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作者: 沈东根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47-001
一、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意识
体育这一概念的内涵从来都不只是增强人的体质,而是着眼于身心两个方面的教育训练和陶冶。体育运动是健与美的运动,不仅具有生理学意义,而且具有美学意义。尤其当我们欣赏到我们力所不及的高超技艺和运动员那优美的动作时,真叫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恰逢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NBA赛事,组织学生开展《我们怎样欣赏体育》、《寻找体育中的健与美》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体育中的健与美,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体育。
了解体育必须通过体育欣赏的手段,体育欣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它,才能懂得健康的含义,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创造去进行体育实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要依据体育欣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提高对该项目的欣赏水平,养成习惯、培养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合理优化教学,让学生去真实地感知欣赏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乐趣,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二、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通过开展《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群的身体状况》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调查、采访、收集整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终身体育能力。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群的身体状况”的情况,并谈谈各自对该问题的看法。
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体育锻炼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健的体魄是保证学习的前提,健康的身体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关键。使他们理解了(8-1)>8的公式含义。其意思是每天从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7小时的学习效果大于8小时。表面上似乎失去一些学习时间,实际上换来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体育锻炼大多是在室外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刺激,在身体活动中可以不断提高大脑对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能力,从而增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使身体能经得起风雨磨炼。户外活动能缓解学习和工作而产生的紧张疲劳的心理,同时还能为学习和工作提供充沛的体力精力,为智力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合理的安排学习、工作和锻炼时间,能有效地提高大脑工作效率。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最积极有效的手段,是任何一种药物和疗法都无法取代的,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以调动起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这是奥林匹克的精神。经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这种积极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总体是呈逐步递减的趋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教师更多地关注活动,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喜好,贴近学生的生活。于是产生了了解学生需求、吸纳学生参与的设想。结合校运会,开展“我们的校运会”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以往各届校运会,不论从项目的设置,还是活动的组织,都由老师决定。这次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先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来确定比赛项目。还可以参与裁判工作、后勤保卫工作等。学生们与教师合作,同伴之间相互照应,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异常投入。通过本次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体育课的任务已不主要是教给学生体育技术,而是全面影响学生身心,使学生掌握锻炼方法,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课程结构应是不重形式而重实效,让学生确立保护体质、珍惜健康、热爱生命的观念,掌握各种卫生手段,以保持终身健康。
体育是关系民族兴衰,国家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教育,中国体育的发展史及现状要让学生了解,并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体育大事,了解我国体育现状,让学生从小树立“练好身体保国家”的民族责任感;学校要坚持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公益体育活动,还可以加强学校之间联谊;学校要做好家长、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定期向家长宣传教育新思想,帮助家长克服一些偏激的想法,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让他们支持学生的体育活动,并参与或者带领自己的孩子走进自然,走进运动,以此,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