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体育课堂的四大特征
作者: 张敏华 沈伯娟摘 要: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要创设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情境等等。主要包括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楚明了、充满热情、促进学生学习、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高效利用时间、激励学生。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情境; 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10)7-024-001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探索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体育教师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教学有没有效果,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锻炼的方法和体育知识、审美能力等。如果学生没兴趣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的体育课堂须具备以下四大特征: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效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带着问题去学。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内容之前让学生有目的性。《体育与健康》课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激发兴趣,要激发学生内心主动学习知识和练习运动技能的兴趣,而不是靠外部学习动机的引导;二是提出教学问题,提问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1.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趣味性
将障碍跑的教学过程设计成送“鸡毛信”的游戏。铺设垫子做“草地”,把栏架当作“钢丝网”,用两条绳子摆设成一条“小河”,用实心球做“地雷”;让学生进行爬、钻、跨、绕等动作的练习,最后将信送到“目的地”的故事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练习的情绪十分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把体育活动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练习,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形象性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肩肘倒立时,学生做起倒立后,总是稳定不了,腿打晃,结果晃到最后就倒下了。这时,体育老师说:“脚尖尽量向上伸,就像要去碰什么东西那样。”学生听到教师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后真的就去向上伸脚,于是动作稳定下来,腰也顶起来了,脚尖也绷直了,学生们的肩肘倒立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变得像样多了。这个形象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多年总结出来的一个“诀窍”,能使学生听得明白,能按照要求去控制身体,而不只是动作的外部结构,更不是一个动作顺序的表述。
二、提问和讨论有效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对于一堂有效的体育课,首先应丛整体上给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在多而在精。在大力推广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讨论教学法已成为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虽然讨论这种教学策略,不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策略,但它在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方面有着特独的优势,研究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学习快速跑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集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怎样才能跑得更快”的问题情境中各自尝试、互相探讨。学生积极思维,有的认为直线跑才能跑得快,有的认为步幅大才能跑得快,有的认为频率快才能跑得快等。本来是一节枯燥无味的跑步课,通过这样的设计,把问题巧妙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不但调动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而且让自己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能力。
三、教学过程和氛围的有效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可提前预设而灵活加以生成的,是持续的“生成”和智慧的“生成”。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风格灵活应用各种教法,实现教法的优化结合。教学反思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明得失,实现“再教设计”,才能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若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则欲速而不达;相反,教师点拨启发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合作、持续学习,可能学会的更多。“不讲先做”效果更好。同时教学实践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学习的可能性就越大。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课堂上带动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情感投入,增加教学情感色彩,善待体育课程,增强讲解、示范导引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良好的教学氛围水到渠成。
四、信息反馈的有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教师自己认为很认真地教,但是学生是否学会、是否有兴趣,教学的方法手段是否有效、课的活动量是否适宜,这些,教师都想知道。学生也想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是否有进步、还存在哪些差距。通过反馈,就能起到在师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如果是成功的,有进步的,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正反馈,说明结果更加强化了原因,能激励教师进一步搞好教学。同样,对学生来说,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进一步激发学生坚持努力的动机。如果是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后有偏差,就是负反馈,促使教师寻找原因,改进教学,及时调控偏差。学生可以根据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或重新修正努力的目标。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师在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在新课程体系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以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邓国良.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2] 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