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作者: 张兰兰摘要: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其中最大的问题表现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还要优化教育方法,让农村幼儿真正享受自然环境资源。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83-001
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其中最大的问题表现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直接向幼儿传授小学阶段才应该接受的学科知识,使碍农村幼儿教育陷入很大误区。
一、农村幼教的现状及误区
1、教学形式成人化
农村幼儿园大多数采用的是“灌输式”,由教学者死板的照教课书讲解,让幼儿被动的强行的接受,从而产生了死记硬背的暂时记忆,这样会蒙蔽了幼儿应有的探索求学的兴趣,并磨灭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十分单一
在农村幼儿家长的眼中,衡量幼儿聪不聪明的尺寸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识字量的多少,算难题的本事大小等等。农村幼儿园为了自己的存在空间,就不断地附加灌输幼儿小学知识,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太大的压力,然而幼儿艺术方面的培养和户外活动是少之又少。
3、办学条件较差
资金缺乏是一个共性问题。农村幼儿园的创办者一般资金并不多,投资更少,设施简陋在所难免。现今的农村幼儿园,无论规模、师资、管理,还是硬件设施都不尽如人意,难以适应幼教的发展。办学规模相当小,有的是将路边小院稍加修膳装修,改建成校舍,或在自己家中办学。而且各个幼儿园的活动、娱乐设施极少,室外活动设施一般都没有,孩子也就只能在外面的草坪跑跑,室内活动设施也是极少,有的是完全毁坏,无法投入使用,也不加以修理或更新。
二、优化农村幼儿教育的策略
1、转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寻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
消灭城乡差别要靠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归根结底是要靠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去实现,“跳农门”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包括家长对孩子作为“人”的基本价值缺乏认识,那么,就不可能真正的考虑孩子的发展,包括游戏休息的重要性。因此,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幼儿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早期幼儿教育的正确内涵,让家长们知道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神经发展规律,不能超越孩子的发展阶段,更不能拔苗助长。要还幼儿教育的本来面目,就要改变农村幼儿家长的价值观念,形成合理的子女教育期望,最终达到减轻幼儿学习压力的目的。在这方面。农村优秀幼儿园应发挥其教育辐射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2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农村幼儿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学历低,缺乏基本幼儿教育的技能技巧。为改变这种状况,努力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切实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能够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规律,选择切合本地农村幼儿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同时还应改变教师的消极思想,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幼儿的学习内容。尤其是现在信息数字化时代不断发展,只有教师本身提高了,才可能抓好幼儿素质教育,搞好幼儿教育的创新。
3、让农村幼儿真正享受自然环境资源
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新领域,而在繁荣的经济信息时代,人们在不断的创新、探索,寻求自己一方乐土的同时,也在不断追寻自然的脚步。创设适宜的环境,满足幼儿“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喜好,以农村的人、事、物来熏陶孩子,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培养孩子乐于探索、乐于创造、萌发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倾向逐渐加剧浒多家长一味模仿城里人,不惜本钱给孩子买各种洋玩具或很贵的玩具,使孩子在室内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孩子在野外的时间相对减少,虽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那么近,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他们不认识稻谷,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红薯长在哪儿……照这样发展下去,这些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对土地、对自然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薄。而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例如:利用烂泥巴进行美工活动,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摆弄,挖洞、团圆、堆高、捏塑,获取造型经验和乐趣。其实,走进大自然就有着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惊异于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弃物,在幼儿教师手里却成为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索材,田瓮、瓦片、落叶、枯枝、老根、干草、怪石、种子……无一不是宝贝,在老师的构思和孩子们的遐想中变化无穷,把活动室、走廊装点得生气盎然,富有情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对孩子发展的意义,从而主动观察、收集、设计、创作、欣赏……
总之,现有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积极尝试,努力探索,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