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优化小学音乐美育深度教学

作者: 张龑

[摘    要]在强调音乐美育功能的当下,小学音乐教学更应关注音乐的文化性,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获得文化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深度审美感受。本文将多元文化的艺术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出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淡薄、教学目标模糊化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化、传统教学思想对音乐教师产生禁锢、学生对多元文化音乐学习认知缺乏等问题。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技能素质不够高、教学理念和理论认知存在问题、音乐教学活动的影响效果甚微等成因。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当采取以“形”补“元”,充实多元文化内核;以生固本,充实多元文化内容;以学促教,发展多元文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元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国家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成为发展趋势。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也带来了部分有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提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学举措,解决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进。

一、将多元文化的艺术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

以小学音乐多元文化教学为例所开展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并未能够很好地掌握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和两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是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目前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科研团队对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关注度不高,以至于在此主题下的音乐教学策略匮乏。故而,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围绕这两个问题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针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进行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找到相应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策略深度剖析。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分析

1.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淡薄

中国历经千年,举世闻名,中国文化需要在兼容并包的姿态下,充分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新光彩,才能够满足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流行音乐在成熟商业运作模式的支持下,占据了很大比例的文化宣传阵地,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宣传主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挑战,非遗文化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而学校是传承及保护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场所,需要承担和培养学习多元文化,兼具保护民族文化意识的重任,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目前来看,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对传承文化的关注度匮乏,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时只停留在审美表层,对音乐的理解也相对浅薄。

2.教学目标模糊化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化

教学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约束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备课时,通常只对本课内容进行教材解读,从而忽略单元主旨,亦是忽略音乐课标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从而导致音乐课堂教学低效化。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时,对音乐教学宗旨贯彻不彻底,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成为一门孤立的学科,直接导致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脱离了艺术综合所开展的音乐课程,进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为音乐课堂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舞蹈,美术等,这就使得很多小学生没能感受到音乐课堂的意义所在,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音乐教学没能很好地贯彻音乐文化。

3.传统教学思想对音乐教师的禁锢

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从课程开展初期,接着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然后是逐步成熟和完善。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地区已出现了诸多音乐教育改革的领衔人,但大部分一线音乐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困扰,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的功利性依旧突出,无法体现出小学音乐的文化性,甚至对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推广受阻。

4.学生对多元文化音乐学习认知的缺乏

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相对比较新颖,教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不甚了解,导致教师无法根据具体的定义和概念对学生进行普及,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对多元文化音乐学习的认知存在匮乏的情况。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包括中国汉文化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国内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文化同样也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内容。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

1.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

本文在撰写期间对180名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调查与采访,了解了区域内接受调研的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情况。

在180名小学音乐教师中,教龄在20年以上的9人;15年至20年的28人;10年至14年的54人;10年以下的89人。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中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有3人;获得区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有1人。教龄15年至20年的教师中获得区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有7人;学科教学能手12人;学科教坛新秀5人。教龄10年至14年的教师中获得区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有3人;学科教学能手18人;学科教坛新秀23人。10年以下的教师中获得学科教学能手称号的有13人;学科教坛新秀的7人。获得骨干称号的教师学历均是本科学历,获评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4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的职称68人;中小学二级教师职称的25人。未获得骨干称号的教师中有11人获评中小学一级教师。据采访了解,该区域小学音乐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有一次参与市区级音乐教研活动的机会,除外出听课学习外,教师在学校内会定期组织学科教研活动,有骨干教师引领的学校,教研活动有主题,课堂教学有理念、有目标、有评价、有反思;无骨干引领的学校教研活动通常无主题,以“家常课”为主。关于片区级课堂展示的机会,需评得骨干称号后才可获得,名额根据该区教研办组织活动的场次而定,可自主申报,市级课堂展示的机会需竞争获取,且名额寥寥。

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经验一般是教师的职称、教龄、学历水平及年龄。教师的教龄与教学经验呈正比例关系,自主改进音乐教学的能力比较突出。另外,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音乐教师的职称比较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这是导致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2.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不够高

音乐,虽然属于听觉艺术,但学习音乐时往往离不开其他感官的体验辅助。所以,小学音乐教师组织音乐教学时,需根据教学内容,一方面发挥自身理论知识的铺垫与引导,另一方面还得结合自身综合素养的辅助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体验。当小学音乐教师具备了优秀的专业技能素质,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将舞蹈、歌唱和弹琴等各种技能很好地运用,较好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时,也会给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正面影响,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下,民族音乐文化基本上不会涉及,这就导致许多教师缺乏民族音乐教学方面的技能。另外,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对教师顺利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有着不小的帮助,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因自身的课件制作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理论认知存在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对其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产生极大地影响。教师想要做好小学多元文化音乐教学,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研究与学习基础。但目前,大部分音乐教师对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误解,以为只要在课堂中增添音乐背景欣赏,或者是设置舞蹈律动等音乐活动就是在运用多元文化教学了。多元文化实则考验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挖掘能力,多媒体、舞蹈、器乐等实践活动不过是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的媒介,从而了解音乐背后的多元文化,达到深度审美。

4.音乐教学活动的影响效果甚微

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文化感知,是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活动。但就目前来看,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两极分化:歌唱教学、欣赏教学。歌唱教学重点关注学生歌唱的声音美感;欣赏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两者所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体验有余,但对多元文化的运用与渗透,并未达到传承文化的作用。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当采取的具体策略

(一)以“形”补“元”,充实多元文化内核

任何教学都需依附在教学形式中,多元文化也不例外。基于文化的特性,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与实践更需要多元的教学形式来充实其内核,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1.感官联动,丰富音乐课堂形式

音乐课堂需要感官的联动,感官的联动能有效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视、听、动中充分感知音乐,进而达到文化体验,促进文化理解。

例如在某次区级音乐教研活动中,一位来自蒙古族的音乐教师在新授歌曲《鸿雁》时,通过多媒体将学生的意识带至美丽的大草原。随后,该教师用一段蒙古“长调”哼鸣,引入歌曲《鸿雁》新授时,学生顿时便有了悠长舒缓、意境开阔的音乐之感。最后,该教师展示了蒙古族的婚服,讲述了有关婚服的蒙古族习俗故事,并邀请学生参与酒宴,跳起了蒙古族人民常常在喜宴上舞动的筷子舞。

仅仅通过一节音乐课,学生不仅学习了歌曲《鸿雁》,更在老师的展示与引导下了解了蒙古族的特色民歌与特色舞蹈,感受到当地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当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为核心的教学课堂氛围中,多感官地体验到小学音乐的趣味性之后,对学生提升小学音乐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2.学科融合,丰盈音乐内涵表达

音乐内涵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音乐的缘起,那么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将是丰盈的。

在一次南通学习活动中,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在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跨学科教学《二泉映月》之后,再次深入优化跨学科融合教学。由南通某小学语文老师与音乐老师同时执教《高山流水》一课,通过语文老师对小古文《伯牙与钟子期》的分段讲解,配以音乐老师的古琴演奏《高山流水》,让学生直观又深切地感知好友易得,知音难觅的情愫。更在《高山流水》曲调变换对比中,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现场作文编写。

准确发挥学科的特性,在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中,相辅相成,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更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精准定位,这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关注基调,把握音乐故事形象

音乐的形象,与音乐的音色、和声、节奏、音高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音乐的形象也正是表现文化的灵魂。教师在教授音乐时,需准确把握音乐形象的基调,才能在传达音乐形象的同时,准确表达其背后的文化。

某教师在执教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组曲》导入时,先用钢琴弹奏了一个C大调的一级和弦,让学生感受“明亮”的和弦色彩。随后又弹奏了a小调的一级和弦,让学生对比感受“暗淡、忧伤”的和弦色彩。在确定了“忧伤”的形象基调后,该教师出示谱例,组织学生哼唱乐曲主旋律,准确把握了音乐的故事形象。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时,往往更多从如何“教”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最终更多的是方便了教师的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往往得不到提升。如今,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调整优化教学目标,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中一步一步提升音乐的深度审美能力。

(二)以生固本,充实多元文化内容

1.关注学生需求与构建多元文化教学模式

教师想要将多元文化音乐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就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放在首位。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学活动涵盖了“教”和“学”两个活动过程,而多元文化在音乐教学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才能够帮助教师构建、实践出多元文化音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