达成度值,可作为面向产出的毕业要求达成度的直接评价依据。从评价的结果和学生在本课程的综合表现来看,评价过程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实习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应用该课程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打破了只凭实习报告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片面性。

五、结语

数控技术实践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复杂的电脑编程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根据零件加工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和利用数控机床熟练加工出难度较大的机械零件。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制造工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当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持续改进机制的核心理念下,本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要以课程目标评价为导向,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组织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并切实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评价工作。通过多次对该课程的目标评价,课程各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最终达到了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良好的实习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毕业要求达成度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鲜龙.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6):17-19.

[2] 贾惠芹,屈宸光,朱凯然,等.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应用类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J].大学教育,2020(12):46-48.

[3] 魏维,唐聃,方睿.试论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189-192.

[4] 刘明刚,奚望园.面向产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 2021(5):56-58.

[5] 魏维,唐聃,方睿.试论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 2020(6):105-108.

[6] 张浩,郭文忠,董晨.面向需求和产出的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5):69-72.

[7] 刘俨后,麻娟,张海云,等.面向产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7):102-106.

[责任编辑:刘凤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