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导人语的运用
作者: 杨超颖摘要:求知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强烈。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挖掘教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教法和教学艺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校园里、教室中实现“乐学”。只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注意力更加集中、想象力更加丰富,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73-001
课堂教学中的导人语,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本课是否充满好奇,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导入语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有一定的悬念和神秘感,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导人语设计的方法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有关兴趣导入设计的几种方法:
一、故事导入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往往对新知的故事充满好奇。我针对孩子的特点,时不时的给他们讲一些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乌龟滚下坡》,我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叙述乌龟找刺猬当老师,想学习如何快速行走法,让他们用故事接龙的方式各抒己见,说一说乌龟按照刺猬老师教的方法去做的情形。他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同学说乌龟摔伤了住院打吊针,有同学说他们成功了在开庆功会,有同学说乌龟在下坡的时候被挂在树上了……我以煽动性的故事导入语为主,让每个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使师生共同沉浸在优美的故事氛围中。这样有悬念的故事导入语,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
二、儿歌导入
儿歌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客观事物,回答他们的问题,表达他们的想象与思考。虽然没有一个人记得躺在摇篮里时听到的儿歌,但他们都从母亲和谐而温柔的低吟中感受过爱和美。也就是说,是儿歌帮你走进艺术之宫的。例如:我在给同学们上《快乐的动物园》一课时,先讲了一首儿歌《看动物》:“妈妈带我逛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白象会喷水,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抖开大花扇。”同学们仔细读了两三遍,然后让他们找出这四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告诉他们其实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在绘画时只要抓住了它们的基本特征,画起来就不难了。最后,让他们拿起画笔,于是,各种姿态生动的小动物便跃然纸上了。
三、音乐导入
音乐是最能激起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其优美的旋律能把人带进浩渺的想象空间。如:我在给同学们上《木版年画》一课时,先给他们播放了一段春节序曲,乐曲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撞击和触动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自然而然的把他们带进了要过年的热烈气氛中。孩子们对此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四、游戏导入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在上课之初努力创设游戏性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使学生想学、爱学。在上撕纸《动物头像》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问学生:“谁会做手影动物?你们都可以上来表演。”我先打开投影仪,几位学生上来一试,手影动物头像的逼真化立刻引起其他同学极大的兴趣,那一个个形象可笑的手影动物,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根据学生表演的手影动物,再讲撕纸厕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同时,学生们也为自己获得新知识而高兴,进而诱发了学生们的表现欲,轻轻松松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兴趣。
另外,兴趣导人的方法还有很多,像猜谜语导人、观察导入、背古诗导入等等。这些都直接刺激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美术课的特点,加强教学的艺术性,巧妙的利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美术课上的生动活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同时,接受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