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作者: 孟琪我国已基本上解决了“有学上”的教育问题,但是“上好学”的教育问题又成为阻拦教育事业前进的新问题。教师是发展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切实提高新时代教育质量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点。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家先后颁行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方案,倡议教师终身学习理念,制定分阶段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不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支水平超群的教师队伍。从教育培训角度来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除了要重视外部驱动及合理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之外,还要重视教师自主发展,鼓励教师的自学,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夯实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倡议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同步并行的发展战略,而且加强教师培训是促进教育公平及升级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在此背景下,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各项教师培训政策,并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放置在了教育管理的首要位置。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客观论述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并针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在英国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其一,按照职业层序将教师作为社会分层中的一个阶层。此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旨在通过专业发展来争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利。其二,按照社会分工将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此时,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给学生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定义的取向更加倾向于第二种,即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教师个体的责任和天职,将不断地提高教师个体层面的专业能力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
(二)外部驱动
外部驱动意为通过行政主导、指标考核等外部作用的方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外部驱动的显著特征在于,在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方案中,教师并不是主动参加的,而是迫于外力的影响,被动地参加各种培训项目。由此可见,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策略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推行的,有着自上而下的显著特征,但培训内容却很难符合教师需求,存在一定的笼统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视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行政机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培训项目,这些充满教育行政特征的培训项目都可以视为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
(三)教师自主发展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师自主发展。例如,金美福从教师个体微观层面指出,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方式,为了实现自我超越,教师个体主动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此外,叶澜认为,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需求,主动制订职业发展规划蓝图,包括发展目标、执行计划、学习内容等,有着极为强烈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综上所述,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超越,主动制订职业发展蓝图,积极落实各项职业目标、学习计划,进而实现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的辩证分析
从客观角度来看,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存在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一把双刃剑。外部驱动既可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同时又会抑制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合理剖析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研究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外部驱动能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是否强烈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其一,教师应当具备强烈的“成长指向”。在教师个体的内心,应当具备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提高和自主发展的强烈心理需求。其二,教师必须具备实现自主发展的身心素质。只有在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均具备较好的素质,教师才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动个人自主发展规划的实现。由于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客观存在的职业懈怠心理,如果只是一味地发挥教师自主发展作用,则会随着教师自主发展热情的退散,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自主发展进程缓慢等,会导致教师逐渐丧失自主发展热情。例如,新入职教师往往怀有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并且为自己安排了各种专业课程。但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受到处理学生纠纷矛盾、批改作业、出试卷等的影响,再加上职业懈怠心理的产生,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自主发展意识。
外部驱动的介入就是利用教育行政的强制性效力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一方面,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通常由校方或教育局等组织,具备一定的行政强制性。通过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引导教师进入专业发展的氛围之中,从而再一次加强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另一方面,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具备指标考核机制,利用指标考核促使教师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师在这类培训中习得了很多专业知识,并逐步形成自主发展意识。
(二)外部驱动“催化”教师自主发展
对教师而言,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除了可以强化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之外,同时还可以在教师自主发展中发挥催化剂的作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例如,笔者所在校的王主任的教学能力在最初并不是学校拔尖的,但是经过一年的脱产培训,王主任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实现了专业上的蜕变。刚进入学校工作时,王主任虽然制订了个人自主发展计划,但是只依靠自己的努力,专业水平提升缓慢。而在“百千万工程”培训中,王主任先后进入不同师范学院学习,并且阅读了大量的专业类图书,不仅教学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同时在培训中还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开阔了视野,综合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了有机融合。由此可见,通过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利用外界的“诱因”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实现专业能力的“蜕变式”提升。
(三)外部驱动抑制教师自主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外部驱动虽然可以强化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加快教师自主发展速度,但也对教师自主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是辩证关系。外部驱动对教师自主发展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对每个个体而言,时间都是固定的,当培训较多时,教师的时间都被用在了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导致自我发展时间被占用。例如,笔者所在校的朱老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朱老师最初制订了详细的自主发展计划,同时准备考研。但由于学校组织的培训较多,占用了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朱老师最后只能放弃考研。
二是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对教师自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干扰。由于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行政强制性,通常附带着自上而下的行政要求,教师能够拒绝的概率极小。教师的自主发展要扎根于教学实践和自我探索,在教学中践行自己的专业发展理念,而这种行政命令式的外部驱动机制,会对教师的自主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这会抑制教师的自主发展。近年来,个别地方教育部门为了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推出了大量针对教师发展的培训课程。但是在设计教师培训方案时,未考虑到课程培训方案是否适合本地区的教师,导致培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迫于教育部门的行政压力,教师在参加培训课程后,不仅专业能力未能得到明显提升,甚至还会抑制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三、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两者之间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运用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时,一定要客观看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采取对应的措施和策略,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减少外部驱动培训频次
外部驱动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当进修活动、培训活动频率较为密集时,则会抑制教师的自主发展,进而导致教师专业能力的停滞。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应合理优化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减少教师参加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培训的频次,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自主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唐主任作为笔者所在校资历较老的一名教师,其在职业成长期并没有参加多少培训和进修等。也正是因为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频次较低,给唐主任的自主发展预留了大量的自由时间,让他热爱阅读的天性得到释放。唐主任除了参加少数学校组织的几项进修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比如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常与同事一起讨论交流教学心得,在这种自由开放式的研学氛围中,唐主任的教学能力大幅提升,对教学理念的认识日益深刻,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此外,学校对唐主任课题研究的行政干涉也少,这为唐主任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由此可见,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时,适当地减少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为教师预留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并赋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性,这可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地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
(二)自主发展需要专家的指导和资源的支持
教师的自主发展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广开思路,同时还需要外部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是辩证关系,它们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在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时,要巧妙地融合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元素,如提供教育教学资源支持,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等,从而发挥外部驱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作用。
笔者继续以唐主任为例,其在自主发展时虽然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书籍,但是唐主任依然会不定期地向教育专家请教,且常与其他同事共同组织茶会,探讨某一个教育主题,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此外,唐主任的自主发展还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采购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等,为学校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同事之间的切磋交流,教育专家的指导,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的融合,为唐主任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客观看待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外部驱动对自主发展的支持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专家指导等。
(三)增加教师脱产学习机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人进入工作岗位后,在特定的环境下工作较长时间之后,极易产生职业懈怠心理,进而导致个人专业发展的停滞。因此,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合理运用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之外,还要为教师提供脱产学习机会。笔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当教师进入职业适应期后,其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力会逐渐减弱,随着对教学工作的日益熟悉,会逐渐失去探索动力,也不再及时优化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终产生职业懈怠心理。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脱产学习机会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在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书写职业新篇章。
笔者所在校的王主任通过参加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培训及自主发展,在研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教学见解等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不仅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为了一体,同时还逐步衍生出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也反映出脱产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自从教育部颁行《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就成为了各校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外部驱动既可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同时又会抑制教师自主发展,进而对教师专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外部驱动和自主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定要客观看待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的辩证关系,合理减少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培训频次,加强对教师自主发展资源的支持等,增加教师脱产学习机会,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