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李欣

OBE理念下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0

[摘 要]为了切实提高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根据OBE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围绕“我们想让学生取得哪些学习成果?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四个问题对生态学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尝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OBE理念;生态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100-03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变得更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1]。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成果导向教育[2] (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也称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是欧美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OBE强调的4个问题是“我们想让学生取得哪些学习成果?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原则,围绕OBE强调的四个问题对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尝试。

一、课程目标的制订

传统课程目标制订多注重课程本身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的需求。而OBE理念强调反向设计[3],提出要结合所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来制订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与具体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并且要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起到支撑作用。生态学课程对应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指标点,并针对课程自身特点制订了新的课程目标(见表1)。新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增加了德育培养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改革

对德育素养、学科素养、自主学习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靠“填鸭式”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对课堂进行改革,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革新。文章根据课程目标对生态学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

(一)增加课程思政元素

本着“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的原则,生态学课程制订的首个课程目标就是德育素养。德育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思政来实现,让专业课实现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4]的统一。笔者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比如: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教师在讲授时就可以教育学生要有知足知止之心,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为自己制订长远的计划和目标;在讲授全球碳循环时,结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让学生为中国的大国担当而自豪,教育学生要勇于担当;协同进化指捕食者和猎物在彼此对立的关系中为了生存下去,都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进化。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协同进化,教育学生要学会辩证地看待竞争与挑战,在一定程度上竞争与挑战能让人在忧患中不断进步;还可以联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知识点,教育学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不被淘汰,引导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知识的整合

OBE理念强调知识的整合而不是知识的割裂[5]。传统教育中部分教师只关注自己的课程,而忽视了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这就使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被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也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同的专业课程应该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课程体系,而不是一门门零散的课程,这就要求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有全局意识,了解本专业其他课程与自己所授课程的联系与衔接点。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先修课程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等,后续课程有鸟类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等,可以将生态学知识点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衔接起来。比如种群变异与进化这一章中的哈代—温伯格定律在先修课程微生物学中已经讲授过了,所以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直接让学生回忆,在此基础上继续讲解变异与遗传;讲解地理变异和渐变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植物学上亚种与变种的具体例子开展教学。通过这种知识的衔接使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科目知识进行整合。

(三)引导学生多思考

OBE理念提出思能深化、思能超越、思能创造。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听课、记笔记、背诵知识点,缺少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考,教师应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在讲授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时,教师可引入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洞庭湖湿地砍伐300万棵欧美黑杨,以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案例,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砍树反而成了保护环境呢?”让学生课后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课后学习,在上课时就可以从洞庭湖湿地在防汛和抗旱中的作用、在养分循环和净化环境中的作用、对鸟类生存和繁殖的作用等方面回答为什么砍伐树木可以更好地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能更深刻地理解湿地的不可替代性,比直接讲授湿地的作用效果要好很多;在讲授全球碳循环时让学生思考“吃肉算不算低碳生活?”在讲授林德曼效率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地球如何才能养活更多的人?”让学生自己把“问号”转变为“句号”,由此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化与延伸。

(四)注重知识的应用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生态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状况与科研动态。传统教材只注重于理论知识,对于生态学的应用现状与科研动态涉及甚少,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改革后的生态学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术期刊内容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生态学最新的应用状况和科研动态。例如:讲授植物化感作用时,教师可介绍草业学报上应用八宝景天的化感作用进行生物除草的研究;介绍生物灾害科学杂志上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抑制豚草生长的研究,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科研动态,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五)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OBE理念强调学习成果,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成果越接近“学生真实学习经验”,越可能持久存在[6]。而“学生真实的学习经验”离不开自学这个环节,自学主要是课后的学习,改革后的生态学课程应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进行教学,教师每次课前把课程PPT和微课导论在雨课堂中共享给学生,通过雨课堂的数据了解学生课后自学的情况。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课上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与总结,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固化阶段,实现了课堂翻转,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对于较难的内容,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难点,对于反馈较多的难点内容,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重点讲解,这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分配课堂时间,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后学习的目标更明确,课堂学习效率更高。以生态学的扩展知识为基础制作微课,发布到雨课堂上,让有余力和准备考研的学生自学,这样既不会占用过多的课上时间,又可以对有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六)增加课程辩论赛

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OBE理念的核心,然而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讲台是教师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只是观众。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将教师由课堂主角转变为幕后的导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改革后的生态学增加了课堂辩论赛,生态学课程的内容源于自然哲学,有很多知识都具有两面性,很适合做辩论的题目。比如:捕食对群落结构有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等。辩论的题目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其中一个小组提出,感兴趣的小组可以组成辩论双方,每一次辩论由两个小组各8名成员参加,课堂辩论过程气氛活跃。在辩论之前,小组成员必须共同查阅资料,掌握辩题的支撑资料并且合理分工,辩论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增强团队荣誉感。

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过程改革,学生是否已经取得了课程目标中制订的学习成果?这是OBE理念强调的最后一个问题,成果的检验离不开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期末考试不足以完全考查学生的德育素养、自学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所以生态学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系数为0. 4,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系数为0. 6,平时成绩结构、考核内容、对应课程目标和分值比例如表2所示。在生态学课程评价改革中加入品德与合作能力的成绩,对应课程目标1和目标4的考查。但教师很难给每一位学生客观准确的分数,所以项目组对打分形式也进行了改革,由学生之间相互打分,因为学生朝夕相处,对于彼此之间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等德育素养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较为了解。课程辩论成绩的评定采用小组间互相打分和教师打分各占50%的方法,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而且学生在打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关注辩论同学的论点,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当评委的学习效果远好于学生当观众的效果。

四、结语

文章根据OBE的教学理念对生态学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德育素养、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并对生态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了支撑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尹婷,徐玲.一流本科教育“金课”建设下教师角色转换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15-18.

[2] 张男星.以OBE理念推动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J].大学教育科学,2019(2):11-13,122.

[3] 冯亚青,陈立功,张宝,等.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探索以“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8(9):48-51.

[4] 王嘉毅,张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J].中国电化教育,2020(8):1-6,40.

[5] 刘锴,孙燕芳.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培养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59-61.

[6] 范圣法,黄婕,张先梅,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4):6-8.

[责任编辑:苏祎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