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语文教学

作者: 邵棣哲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教改的一个瓶颈。我们知道,全部的写作来源于全部的生活。相对而言,城里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显然要比农村学生丰富宽广得多,写起作文来也就容易得心应手。

关键词:多留意;多观察;多弥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63-001

一、提醒并引导学生多留意乡村生活的独特之处,发现乡村之美

首先可引导学生还原对我们熟悉的课文中的乡村的认识。我们教师在对很多文学作品解读中,往往刻意地加工、诗意地美化了作品中刻画的意境,如果在教学中能对这些作品内容予以原生态还原,相信学生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与收获。通过教师的“坦白”,学生会知道,原来陶渊明也想过农家的生活,孟浩然也想到我们这儿来做客,王安石也会去羡慕农家的一个普通草屋,而陆游甚至会在夜晚游兴大发时拄着拐杖敲开你家的门哟。想想陶渊明所要寻找的桃花源不是就在我们身边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不是夜夜在村头的池塘中守候吗?而马致远心中深深低吟的小桥流水人家不就是我家吗?想到这些,我们的孩子们能不会心一笑并对乡村生活重新生出些新的感悟与热爱吗?还远不止这些呢!如果学生真能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被“标准化”了的作品,那么他们更是会产生一种“这有什么,我也能行”的想法:他会觉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固然有趣,可没有自己村边那片藏着各种野花蘑菇野鸡草蛇的山林有趣;闰土的父亲教的捕鸟方法虽然也很有效,可现在大可以谈谈用土铳打鸟或是在杉树林的顶部放上鸟夹之法;少年鲁迅回到平桥村时会学着小伙伴们用铜丝钩钓蚯蚓,要是到了我们这儿,我们的少年们还会教给他如何用网下虾用手摸虾,如何捉泥鳅摸泥鳅,如何摸鱼打鱼毒鱼,如何认蛇捕蛇以及被蛇咬后清除蛇毒,更不必说教他识蘑菇、捉野兔、寻刺猬、打陀螺等等这些常规游戏了。此时的乡村孩子们,写起他们的生活定会比鲁迅这样一个外来客所能感应的乡村生活要有滋有味得多吧。

其次可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并观察身边富于乡土特色的资源,作文时才能恰到好处地为我所用。这里首推的便是上文所提及的乡村少年的游戏。爱玩是少年人的天性,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些绝活也能成文并独具特色,叫他们如何不会欣然提笔对你侃侃而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乡村特有的景物予以观察。当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时,会有许多欣喜的发现。此时,田垄、菜畦、水井、耕牛、野花、杂草、稻场、炊烟、竹林、果园、篱笆、石路、小溪、板桥、池塘、水库、蛙噪、犬吠、鸟啼、虫鸣、草场、炊烟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读来自然口舌生香、赏心悦目。乡村大人们的农活、生计、家庭劳作同样可以细致入文,也可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学生的家长大多务农,学生自己也常帮家里忙农活。如同唱歌舞蹈踢球教书一样,务农这一行当也有许多自己的“行话”和操作规则(如遵循二十四节气、农谚等)。如果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恰到好处、细致清楚地交代这些法则,那么一篇弥散着乡土气的文章就形成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孩子在写一些涉及到家庭生活的作文时,常常忽略了对父母生计的介绍,造成千人一面的情况。如果父母都是务农的,那么可在文中具体展示出农人的最真实的劳动场景与独特性格语言特点;但随着商业社会对农村的冲击,现在已有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即使呆在家中也都是半农半工,忙时忙农活,闲时忙些手艺活体力活挣钱贴补家用。像这样家庭的子女作文时就可把这种具体的生存状态表现出来,那么,材料与情感都准备就绪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还有对于本地本村独有的风俗人情、婚丧礼节、历史遗迹等材料的占有与运用,都是写出一篇独具一格文章的便捷而速效的途径。

二、提醒并引导学生多弥补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体会创造之趣

众所周知,农村的校园软硬件文化设施都很落后。条件稍好一点的乡镇中学,一般而言有个空荡简陋的操场、书籍陈旧的图书室、配置落后的微机房、花木稍多点的小花园,已是很可观的了。但这些设施陈旧落后,对学生而言,发挥本身应有作用都已不明显,更何谈能直接作为写作资源了。在如此简陋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如何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文化资源来为学生的写作服务,便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道门坎。跨过去,作文教学与学生写作才会产生崭新的面貌。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教师首先应承认并敢于面对由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后及学生家庭条件贫困对学生的文化认知领域造成的空缺,并明示给学生。师生共同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弥补。比如在农村学校生物、地理等课都是形同虚设,一学期下来,学生并来学到相关的知识。而初二阶段,学生在练习写说明文时,又必须学会对某一植物、动物做具体明确的介绍,这就必然要涉及到生物书中的相关知识。这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只停留在对说明文写作技法的讲解上是远远无法促使学生成文的。教师除了要提醒学生对以前的生物课本部分章节重新补习外,对于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还要作专题普及。如在指导学生写关于植物的说明文时,教师可设专题课,通过对校园每种植物的实地介绍及自制的名称卡片,教会学生认识了解校园内种植的各种花草树木。(不要以为学生理所当然地早应该知道,事实上他们理所当然地不知道,因为确实没有人教给过他们啊。)所以当学生终于知道他们曾匆匆而过熟视无睹的不知名的花草树木竟都有一个在书本上早就曾令自己想往过无数次的美丽名字(紫薇、杜鹃、山茶、玉兰、含笑、梧桐、水杉、栎树、白杨……)时,他们是多么的激动与快活啊。籍着这份美丽的心境,他们能不用一种新鲜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些曾因为无知而冷落下来的花木,从而写出一篇关于植物、关于校园的优秀说明文吗?在今后写游记类文章时,还担心他们会用“好看的不知名的花”一笔带过优美的风景点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