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元素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
作者: 江雪 王光辉 李养群[摘 要]文章基于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深入挖掘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主要从转变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把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切入点、改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构建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融入思政元素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P3-4;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113-03
课程思政[1]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然而,现阶段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推进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依旧仅仅依赖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尚未有效形成;(2)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未能深入理解,没有掌握课程思政的精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生搬硬套地加入思政方面的育人内容,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传统的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使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4)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思想政治素养等量化体现于评价标准中实现困难。针对上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通过转变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切入点、改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构建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这四个方面,研究如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弄清在信息经济时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何在。基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本文将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爱国情怀、自信感和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的具体环节和内容中,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素养也得到提高。
一、转变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成、网络安全威胁等知识,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分析、研究、设计与实际应用开发的能力。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本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课程思政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师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摒弃思政教学只依赖思政课教师的传统观念
课程思政的普及是指除了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还需要在非思政类的其他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要摒弃思政教育只依赖思政课教师的传统观念,不能只是纯粹地传授专业课程知识而不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不考虑学生的价值选择、不关心学生的行动响应。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思政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除了传授专业课的知识,还要积极主动践行育人的责任。
(二)加强思政理论相关知识学习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除了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思政理论知识水平,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引导学生理性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只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更正面、积极地对待融入思政元素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三)积极与思政课教师交流学习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是课程思政落实的具体实施者,除了坚持以正确的思政意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积极与思政课教师交流学习,一起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方法,结合思政课教师的意见,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在课余时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思政教学培训班,吸收新的思政观点,学习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二、把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切入点
思政理论知识一般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的内容。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加入思政理论知识,而是需要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寻找思政元素的切入点[3],即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4]。因此,应将载体与思政理论知识无缝接合,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政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根据思政教育的规律,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思政切入点教学示例如下。
范例一:正确的价值观——七层协议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七层,每层实现不同的功能,但是实际运行的网络有所差异,例如因特网实际上采用的是四层体系结构。不论是四层还是七层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合作,服务于网络应用全局。可以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冲突;认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要积极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坚持求实、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范例二:高尚的爱国情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全球根域名服务器的部署情况
通过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和全球根域名服务器的部署情况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与美国的差距,了解到美国在网络的核心资源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可以随意对其他国家进行科技制约与制裁。如果要摆脱目前的局面、打破美国的垄断地位,关键还是看在今后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中,我国能有多少话语权。可以通过上面两个知识点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投身行业,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范例三:自信感和使命感——网络安全技术
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涉及网络安全方面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教育引导学生不但要积极维护网络安全,更要积极维护和保卫国家网络安全。要维护网络的安全,就需要有专业知识与技术支持。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奋发进取心,引导学生立志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范例四:高度的责任感——TCP/IP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
TCP的可靠传输是通过三次握手建立和四次握手释放连接实现的。三次的握手建立通信协议是为了确保通信双方在开始通信前都已经准备好,四次的握手释放连接的通信协议也是为了确保通信双方都已经完全结束通信,不论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还是四次握手释放连接,任何一次握手都必不可少,缺少任何一步都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和认真的态度完成学业任务。
三、改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较强,专业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如果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就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必须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寓于课程,课程融入思政”的教学效果。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可以使用以下教学方法[2]。
(一)对比式教学法
在讲授具体技术知识的时候,可比较我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在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优势,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同时也鼓励学生把自身成长成才与国家未来发展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使命担当。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引入课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图片和视频等现代化工具,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学生身如其境地感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对思政元素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融合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在教室进行,学生在其中感知的人和事物是有限的。如果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感知,就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通过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进入社会去体验和感受现实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实践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投身祖国建设的家国情怀,从而达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思政教学目的。
四、构建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评价[5] 的目的在于探析学生基于专业角度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改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案。应该更新课程评价观念,强化过程评价,进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评价应既考量专业课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考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两者之间需要融会贯通,在关注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评价的最终点。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层面、思想层面和能力层面这三个方面。知识层面主要是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的认知,即是指学生对思政教育元素内容的理解程度。思想层面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融入的思政元素观点引发的语言和行动,进一步表现为学生对于各种媒介观点的看法和表现出的具体行为。能力层面主要指学生灵活运用思政理论知识判断具体实际问题和分析对应问题的能力。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的评价体系
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基于学生德育教育这一核心,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因此,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教材、教案、讲稿等材料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程度,学生的课堂发言与互动情况,还包括专业课教师与专任思政课教师交流的情况、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育培训情况等指标。
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评价系统需要通过“评价—反思—改进”的步骤,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评价,帮助教师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内容、教材、教案、讲义、教学方法、教师学习交流等方面进行反思,针对其中的关键性、常见性和疑难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达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
五、结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应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在专业技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将价值引领有机地融入课程中,使学生可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国际形势,正确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从而不负韶华、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立德树人”乃是教育之本。教学不应该只是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而是要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在学生心里种下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种子,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课以载道。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贺勤志.宏观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析[J].对外经贸,2020(8): 126-128.
[3] 吕冬霞,曹会峰,张淑红,等.基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生命的化学,2020(9):1646-1650.
[4] 郭艳燕.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1):80-84.
[5] 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1(3):25-3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