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子教育中绘本阅读运用的调查研究

作者: 李建群 黄欣

[摘 要]家庭亲子教育中绘本阅读作为幼儿阅读生涯的开端,对培养其学习萌芽、致力于终身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与发放以亲子绘本阅读重视度、亲子绘本阅读方式和亲子绘本阅读效果为维度的调查问卷,发现当下亲子绘本阅读中存在环境创设不佳、传统阅读方式较为单一,以及家长对绘本了解度较为不足等诸多问题。由此,提出合理设置亲子绘本阅读时间、灵活运用绘本阅读方式、家长自觉提高绘本选择能力和阅读指导能力等合理化建议,力求弥补传统绘本阅读方式的弊端,深入挖掘其潜在教育资源。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互动;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3-0133-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3.022

家庭亲子绘本阅读是指以绘本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与家长能够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有助于改变以往单向输送的教育形式,提高亲子互动性,增加绘本情境的真实性和体验性,促进幼儿从依附阅读到独立阅读的不断优化[1]。近年来,我国对家庭亲子绘本阅读的关注度逐步提高,相关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例如:赵晨等人在研究中提及传统家庭亲子绘本阅读的弊端始终制约其发展[2],同时积极探索家庭亲子中的绘本阅读策略;李春珠在研究中指出绘本体验式阅读的实践价值[3];赵丽明确提出教师在亲子绘本阅读中的重要指导作用[5];等等。中共中央宣传部在2020年10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家庭亲子阅读,根据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情况,提倡阶梯阅读,建立阶梯式阅读体系,由此,我国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浪潮。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已意识到家庭亲子绘本阅读对于幼儿成长的巨大推动作用,但研究方法相对单一,问题剖析不够充分,实施策略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有待考证。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加以补充,旨在充分了解家庭亲子教育中绘本阅读的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策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编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有24个题目,由指导语、样本基本信息和调查问题3部分构成。其中调查问题可分为3个维度方向,包括亲子绘本阅读重视度、亲子绘本阅读方式和亲子绘本阅读效果。

(二)调查方法和形式

借助“问卷星”平台,采用单项、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 272份,回收率为97.14%。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267份,有效回收率为98.16%。问卷采用匿名调查,此数据仅用于本研究所参考。

(三)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C市共5所幼儿园(1所公立园、4所私立园),调查对象为3~6岁幼儿家长。        

(四)调查的实施过程

2021年1月,通过问卷星APP平台,把24个问题依次录入,熟读调查问卷和指导操作说明,并将其通过微信方式发送给此次调查的样本人员,指导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达到目标数量后,问卷停止,随后进行系统化分析与整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亲子绘本阅读重视度

问卷中共有7道题涉及这一方面。从第8题 “是否了解绘本阅读”的答案来看,调查对象选择“了解”和“不了解”的比例分别是85.71%和14.29%;在第9题关于“是否使用过绘本给孩子讲故事”的回答中,调查对象均选择“使用过”;在第11题“您认为绘本阅读对孩子的教育重要吗”中,71.43%的调查对象选择“非常重要”,14.29%的调查对象选择“比较重要”和“重要”,无人选择“不重要”;从第12、13题可知,71.43%的幼儿家庭中“儿童绘本数量”超过50本,“亲子共同阅读绘本数量”超过20本;在第14题关于“您和孩子一起绘本阅读的时间是(可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57.14%的调查对象选择“30分钟以下”,14.29%的调查对象选择“30分钟~1小时”,28.57%的调查对象选择“1小时以上”。此外,由第16题回答可知,85.72%的家长“一周陪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的频次”可达到“4次以上”。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幼儿家长能够基本认识到绘本对亲子阅读的重要性,能够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亲子阅读质量。例如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亲子目前所具备的阅读能力,积极创设家庭绘本阅读环境,实时增加家庭读物数量,绘本种类也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以此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并且家长的绘本阅读能力和情节引导能力也得以进一步提升。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亲子绘本阅读的理解逐步加深,努力提高亲子阅读频次,不断摸索幼儿的阅读兴趣点,加强幼儿对所处环境的敏锐度,扩大阅读效果。与此同时,亲子阅读时间欠缺说明亲子绘本阅读目前存在明显局限性,形式化严重,流于表面,绘本阅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具体表现为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知程度不足,大多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了解度。这说明家长对于阅读前的准备工作还很不充足,前期对于绘本阅读能否顺利开展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充分发挥绘本的最大作用,而阅读时间的欠缺也使亲子阅读深度受限,使双方的阅读能力增长缓慢,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不利于亲子阅读的良性发展。

(二)亲子绘本阅读方式

问卷中共有6道题涉及这一方面。第10题关于“您更青睐于选择哪种形式阅读绘本”这一问题中,选择“印刷体形式”的占85.71%,选择“电子形式”的占14.29%;第18题关于“您与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的方式”这一问题,回答“边读边和孩子交流”的有71.43%,回答“家长提问,孩子答”的占14.29%,选择“孩子问,家长答”的占0%,选择“孩子自己读,家长陪伴”的占14.29%;从15题询问“亲子阅读时间”的回答可知,85.71%的家长选择“在睡前进行亲子绘本阅读”,14%的家长选择“利用零散时间进行亲子绘本阅读”。此外,在第17题关于“绘本阅读中的主角”问题中,28.57%的家长选择“母亲”,71.43%的家长选择“父母和孩子”,均未选择“父亲”和“孩子”这两个选项;而在第19题询问“绘本封面的阅读方式”中,选择“什么都不读,直接读正文”的家长占比14.29%;在第20题“您和孩子能不能结合绘本内容开展游戏或角色扮演”这一问题的回答中,71.43%的家长选择“能”,28.57%的家长则表示“不能”。

从调查结果来看,传统纸质版绘本读物被多数家庭接受,更具体验感和真实感,但“电子读物”也在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具有携带方便、资源丰富以及支持语音阅读等优势,短期内可完成阅读目标,减轻家长的阅读压力。而从长远来看,传统纸质版绘本读物的阅读效果更加明显,具有灵活性特点,“电子读物”的语音阅读功能还不能够针对幼儿阅读姿态给予及时性反应,不利于绘本故事的逐渐展开。目前亲子互动还处于初期阶段,具体表现为以家长为主导,幼儿主动性较为薄弱,处于弱势地位,距离幼儿独立阅读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父亲在亲子阅读中的参与度不高,使父亲所具备的亲子阅读优势不明显,而过度依赖母亲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幼儿的主体地位。例如绘本内容中围绕“父亲”的话题难以展开,势必会忽视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打击幼儿阅读积极性,同时母子双方均难以发现自身身份的局限性,长此以往会产生不良后果。在调查结果中,绘本封面的阅读方式较为单一,亲子双方缺乏前期思考,不能在阅读封面阶段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盲目开篇影响阅读效果,而对于“作者”和“出版社”等相关信息的忽略极易错过“组合绘本”资源的获取,所选绘本质量标准不一,不利于相关绘本的进一步挑选和阅读。此外,亲子绘本阅读时间较为固定,以“睡前”为主,由此可知在实际亲子阅读中对于零散时间利用不充分,部分家长不能充分利用绘本内容进行创新,仅遵循传统亲子绘本阅读方式,不利于幼儿阅读的长远发展。

(三)亲子绘本阅读效果

问卷中共有3道题涉及这一方面。第21题关于“您认为绘本阅读有哪些效果(可多选)”这一问题,85.71%的调查对象选择“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改善亲子关系”,100%的调查对象选择“发展孩子想象力”;第22题关于“您认为绘本阅读中最困扰你的是(可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绘本选择”的占57.14%,选择“指导孩子阅读”的占14.29%,选择“回答孩子的问题”的占71.43%,选择“一本绘本反复读好几遍”的占42.86%,选择“没有时间”的占28.57%;第24题关于对家庭绘本阅读的建议,重点频词为“绘本”“年龄段”“字数”和“图片”等。

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家长对于绘本阅读的教育效果较为认可,尤其注重幼儿想象力的提升,对于幼儿兴趣开发、语言能力提升和亲子关系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幼儿会对绘本内容进行实时反馈,家长努力将其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虚构场景的想象程度,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得以不断满足,激发其潜在兴趣点,家长适时利用即可拓宽幼儿的知识领域,而这对于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小觑[5]。而亲子关系的逐步加深也势必为亲子阅读的长远发展提供基本纽带。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亲子绘本阅读中,家长体验阅读效果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对幼儿阅读规律的认知有限,自身绘本选择能力和阅读气氛调节能力不足,尤其是对绘本内容缺乏探究精神和质疑过程,过度信任和依赖出版读物不但不利于亲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还可能造成指导能力的桎梏。此外,时间成本也成为亲子绘本阅读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家庭亲子绘本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绘本阅读环境创设不佳

绘本阅读环境包括阅读空间和时间、绘本种类、绘本数量和绘本陈列等。目前,在亲子绘本阅读环境创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阅读空间和时间设置不合理,亲子阅读空间范围受限,缺乏整体设计和细节处理,形式化严重,未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规划阅读区域,亲子阅读时极易受到外界影响;阅读时间大多是幼儿睡前,使阅读目的产生明显偏差,更多的是为幼儿能够尽快入睡,互动频次明显降低,其余阅读时间均未有明确设置,不利于亲子阅读的长期发展;绘本种类更是杂乱繁多,未有明确的选择标准与摆放要求,一味用绘本数量堆积阅读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其中缺少绘本质量把控和绘本陈列设计,阅读环境更新不及时,使幼儿容易产生倦怠等情绪。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并未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幼儿作为亲子绘本阅读环境的创设主体之一,在阅读环境创设中持续处于弱势地位,对其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二)传统亲子阅读方式较为单一

传统亲子绘本阅读方式较为单一,实际运用中缺少创新性。首先,传统亲子阅读方式以家长单向灌输为主,轻视幼儿阅读效果,使幼儿阅读注意力低下,不利于幼儿主动性活动的展开,其中对拓展阅读方式的思考明显不足,忽视传统绘本阅读方式弊端,未能做到与日常游戏活动进行深度融合,拉大了绘本内容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削弱了绘本的教育意义。其次,对于“电子读物”的利用不够充分,一味地追求短期阅读效果,简化亲子阅读环节,缺乏深入思考,未能准确衡量幼儿的阶段性阅读水平,极易造成倦怠情绪,不利于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再次,幼儿绘本具有图片色彩丰富、语言生活化等特点,阅读过程中视觉化传授更容易被幼儿接受,绘本故事情节较为连贯,仅通过绘本内容的听觉传输不能满足幼儿阅读需要,使其对绘本的兴趣大打折扣,而亲子互动性的欠缺使幼儿注意力较为分散,记忆力降低。此外,绘本阅读方式较为死板,灵活度不高,单一的亲子阅读方式极易导致“小学化”倾向,以家长意志占主导,趋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方式,具体表现为与音乐、舞蹈、手工和游戏等联系程度不够,未能充分激发出幼儿潜在能力,错过幼儿期教育的关键节点。

(三)家长对绘本了解度较为不足

家长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更是引导者和陪伴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亲子绘本阅读中家长普遍对绘本认知不够深入,对绘本相关概念和所具备的实用效果一知半解,而在绘本阅读中主观意识强烈,阅读出发点和目的极易出现偏差,进而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家长更是缺乏所必需的绘本解读能力、绘本讲解能力和互动交流能力,对幼儿教育相关信息渠道闭塞,缺少绘本阅读的准备过程,以致于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措手不及,选择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势必削弱家长在幼儿心中的权威地位,使幼儿阅读积极性不高、思考能力发展缓慢、专注度下降。而幼儿这种消极状态也将反作用于家长本身,不利于亲子绘本阅读的良性发展。此外,家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样会限制亲子双方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