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职体育创新教学

作者: 秦 军

摘要: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来探索新课程下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对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阐述,提出现代体育课堂在“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应采用创新教育,从而推动当前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体育;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123-001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在新课标下,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课要不断探索教法的创新。从职高的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奠定基础。

一、突破传统的课堂结构,让学生从“厌学”到“乐学”

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活动兴趣,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课堂结构。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一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要大胆尝试,对课堂结构这方面的改革实现了很大的突破。例如:

(1)三部分式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练习)一恢复和结束部分。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安排的六段式结构:①引导阶段——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②引起动机——满足活动愿望——适当降低强度,保持运动情绪——发展运动能力,掌握技能——恢复身心,调整一小结,布置作业。

(3)按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使练习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地进行,侧重学生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调节,而不分阶段的顺序式结构。

二、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品尝体育课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与学生需求和发展紧密结合,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激励学生兴趣。教师应挖掘教材内涵,充分顾及学生的兴趣、专业的特点以及社会现实,采取以下几种灵活的教学方式:

1、专业兴趣法

学生理解了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就会把当前的学习、锻炼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对体育锻炼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逐步提高,希望自己在体育上有所特长。这是学生来自内部的一种更高需求。因此,在教材的改革选择与安排上,应科学合理地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指标。例如:男生更喜爱表现力量性的(健美)、灵敏的(篮球、排球)、速度性和勇敢性的(足球)活动,而女生一般更喜爱姿势优美、韵律性强,显示柔韧和协调的健美操等活动。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应该从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作为出发点。

2、接近感受法

网络音乐为什么能够在中学生中很流行?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正好符合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开辟一条和学生心理需求合拍的捷径,接近感受法就是这样的捷径之一。所谓接近感受法,就是在学习者生活感受和学习内容两条轨迹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传统模式下的球类教学中,主要是教会学生打球的技术技能;但是在“健康第一”观念下的球类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通过打球体验到到各种球类项目的乐趣,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这些运动,并能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项目。这样,他们将来才能运用这些球类运动来锻炼身体和充实生活,真正起到为学生终生健康服务的作用,并促使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

3、角色体验法

职高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劳动者,毕业后多数人将直接面对社会,直接面对多种岗位的选择,直接面对多种角色的挑战。高职体育教学,除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等自身作用外,还肩负着让学生走进并尽快适应社会,将所学知识化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后继手段的重要作用。所谓角色体验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体验,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总之,做为新时代的高职体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树立“健康第一”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的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让创新精神走进体育课堂,走进新课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科学健身的原则。突出体育的育人功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