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课堂还是老师的舞台

作者: 孔爱丽

摘要:“教育是事业,事业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研究规律;教育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作为教师都要明白,现在的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而并非是教师的舞台。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45—00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一‘教学生学”’。陶行知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提出三条改革思想: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认为,一方面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教师不要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想告诉他。通俗地说,不要把现成的小鱼给小猫,而是要“授之以渔”,教会小猫钓鱼。不要把现成的金子给学生,而是要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交给学生。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先生就怎样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修改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觉得多教得多,觉得少教得少,觉得快教得快,觉得慢教得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需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不断自我进修,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才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陶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也正是咱们今天所追寻的新课程理念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是根深蒂固,这给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带来了无穷的波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俗话说的也是“功夫只怕有心人”呀!只要我们能做一有心人,多去尝试教学,相信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会迎刃而出!

多次的教研听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关注性,不管想成功什么事,其过程都是最耐人寻味,也最有波澜起伏感,充满挫折。

如在一次镇教研上,一小学六年制语文人教版四册中“从现在开始”的执教片段。在教学猫头鹰的命令时,

师:猫头鹰发布命令时是怎样的神情?

生:神气。

师:做做“神气”的样子。

(学生们在原位做了一会,师让个别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了做“神气”的样子。)[座位太窄小,不适合做动作,学生都转不过来,指名做的,也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看到。]

师:用“神气”的语气将命令读一读。(生练习了一小会)师随机用计算机出示句子: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只是个别的读,学生的语气欠到位。)

师:这个命令怎样?

生:不好。

师:谁不愿意?

生:小袋鼠。

生2:猴子。

生3:长劲鹿。

生4:森林里的动物都不愿意。

生4:除了猫、老鼠。(对这种回答师加以了表扬)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夜里都要睡觉。

师: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这叫什么?

生:议论纷纷。(师板书)

师:你想对猫头鹰说什么?(进行了拓展思维,让学生想象说话)

生:你还是别让我们这样吧,求求你了!

很明显这一过程是教者精心设计的,让小朋友随着她的脚步走下来,你一句,我一句的引导了出来,这一教学过程,教者试着让学生通过“做做‘神气’的样子”来体会当时猫头鹰的心情,但做这一动作时是在学生的原位,能看到的又有几位呢?也少了一份互动性,教者只是匆忙的叫了个别的做了做,这无不给人一种走过场的感觉,原本有条理的一个设计如此又能体现多少的效应呢?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异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造之人,孩子亦是,无不同。由此,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来自主学习,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考验,每个孩子都是不容我们教师忽视。

“教育是事业,事业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研究规律;教育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细细琢磨琢磨,作为教师的我不甚理解,这将成为我追寻的一个目标,是我努力要做到的一个方向。

每个老师在心里也要明白,现在的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而并非是教师的舞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