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火炬的智者
作者: 刘荧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灌输,而是启迪、唤醒与点燃。教师要成为“点燃火炬的智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智慧。
关键词:选择;失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95-001
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描述了一只坐在苹果树下的鼠小弟,苹果树上悬挂着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他多想得到一个大苹果呀。小鸟、猴子、大象都用自己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大苹果。鼠小弟努力地尝试了许多办法,但每次都无功而返甚至被撞得鼻青脸肿。好心的海狮来到苹果树下,用脑袋把鼠小弟轻轻地顶到苹果树上,鼠小弟终于如愿以偿,摘到了又红又大的苹果。绘本的故事就是现实的写照,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也会像鼠小弟一样,遭遇到种种地困难与挫折。如果教师能像海狮一样,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孩子就会少走弯路,早日品尝到苹果的甘甜。
《尺的故事》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介绍完各种不同的尺:皮尺、游标卡尺、钢卷尺、直尺以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些尺当中,哪种尺最好?”
听了这个问题,好些学生都说:“认为游标卡尺最好,因为他最精准。”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出示了四道情景选择题,让学生来做:
1.精密仪器的修理工,在选择零件的时候用什么尺?
2.裁缝做衣服的时候用什么尺?
3.木工在制作家具的时候用什么尺?
4.小学生在画图的时候用什么尺?
通过这种情景选择,学生发现,第一种情况当然用游标卡尺更合适。可是第二种情况要用皮尺;第三种情况要用钢卷尺;第四种情况要用直尺。
学生做完后,我又问学生:“同学们,现在你们认为,哪种尺最好?”通过刚才的体验,学生明白:“尺并无好坏之分,具体到选择哪种尺,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同学们,在我们今后面临选择的时候,请记住我们今天选尺的事情,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通过这种体验,希望同学们面临选择的时候,能够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感性的冲动,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失败是一笔财富。失败和挫折能锻炼人的心智,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是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起来的。华罗庚说:“许多科学家和作家,都是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那么在科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失败的本真的呢?
在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中,学生观察完沙和豆混合以后,发现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沙和豆混合以后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研究到这里,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观察到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是不是就代表我们观察的现象就没有意义,就不重要呢?”
生:“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也很重要。”
“你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追问道。
学生有些茫然,他们虽然这样讲,但是对于其中的缘由却并不十分清楚。我笑了笑说:“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对于采用什么材料做灯丝,进行了上千次实验,尝试了几百种材料,结果都失败了。因此就有人讽刺他说:‘纯粹是瞎耽误工夫。’可爱迪生却毫不介意地说:‘正是因为这上千次的失败,才使我知道这些材料都不能用。’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失败也是一种经验。”
生:“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同样重要。”
“是的同学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观察到明显变化和没有明显变化的现象,都将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获得了独特的学科体验。让学生在思考、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升华。脑海中会勾勒出爱迪生、牛顿等,为了研究发明,废寝忘食、反复试验、愈挫愈坚、永不放弃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学习体验,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和探究的方法,还使学生获得了一种败而不馁、锲而不舍、笑对人生的豁达的情感体验;懂得只有不怕摔跤的人才能学会走路的生活哲理。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自己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曾经说过:“作为教育,不仅仅要授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启迪智慧,教给人生的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不只是关注学生的今天,而且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明天;不只是关注学生现实的成功,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灌输,而是启迪、唤醒与点燃。教师要成为“点燃火炬的智者”,这是教师的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魅力、一种追求;教师不断攀登的过程,也是教师修养身心、完善自我的过程,它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这不言放弃的努力追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