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探究
作者: 赵军辉 胡小清
摘 要: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渠道,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和中小学体育师资短缺双重问题的必然途径,也是体教融合政策实现的关键目标之一。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对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目标、提升学校体育教师师资水平、完善运动员就业安置等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但现阶段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仍存在配套政策不完善、执教能力不匹配、从教项目不适应等现实困境。基于上述困境,分别从政策保障、项目适应、文化教育和校本培训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疏解策略,以期为推动体教融合政策落地、促进优秀退役运动员顺利从教、提升学校体育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关 键 词:体教融合;退役运动员;体育教师;现实困境;纾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2-0074-07
Research on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outstanding retired athletes' teaching
and its general solutions under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ZHAO Junhui1,HU Xiaoqing2, 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17,China;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way to solve the dual problems of "retired athletes re-employment" and "shorta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also one of the key goals to be achieved by the policy of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Promoting outstanding retired athletes to becom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of great social value to realizing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school sports in the new era,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chool PE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of athletes. However, at present, outstanding retired athletes still have som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o become a PE teacher, such as imperfect supporting policies, mismatched teaching ability and inappropriate teaching projects. Based on the above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relief strategi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olicy guarantee, project adaptation, cultural education and school-based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policy, promoting the smooth teaching of outstanding retired athletes and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hool PE.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retired athletes;realistic dilemma;general solutions
2020年4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体教融合意见》)明确指出:“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校任教制度和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学校体育意见》)进一步要求“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2]。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校园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是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重要途径,事关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有效达成。其实,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已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教练员到学校任教的选聘条件与选聘程序等都作出明确规定。但囿于准入机制、工作待遇、教学能力、权益保障机制等多重问题的桎梏[3],现实中关于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渠道仍未有效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转型为体育教师仍面临重重阻碍,这显然会给体教融合政策目标的落实带来消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在对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重要价值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现实困境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针对现实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纾解路径,以期为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渠道提供借鉴和启示。
1 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社会价值阐释
1.1 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4]。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体育育人功效,是实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5]这一论述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呈现出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是对学校体育要实现目标的高度凝练与概括。要实现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工作目标,首先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其次要让学生经常性参与体育运动,最后要让学生参与经常性的体育竞赛,即坚持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目标、完成任务[6]。这对于传统学校体育工作而言是一次巨大变革,即更加强调体育竞赛的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在以往仅需要课堂中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并带领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基础上,在课堂外继续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训练,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级、各类比赛。为了达成新时代学校体育的预定目标,匹配充足的高水平体育师资是必要的前提条件[7]。这意味着新时代学校体育不仅需要足够数量的体育教师,还要求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拥有高超的运动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充足的比赛经验,以满足新时代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需求。
1.2 提升学校体育教师师资水平的现实需要
我国体育教师历来存在数量不足、运动技能不高等问题[8-10]。在数量方面,2009年有学者估算我国体育教师缺口达30万[8],到2016年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得到缓解,但缺口数量仍达到15万人[11]。在运动技能方面,体育教师主要由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而成,由于现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忽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运动实践技能基础下滑的现实情况,进一步调低术科课程学时比例[12],导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的术科能力持续弱化与不足[13],即运动实践技能水平不高。为此,教育部专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体艺[2017]7号),但仍无法满足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需求。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的不足直接导致体育课开课率不足与课后体育训练开展不足。2015年截止,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平均开足率为95.39%,仍未实现体育课程开课全覆盖,开设体育代表队的学校仅有20.08%,其中,因为各种原因年均训练时长在6个月以下的占50.1%,有20%多的学校未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11]。体教融合实施后,学校体育不仅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甚至需要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内乃至全国联赛[1],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尽快补齐体育教师的数量,更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组织训练与比赛等方面的能力。体育系统内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常年从事某一项体育运动的训练工作,运动技能与训练水平都要明显高于学校体育教师,他们更了解自身所从事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与竞赛组织知识。通过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执教制度等途径,将这些优秀退役运动员吸引到学校中,能迅速壮大体育教师队伍规模,提高体育教师运动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
1.3 完善运动员就业安置的必然选择
运动员作为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特殊群体,国家高度重视该群体的发展和保障工作,尤其是运动员退役后的保障问题备受关注[14]。但改革开放后逐渐走出计划经济的中国,政策性安置弱化使得大部分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日趋困难[15],尤其是项目社会化程度低、文化素养不高、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退役运动员安置尤为困难[16]。而在已安置的运动员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其安置的工作岗位性质与收入情况都不如人意[17]。虽然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有关运动员的工作保障、就业安置的相关文件,呼吁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运动员再就业,但仍无法从根源上扭转运动员退役后失业的残酷现实[18]。运动员退役安置不畅,老运动员应退不退,挤占运动队编制,优秀年轻运动员因为没有编制无法入队训练,严重影响在役运动员训练,降低优秀运动队的社会吸引力[16]。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困难,再加上竞技体育训练艰苦,伤病率高、淘汰率高等特点,致使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竞技体育,长此以往将出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的情况,影响竞技体育发展。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不仅关系到运动队队伍的建设,也关系到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9]。优秀运动员通过常年的艰苦训练,对自身从事的项目高度理解,拥有高水平的运动技能,经常参加高水平比赛,熟悉本项目竞赛组织、裁判规则等专项知识,通过一定程度的培养可以从优秀运动员转变为优秀体育教师、优秀体育教练、优秀赛事组织者。特别是以往难以安置的几类运动员,社会化程度低、小众项目的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能够扩大项目群众基础、促进小众项目社会化;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退役运动员回乡担任体育教师则能有效充实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体育师资力量。制定落实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任教政策,不仅有助于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还便于提升中小学的课外体育训练水平,选拔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充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 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现实困境
2.1 从教资格困境
自2000年起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要求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20-21]。2011年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试点实施,所有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均需参加教师资格考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22],而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23]。这意味着,优秀退役运动员在从教前必须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自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以来,我国仅对两种特殊情况作出规定。一种情况是为解决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教育部于2017年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该办法未要求选聘对象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仅规定在上岗任教前“学校应对其进行教育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法、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岗前培训”[24]。另一种情况是2020年《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的2021届及以后年份毕业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在这两种情况中,《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针对群体是学校体育兼职教师,对于优秀退役运动员而言,仅仅担任兼职体育教师无法完全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生计问题,而一旦作为专职体育教师就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即在入职前取得教师资格。《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中所规定的可以免试取得教师资格的范围仅包含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显然,优秀退役运动员不是此方案的适用人群。这意味着,虽在《体教融合意见》中有“探索先入职后培训”的规定,但依据现有政策,优秀退役运动员尚无法直接进入学校任教,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依据“先入职后培训”的要求制定相应政策,或对现有规定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