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

作者: 陈 花

摘要: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同感、真诚、尊重的良好关系,并通过心理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大大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班主任;孩子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35-001

2006年9月,我又迎来了一批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天,有一位叫xx的小男生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坐得端端正正,举手发言很积极,而且嗓音甜美,语言表达流畅。上第一堂语文课,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好学生。

可是好景不长,正在我为自己发现了“人才”而沾沾自喜之时,就有小朋友哭哭啼啼地向我汇报,说有位小朋友用手掐他的脖子。我仔细一看,孩子的脖子上有两条清晰的红印子。开学第一天,就敢这么胡作非为,我顿时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如果不处理好,让这种行为蔓延开来,势必会影响整个班级的风气。经调查,令我特别吃惊的是“作案者”竟是第一堂课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XX。为什么课间的他与课堂上的表现竟有如此大的落差,我陷入了沉思。

课后,我把他请到身边。我发现他的行为与课堂上简直判若两人。头歪斜着,眼睛瞟着其他地方,连正眼都不看我一眼,一副“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势。犯了错误还这么满不在乎的孩子,而且还是一年级的孩子,我还是第一回碰到。看到他这副架势,我确实吃了一惊,上午对他产生的好印象已经荡然无存。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和颜悦色地问他说:“你知道你刚才做了什么吗?”他回答得很干脆:“我掐了★★的脖子。”但头还是侧在边上的。我发现他虽然倔强,但还算诚实。我知道倔强的人内心是很脆弱的,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请,准能走进他的心灵,就补了一句:“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错误,说明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也不想的,但我不知道怎么搞的,就……”也许他发现我没有盛气凌人地责备他,态度也慢慢地缓和了许多,把刚才掐脖子的经过讲了一遍。“那么你觉得这件事是不是非得用掐脖子的方法来解决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呢?”我开始步步为营,“比如能不能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帮你处理。或者谦让一点,毕竟你是男子汉,让小朋友感觉你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而你采用粗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小朋友看到你就害怕,谁都不愿意跟你一起玩。你觉得老师讲得有道理吗?”他若有所思地点起了头。我继续乘胜追击:“今天你上课发言很积极,老师发现你是个思维非常活跃,头脑非常聪明的孩子。虽然聪明人有时也会犯糊涂事,但聪明的孩子不会重复犯同样的糊涂事。希望你诚恳地去向★★道歉,请求他的原谅。老师相信你也一定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简短的交流后,他就自觉地跑去道歉了。

放学后,正好孩子的爸爸来接孩子,我把孩子今天的所作所为告诉了他。他叹了口气,无奈地说:“这个孩子真是太调皮了,在幼儿园是个出名的‘皮大王’,老师上公开课都不敢让他坐在教室里,怕他捣乱,经常哄着他到其他班里去做小老师。没想到第一天上学就闯祸,陈老师,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听了家长的话,我知道孩子现在最需要什么了。我告诉他:“其实孩子今天上课的表现是相当出色的,看得出你的孩子天资很聪明,但他自尊心很强,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尊重和引导。上午我已经跟他交流过了,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你今天回家不用再批评他了,过多的批评只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

此后,孩子碰到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再动粗了,会跑来告诉我。我也总是高兴地表扬他很聪明,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肯定他的做法,而且会郑重其事地帮他解决。虽然有时他还会犯点小错误,但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在很多时候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了。与我交流时态度也变得诚恳了。家长也向我反映,孩子总是隔三岔五地回家汇报,说老师表扬他上课发言积极,字也写得漂亮,他现在上学的积极性可高啦!家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期结束评三好学生,他也竟获得了二十多票,可见他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这个集体。看到他一天天地转变,我也感到由衷地欣慰。

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同感、真诚、尊重的师生关系,很有必要。与学生建立同感、真诚、尊重的良好关系,并通过心理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大大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成效。这位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接受的大多是批评,耳朵里都被责骂和训斥磨起了茧子。所以一开始才会对老师那么冷漠,那么满不在乎。而当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请,把他的优点一点一滴的都给他摆了出来,同时指出了他的缺点,给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他的态度就有了明显的改变。说明他是渴望做一个好孩子的。所以当孩子犯错误时,千万不要马上劈头盖脸地去批评他们,而要耐心地了解情况,真诚对待他们,尊重他们,体察他们的思想与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更好地与他交流、沟通。相信他们个个都是有价值、能发展的人。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和自我完善。学生都是有思想、不断发展的个体,没有谁是一块天生的顽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只要我们当班主任的工作做到家,我们定能触摸到这块地方,要知道,这儿就是学生心灵的门户,打开它,你就能看到一颗颗鲜活的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