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法应用于篮球教学的实验研究

作者: 姚春清 章 健

摘 要:本文运用运动心理学原理结合篮球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法,分析探讨了表象训练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列出了这一方法的具体教学方案,经实验表明,结合表象训练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

关键词:表象训练法; 篮球教学; 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06-106-001

一、前言: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体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一学期的篮球教学实验,将表象训练运用于教学之中,为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专科男生,篮球选项班1、2班共80人(每班40人),随机选定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两班基础情况大致相当。并对这两个班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班在五项基本素质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对比要求(见表1)。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本实验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评定。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表象训练方法的依据

表象训练法就是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技术动作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描述,不断强化,使正确、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形成表象,来提高技术动作质量。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物形象的反映,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是对过去感知事物形象的再现。运动表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等方面的特点。运动表象是视觉、动觉相互结合的综合表象。学生的动作概念,是在动作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对各种动作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形成的。因此,在采用表象训练法时,学生要集中注意力,产生完成该动作的动觉表象,通过视觉、动觉结合的运动表象的回忆,达到巩固和改进动作的目的。

2.表象训练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2.1表象训练方法的设计

(1)制作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示意图,在上课前发给实验班学生,并讲解图示,配合观看投篮录像和教师的正确示范,让学生能够看懂理解图中动作,初步建立动作概念。

(2)结合教学进度,利用自己手中的图示,高度集中注意力闭目反复想象正确动作的每一个过程,再想象自己在做某一动作,使头脑中出现的动作表象与实际动作趋于一致、完善、准确,在闭目想象动作的同时做徒手的模仿。

(3)每次表象练习最好由教师在场用语言引导,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持球方法——瞄准和出手角度——出手力量和速度——抛物线及入篮角——球的旋转等,学生随着语言展开想象,反复进行。

(4)表象练习时可想练同时进行;课外表象训练由教师布置内容,由易到难。

2.2表象训练的实施

(1)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同等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一学期的篮球教学,所不同的是实验班在每堂课的开始、中间部分加进了3-5分钟表象练习的内容,而对照班这个时间仍进行常规的练习。

(2)实验班学生每天晚上睡觉前按布置的内容进行10分钟的表象训练。

(3)在学期结束时,采用双盲法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混合交叉在一起,对每位学生的发球技术掌握情况进行专家组评判,按统一的评判标准打分。具体方法:每位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五次,由评委根据发球的动作步骤分别给予评分,。

四、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一学期篮球课教学实验,实验班投篮技术的五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发球技术的综合得分平均为77.5分,而对照班只有62.5分(见表7)。每个单项技术的得分也高于对照班,经统计学检验,两班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

实验班在教学中通过采用表象训练法,加速了动作形成的分化和信息反馈,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想”、“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巩固了动作技术。长期不断的进行表象训练,能够提高大脑中动作表象的清晰度和自动化水平,强化动作技能的条件反射,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结论

(1)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法的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教学好。

(2)在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表象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简便易行,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练习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06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