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学语言 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 杨忠堂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获得知识信息的根本途径,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感人,具有启发性,要规范、简洁、明了,具有欣赏性。教师要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寓教于乐,为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而努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33-0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靠的是渊博的知识,凭的是精美的语言。这里咱不说教师拥有丰富知识的重要意义,只谈如何用好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这里说的语言单指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它包括讲授(口头)语言,板书(书面)语言和肢体(动作)语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必须使用教学语言这个工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工匠。育人是一门学问,教书是一门艺术。教师运用好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这种学问的体现,亦是这种艺术的升华。教学语言中的三种语言同时并存,相辅相承,密不可分。讲授语言是板书语言的拓展说明,板书语言是讲授语言的精华总结,而肢体语言则可辅助前二种语言,达到较理想的表达效果。
一、语言课堂教学讲授语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语言是学生通过听觉获得知识信息的根本途经,因此要做到陈述简洁,说明扼要,议论(点评)深刻,抒情感人,描述绘声绘色,以期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之目的。
1、语文课堂教学讲授语言要准确,简炼,具有科学性
讲授语言受课堂时间限制与特定环境影响,同时也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与受教对象及教师自身优势的影响,因此,语文课堂讲授语言的科学性,就是老师能运用的语言要准确,精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做到一语中的。讲授时,教师要科学的将教学内容组织在一起,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条理分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多获得语文知识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处处体现运用讲授的技巧和科学性。
2、语文课堂教学讲授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讲得妙趣横生,教师就要在讲授语言的运用上下功夫,注意讲授语言的抑扬顿挫,运用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多种修辞方法,采用倒装,祈使不同句式,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再配以适当的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观感受,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以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语文课堂教学讲授语言要风趣,深刻,具有启发性
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文化知识的搬用工,还应该是启迪学生智慧的特殊匠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学生背—先生讲—学生听”。死搬硬套,照本宣科,乏味之极。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弃学。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在语文课堂教学讲授语言的运用中,教师可多采用设问、疑问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提高其智力和能力。能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有用,有趣,愿学,想学,乐在其中。
二、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语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语言是学生通过视觉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要做到书写整齐,文字规范,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1、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语言要清晰明了,具有层次性
板书语言受板面限制,所以精心提炼词语,搞好板书设计,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种艺术。板书清晰优美,层次清楚,这不仅便于教师讲课,而且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常言说“美可立德”,美的东西可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板书的简繁,要视教学内容及受教对象(学生)而定,一般情况不随着年级的递升。教材内容的拓宽加深而逐步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让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在有限的板面内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录,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2、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总结性
板书语言反映教学内容,一定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如果不分主次,不讲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往黑板上写,势必造成板书多而杂,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板书语言有别于讲授语言,它停留时间长,言简意赅,给学生的印象深。为此,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字词和中心内容,一定要在板面中凸显出来,(可用彩色粉笔书写与圈点)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3、语文课堂板书语言要图文井茂,具有观赏性
板书语言的字体可多样性,楷(书)行(书)相间,大小有别;板书的格式要灵活多样,书写整齐规范,争取美观,让学生感到新奇,趣味无穷。在板书中,有字词也可有图表,简笔画;有连线、括号,也可有彩色粉笔,加以渲染,使其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用肢体语言——以姿势助教学,以表情传信息。还可用多种先进的教学器材和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令其在观赏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受到美的熏陶。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概括性语言,创造出独特的表达方式与风格,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自身之优势。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突出教学中的师生双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