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 周晓娅

摘要: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设计了形式众多的“活动”,“活动”成为课堂的重要教学形式,但过分强调活动的形式而忽略学生和课堂的需要,是导致活动课堂事倍功半的重要原因。在此我整理了我校主题教研中的一些活动教学案例加以分析和反思,并对活动课堂教学提出课堂规范、目标明确、活动趣味、思想升华等建议。

关键词:活动课;趣味驱动;思维灵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79-001

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活动教学,从而达到以活动增实效的目的作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一、活动教学片段分析和反思

片段一:课题《我能行》,教师设计了寻找:“智慧大使”和“快乐天使”的活动,请同学们挑选属于自己的“智慧大使”和“快乐天使”,其中“智慧大使”要帮你找出存在的缺点,“快乐天使”要帮你找出优点和潜能,教师为了增强完成这一任务的效果,打乱了常规的四人学习小组,允许学生在全班范围分散寻找,结果学生从座位上你来我往,一时半会根本无法安静下来,哪怕真找到好朋友,也大多属于兴奋的聊天中,活动结束回到座位,又是一阵忙乱。

反思:此活动意图虽好,但组织不够到位,课堂乱哄哄,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活动效果也就不会理想。

片段二:课题《超越自负,告别自卑》,为了加深对自卑者、自负者与自信者区别的理解,教师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纸上分别画一幅反映自卑者、自负者与自信者的画像,并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反思:设计一个活动,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活动是为达成哪个目标服务的,不能只为活动有趣来设计活动,脱离目标或无利于目标达成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

二、活动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活动课堂是有趣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认为活动课堂不仅仅是学生身体上的行动,也不仅仅是言语上的热闹,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灵动和感悟的升华,过分强调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和课堂的需要,所以事倍功半。因此,要营造“动感”课堂,我认为要致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课堂规范、要求细化,有秩序的活动

活动是活跃的,因此活动课堂难免会出现由于学生过度兴奋而导致的混乱,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向学生清楚交待活动的要求、程序和规则,在活动实施中,教师应该对活动的进程进行适时调控,主要包括对学生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状况的准确把握,以及这些状况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和进程做恰当的微调。同时应加强学生自律意识,新课程要求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可以放任自流,为所欲为,学生须在自主的同时加强自律,从而使课堂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最佳效果。如活动案例一,学生通过寻找合适的“智慧大使”和“快乐天使”的活动,来达到挖掘潜能、认清自我的目的,此活动意图虽好,但课堂组织不够到位,效果也就不会理想。建议这样组织: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布置课前做好准备,要求同学找好“智慧大使”和“快乐天使”,并暂时调整座位的编排,教师在活动中又能适时的调控,这样组织活动不仅会更有序,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的做到互相启发,有所受益。

2、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有目的的活动

思想品德课需要活动,更需要有效的活动,我们不能只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而忽略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目标而进行,活动只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因此无论是活动设计、活动组织还是活动总结,都应该有目标意识。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必须明确和细化每一个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活动前或活动后用明确、具体的语言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有的放矢。如案例二中显然这是一堂思想品德课而不是美术课,有些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无法形象的表现出来,即使会画的同学也可能仅仅是为了图画而画,更多的是从美术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因此这个活动因无利于教学目标达成而毫无意义,我想不妨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一个反映自卑者、自负者与自信者在同一事情上不同表现的节目,推荐优秀的进行全班展示,这样更利于全体学生全方位才能的展示,又能紧扣本课的主题“我能行”。

3、趣味驱动、理性深化,有思想的活动

在教学中,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如时政演讲、擂台辩论、小品表演、换位教学、制作卡片、共办小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串连成学生喜爱的思想品德课,但形式的绚丽如果掩盖了内容的光芒,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个过程,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因此活动课堂不仅仅要求学生身体上的行动和言语上的热闹,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灵动和感悟的升华,最后的心动情动,这才能够体现活动课堂的真正本质。如案例三中当活动的绚丽掩盖了内容的光芒,趣味活动缺乏理性的回归,课堂只是成了游戏的场所,也就只营造了一个虚假的“动感”课堂。

总之,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活动中实现认知、情感、个性和价值观的全面升华,而我们的课堂也在学生的快乐学习中实现最大的有效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