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在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及实践路径
作者: 宿国峰[摘 要]办学理念就是学校办学的思路、观念、信念、文化、模式,是在理性思考前提下形成的,对教育实践起着引领和价值判断的作用,也能够解决人们的短视行为。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办学的关键是如何确立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以促进学校高质量建设与快速发展。
[关键词]办学理念;挖掘;提升;落实;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3-004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3.007
进入新时代,学校办学理念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越来越高,期待最优质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办学,必须紧紧依靠办学理念来引领。因此,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办学理念研究,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它有利于激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活力和潜力,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构建中小学幼儿园“一校一品”特色发展,使区域教育更有质量,更有魅力。
一、对办学理念的基本认识
何谓办学理念,教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邝帮洪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领导者源于办学实践活动而形成和概括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管理和发展的理性认识;理念即观念,属主体意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并高度概括的具有指向性和引导力的理性思维成果;办学理念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理性思维成果,具有高度概括性又具有实用性[1]。洪清根等认为,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校风、校训的基础和源泉;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李春琴等认为,所谓的理念可以理解为信念、观念、理想的集合体,是一整套概念体系和观念体系[3]。陈功江认为,一个校长的办学理念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4]。自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颁布以来,随着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上述教育学界对办学理念的深入研究,笔者对这些重要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分析,从中领悟出对办学理念的基本认识。笔者认为,所谓办学理念就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灵魂、精神动力和方向引领,良好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对于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将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当然,作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必须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定与要求相一致,体现出一种先进的办学理想、信念、观念、思路,真正反映出办学者的基本思想和全体教职工的理想追求。同时,笔者在深入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围绕“科研兴校”为主题的调研指导中也十分注意观察其办学理念的问题,并认为办学还是不到位,如办学理念的形成、“一训三风”的建设,以及特色发展等方面还需要亟待加强和提高。据此,笔者提出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及实践路径,意在推动中小学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一)学校办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笔者到本区域内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教育科研工作实地进行调研指导时发现,有的中小学幼儿园在办学中确实存在问题。例如:某一农村中学,规模不大,学生不到300人,教师也不超过50人,从表面看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正常,干净利落,井然有序,但从深层次看,学校没有办学理念,也没有科学规划,“一训三风”建设落实得不够,教师工作懈怠,校园文化氛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学校管理思路不够清晰,更谈不上特色发展。笔者针对这所农村中学办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梳理,追根溯源,发现就是陈旧、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所致,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分数,轻视管理,忽视研究,新的培育人才方式没有确立,缺乏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引领。
1.缺少理念方向上的引领。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明确的科学规划和思路,没有思想和理念上的支持,很容易造成一盘散沙,导致工作上无方向、无目标。因此,学校一定要有自己原创的办学理念。
2.缺少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学校要有与办学理念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作用,积淀学校文化,坚持以文化人,形成文化育人意识的空间和氛围。
3.缺少特色发展的构建。所谓特色发展,其实就是“一校一品”,一校一样,校与校有别。要想把学校高质量办好,就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做文章,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内容,要认真研究如何办学、办好学的问题。
4.缺少办学活力的激活。要激活学校办学活力,关键要坚持理念引领和创新。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引学校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创新办学思路,拓宽办学视野,只有沿着先进的办学理念行走,明确方向,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这是学校办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办学理念的内涵
1.什么是办学理念。笔者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思索这个问题。其实办学理念就是学校办学的思路、观念、信念、文化、模式,是在理性思考前提下形成的,对教育实践起着引领和价值判断的作用,也能够解决人们的短视行为,具有理性、规律性、和谐性、实效性的特点。所谓办学思路,就是办学者要明确回答为什么办学、怎么办学、办到什么程度,其实就是对办学理念的一种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定位。所谓办学观念,也就是一种办学理念,是对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属于理性思维成果,以一种理念的方式连接着学校办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制约着学校一整套管理系统的建立,影响着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行为,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所谓办学信念,就是教育者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并充满信心,视学校教育为己任,这种信念是无形的,是一种潜在的理想,一旦坚定,就会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所谓办学文化,是学校办学最为显性的标志,若学校没有了文化氛围,就无所谓谈办学,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直接或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每一个人。所谓办学模式,就是对学校整体办学各项工作的一种科学构建,包含了学校办学者对学校办学方向、责任与使命、学校精神传承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综上所述,校领导特别是一把校长必须高度重视办学理念的提出与实施,这直接涉及学校办学方向、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以及未来学校发展走势。学校是否能够办出特色、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质量、是否能够进一步规范学校各项工作,这些都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支撑。
2.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从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角度来看,办学理念其实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理性思维成果,由教育者从实践中高度概括而成,又具有实效性的特点,其最基本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五性”。一是引领性。一般来说,办学理念应该具有引领作用,具有历史传承性,最大价值在于引领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办学目标的科学确定,以及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设定,充分反映出办学者内心的理性追求。二是实践性。办学理念来源于教育实践,是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成果,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检验。三是思想性。办学理念的提出是领导者根据学校办学经历的实际,结合当今教育发展走势的一种内在价值及其规律的思维成果,充分体现领导者的办学观、价值观、育人观、质量观,丰富学校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四是凝聚性。以办学理念为统领,凝心聚力,动员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围绕办学理念高质量完成好学校各项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五是实效性。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办学理念引领。它是一种办学方向、信心、精神、力量、行为、文化的引领,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就会增强实效性。
二、办学理念的实践路径
通过区域办学理念研究,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明确区域教育发展愿景。经过反复研究,深刻总结和回顾所走过的教育历程,借鉴外地教育经验,结合当前教育发展态势,我们明确提出了区域教育要实现“魅力教育”的目标,以此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实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二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学校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就要设法通过办学理念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发展,这样才能把学校办出特色,才能把学校办大、办强、办好。
(一)挖掘理念
所谓办学理念的挖掘,也就是探究学校办学理念怎么形成、从哪里而来。笔者重点考虑了以下3个问题。
1.整体审视学校办学历程,要研究学校办学历史大体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典型成果是什么,也就是学校的发展优势以及原有基础,客观总结以往办学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到学校的短板,从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2.立足当前,深刻分析现有校情、教情、学情,召开不同层次的研讨会、座谈会,深入实际研究学校现状,科学评估,找准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形成共识。
3.结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及法律有关规定,适时关注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和规划,进一步发掘新时代学校办学理念。
上述问题,都要在充分学习、认真调研、深度了解掌握学校情况的基础上,再进行反复科学的论证、研究。
(二)凝练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能不能研究好有诸多因素,除了校长的重视程度之外,关键还在于如何进行顶层科学设计,引领广大教师按照办学理念的要求把办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上。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推动学校沿着办学理念的方向快速发展。
所谓办学理念的凝练,在其过程中涵盖着提升,就是在酝酿、研究、思考的过程中,把最基本、最基础的办学理念资料加以认真科学地梳理,经过反复研讨并不断提炼、凝练而成。它是学校办学的总纲,集中体现全体教职工的意志和智慧,是全体教职工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誉。同时,也要在研究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办学理念与学校其他部门工作理念的关系,如与德育工作理念、教学工作理念、管理工作理念、家长工作理念的关系。
经过前期的大量工作,学校办学理念的凝练基本确定,具有前瞻性及简洁明了、便于记忆、符合学校实际等特点。如“生长教育”“仁爱教育”“成全教育”“全纳阳光教育”“‘四自’教育”“幸福教育”“‘三关’教育”“超越教育”“精致教育”“做最好的自己”等,并对其以课题立项形式进行扎实的科学研究。
(三)落实理念
如何将学校办学理念有效落实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这是最关键性的问题。学校要避免把办学理念当口号、当门面、当政绩,而是应将学校办学理念作为推动学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精神引领。
1.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反复学习和解读办学理念,使其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要让广大教师知道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办学理念,还要知道如何把办学理念贯彻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以及每位教师、学生中去,甚至包括家长中去,以便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也可通过学习研讨、座谈、论坛等不同形式,让广大教师增进对办学理念的认同感,从而能够认真践行。
2.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深入研究学校办学理念下的一系列工作,如以“一训三风”“一校一品”“一班一品”“走廊文化”建设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及校本课程设置,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特色发展的典型,学校管理以及教师团队建设、学生个性特长及社团发展程度,等。在这些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出学校办学理念的思想及核心精神。
3.通过办学理念研究,产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实践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即:通过制度建设,是否构建了一种新型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激活学校办学活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否有了重大突破;课堂教学研究是否得到有效提升,校本教研方式方法及质量的提升是否有了新的进展;是否涌现出了校本名师团队;是否初步呈现了良好的立德树人氛围。因此,抓办学理念研究是一项双赢的工作,既能推动学校的发展,又能推进区域新时代魅力教育,使区域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对办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加强。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在原有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突破;营造了良好的立德树人环境,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显著增强,学校沿着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思路奋力前行,努力攀登。
(四)评价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研究得怎么样,是否能推动学校工作向纵深发展,需要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出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评价。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5]。评价一所学校是不是科学、是不是规范办学、有没有办学实力、办学质量以及社会反响如何,首要问题就是学校办学理念确定的如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笔者认为学校办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六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