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 成玉芹摘要:口语是人类最早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缺少。因此学会说话,掌握口语表达技巧,练就良好的口才,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122-001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学“昕、说、读、写”四要素中,说是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也就容易办了。因此,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系统有序地培养学生能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根据本人浅薄的教学经验,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激发“说”的兴趣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第一关。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能说,并在课堂上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说语情境,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我在教学“处理家庭矛盾的口语表达技巧与训练”一节时,我问学生:“当我们和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如果妈妈怕你与不正当的人来往,私自拆开了你的信件,你是怎么做的?”同学们立即讨论起来,这时我先让学生说(即使学生的做法欠妥当),而后再合理地引导,这样,“说”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
二、丰富“说”的内容
胸中有所积蓄,而后才能有所抒发。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根本谈不到口语表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个环节,让学生轮流上台讲成语故事,搜集名人名言,并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同时给学生推荐《演讲与口才》、《读者》等有益书籍,学习借鉴成功人士的先进经验,养成做读书摘抄的好习惯。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重视积累资料,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资料的种种方法,这样到说话时,就不犯愁脑子里没有东西了。
三、教给“说”的方法
话虽人人都能说,但真正说好却很不容易。这里除有内容是否充实的问题外,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方法问题。因此,教师要“授之于渔”,教给学生方法,为学生所掌握。
说话的过程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照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因此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如先通过复述内容,来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说话的能力,然后再由片段练习逐步加深锻炼。
四、开展“说”的训练
学生有了“说”的兴趣,脑子里有了较充实的“说”的内容,掌握了基本的“说”的方法,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长久持续的科学训练,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得心应手的境界”。具体而言,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常见的方式有:
(1)看图说话
就是根据图像、画面训练口头表达。教师准备一张图像或一幅图画,先让学生细心观察,按由远到近,先左后右,由上到下的顺序,有重点,抓特点,然后要求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图画所蕴含的内容有条理地、具体地描绘出来。
(2)口述见闻
将生活中见到和听到的有意义的事情,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口述见闻要表达清楚所见所闻的基本情况,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形式上可以活泼多样,一般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将假期里的所见所闻所感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3)口头辩论
口头辩论的问题,一般是专题性、有争议的问题。会议性的专题辩论,事先要拟好辩论题,有必要时先摆出矛盾的、对立的观点,让学生搜集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辩论有利于即兴发挥,提高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
(4)讲故事和讲演
讲故事是学生较擅长,也较喜爱的话题,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有意义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和讲演都是以口语表达为主,讲演是兼有其它辅助表达方式的活动。讲的时候,要注意讲话的速度、节奏、频率等,同时辅以手势、表情、姿态等,加强综合表达的效果。
(5)口头作文
教师拟出作文题目,或给出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口头审题,选材练习。也可以随机练习,凡是在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情况下,都可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如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许多竞赛场景都让人回味无穷,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学生有情可发,有感可谈,积极思维,组织语言,踊跃发言。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功能,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竞赛活动,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发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