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多功能斜面实验仪

作者: 沈菲 金亚军

自制多功能斜面实验仪0

关于斜面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把“斜面坡度”与“斜面高度”混淆。究其原因在于,教材中的斜面通过小木块以及木板等进行拼搭,让学生潜意识地认为是通过改变斜面高度来调整斜面。此外,现有的斜面实验装置存在结构复杂、难以拆卸组装、无法实现斜面角度的定量挡位设置等问题。由此,我们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斜面实验仪,以实现定量、标准、高效的斜面实验。

实验材料

电钻、抛光机、亚克力板、亚克力胶水、强力磁铁、圆铁片、贴纸(有角度显示)、有机玻璃长条、小球、小方块、滚筒、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制作

1.立板制作

立板(如图1)采用厚0.4 cm的90°扇形面板,左下侧设有平放斜面板的固定小孔,并在圆孔外侧粘贴一扇形铁片。立板右侧圆弧面分别设有5°间隔的椭圆长孔(用来固定斜面板的右侧金属轴)。立板小孔内侧粘贴有圆铁片,用来吸合固定斜面板,圆弧外侧粘贴有角度显示的贴纸。立板右下侧有方形卡槽,用于与站立支架交叉固定。

2.斜面板制作

斜面板(如图2)主要由长30 cm、宽11 cm、厚0.2 cm的亚克力板组成,斜面板内外侧粘贴有机玻璃长条,内侧左右固定两根金属轴(用来固定到立板的小孔上)。金属轴内侧固定有强力磁铁(吸合立板上的铁片)。斜面板滑面上设有刻度线,相邻间隔距离为1 cm,红色间隔线间距为5 cm,并粘贴有相应数据的标签。

3.站立支架制作

站立支架(如图3)主要由一款透明的梯形亚克力板组成,上底边长为0.4 cm,下底边长为10 cm,高为2.6 cm,并沿着上底边向下开一个宽0.4 cm、深1.3 cm的长方形槽。其与立板的卡槽完美契合,起到固定立板的作用。

实验探究

实验通用操作步骤:①将站立支架插入立板的卡槽中。②将斜面板两个螺杆分别插入立板的孔中,此时强力磁铁与铁片吸合。可以在圆弧处读出斜面的坡度。③按照需求调整斜面板的坡度大小。

1.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如:斜面坡度为30°时,观察小球和小方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如图4)。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与物体的摆放方式有关。如:斜面坡度为30°时,观察六棱柱竖着摆放和横着摆放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与斜面坡度大小有关。如:观察小方块分别在坡度为30°、60°的斜面上的运动方式。

2.斜面上运动小车的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车分别从不同坡度(5°、15°、25°)的斜面顶端开始运动,比较小车撞击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行驶的距离(如图5)。

同一斜面坡度(20°),小车分别在距离斜面底端8 cm、13 cm和18 cm处释放,比较小车撞击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行驶的距离。

3.探究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在量程为2.5 N的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上重量约1 N的滚筒,不拉动滚筒(只改变斜面坡度),在斜面坡度变化的过程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如图6)。

在坡度不同的斜面上(30°、45°、60°),拉动滚筒,观察滚筒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实验优点

精准有效,有效解决斜面5°间隔的快速精确自由设置。结构简单,便于拆卸组装。操作便捷,实验展示的通透度好,可视性强。一物多用,可以进行斜面的一系列实验。

(作者单位:沈菲,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赭山小学;金亚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