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真实发生
作者: 朱红伟自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教师课程理念得以改变和深化,学生学习主阵地——课堂也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学生越来越站到了课堂中央,改变学习方式成为了这次课堂变革的关键。
我们不妨聚焦现实课堂,看看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然后再思考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如,教师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去“发现”,学生看似主动了,但很多时候他们却是漫无目的的,这样的“主动学习”能有多少收获?又如,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分配给学生不同任务,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汇总”,学生看似经历了,但这种碎片式的探究是真经历吗?再如,在课堂学习交流中,师生热烈互动,在步步为营的问答中得出结论,看似热烈了,但这样的讨论有足够思维空间吗?……林林总总,似乎循着新课改的理念在探索与实践,但离学生真实的学习还有很大距离,值得我们静心反思。
这一轮课改更加强调“以生为本”“学为中心”,倡导“素养导向、综合学习、学科实践、因材施教”的教与学,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学习者,真正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还应追寻本质与内涵,让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那真实学习又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是要有所追求的。
一是明晰的学习目标。明晰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灵魂。学习目标不仅聚焦核心问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确保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素材的合理性与学习方式的高效性,还要为科学评价提供指向,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二是真实的学科实践。真实的学科实践是学习活动的基石。学科实践是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不同学科的学科实践具有各自的内涵,学科实践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从理论走向实践,由浅表深入到本质,使学科知识成为自身认知。它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三是完整的活动经历。完整的活动经历是学习活动的关键。碎片化、散点式学习难以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只有经过系统架构,才能确保学生从一系列有序、完整的学习活动中经历知识生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体系,同时在活动中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有序进阶。四是独立的深度思考。独立的深度思考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超越表面的信息吸收,深入知识的本质与内涵,才能使其通过自我质疑、分析、综合和创新,克服点缀式、浅表化探索的弊端,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真实的学习发生在每一节课上,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