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融合让思政课走进孩子心田
作者: 崔婷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从思政课程固本、德育课程塑行、活动课程铸魂三维入手,一是以上好思政课为本,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结合,实现“全员育人”目标;二是以“三进阶”德育课程为要,将低、中、高“三学段”梯度衔接,打造“全程育人”模式;三是以“活动育人”为翼,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构建“全域育人”样态,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聚焦“三有”目标,打造思政主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学校聚焦 “三有”目标从三个方面上好思政课。
(一)坊、组、队融合,建好思政队伍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少先队辅导员是党的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团干部队伍、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为此,学校通过思政教研组、思政工作坊及少先队“三线并行”方式,抓好思政课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两支队伍建设,思政工作坊以读书、磨课、参赛、特色课程开发为主,思政教研组以课标学习、集体备课为主,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以活动组织、队课开展、红色引领为主,三支队伍齐头并进,努力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磨炼技能,提升素养,依托学校每年一度的“海棠教学节”,扎实开展思政课同课异构、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少先队辅导员基本技能大赛活动,以赛促教,以练促能。
(二)落实“四性”,上活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四性”,即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因此,教师要发挥课程思想引领作用,强化一体化设计,构建综合性课程。学校结合课标要求,努力打造“三动三自”新思政课,即教师在课堂上要以生动、灵动、互动的与生活高度关联的活动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感知、自主体验与自然生发。例如,在《生命最宝贵》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让学生反背书包在胸前,然后让其做一些如弯腰、下蹲、系鞋带等生活中常见动作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知母亲孕期的辛苦,使其自然生发珍爱生命的认知与情感。
(三)理念提升,全员课程思政
学校倡导全学科落实课程思政,所有学科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更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语文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不振”所带来的屈辱与磨难,感知周恩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志向的缘由及为之付出的努力,再联系民族复兴、时代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力量,明确自身责任和奋斗目标,树立高远志向。
在充分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学校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为期一周的“融学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围绕“立心德育学段三进阶”课程和学科内容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通过全学科融合教学达成品行养成目标。例如,五年级的“国防教育”主题与“立志”学段相衔接,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阅读美文、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以学科工作坊为单位,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走进青铜器、数学与传统文化、未来的自己等项目研究,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好思政队伍,上活思政课程,全员课程思政,确保思政教育实践有章法,思政教育目标扎实落地,思政育人成效清晰可见,构建“全员育人”新模式。
二、夯实学段“三进阶”,搭好思政广课堂
学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培养五育并举好儿童为目标,精心建构 “立心德育学段三进阶”课程。按照儿童成长周期和特点,将小学六年学习期按每两学年为一个学段,分为“立趣(低学段)—立行(中学段)—立志(高学段)”三个学段,将思政目标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
(一)立趣学段,呵护兴趣,滋润心灵
立趣学段依据儿童纯朴率真、好奇心重及兴趣点多等特点,采用游戏与体验等活泼生动的方式,围绕“趣”与“乐”,通过激趣乐学、妙趣乐考、童趣乐享、雅趣乐行等促进学生善良友爱和乐观自信品格的养成。以“我入队啦”为目标,通过入学课程、入队课程、分批入队仪式、二年级持续进阶等路径,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伙伴、热爱学习的内驱力。
(二)立行学段,培养乐趣,立心于行
立行学段针对儿童生理差异优势渐平、能力差异较明显等特点,采用活动与挑战等富有激励性的方式,通过阅读润心、运动健体、劳动养习、艺术育美等方式促进学生诚实勇敢和团结进取品格的养成。以“我们十岁啦”为目标,通过诚信行动、极限挑战、手拉手献爱心、十岁生日礼等活动,磨炼学生意志,强化知行合一。
(三)立志学段,激励志趣,向阳而行
立志学段基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第二个迅猛期的特点,采用实践与探究结合的方式,通过成才之志、报国之志、奉献之志、共美之志促进学生尊重感恩和责任担当品格的养成。以“六年成长记忆”为目标,通过国防教育、梦想舞台、梦想起航毕业典礼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勇于接受挑战,向阳而行。
“立心德育学段三进阶”课程通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全面发展的科学方式,让思政教育贯穿小学六年全过程,引导学生最终成长为心怀感恩、心向美好、具有家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的有志少年,实现“全程育人”目标。
三、做实“活动育人”,建好思政大课堂
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还要在社会生活中讲。自2021年开始,学校不断创新思政载体,开拓思政新途径,将思政大课堂建设纳入所有大型活动目标设置之中,把学校活动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做到既发展学生能力,又培养学生品行。
(一)目标高度融合
2022年5月27日,学校海棠合唱团走进宝鸡市音乐厅举办宝鸡市首场小学合唱团音乐会,演唱了《共产儿童团歌》《红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美丽的远航》等歌曲及家长、学生原创歌曲《为你守一世花开》,红色文化、爱国精神伴随着学生优美的歌声回荡在音乐厅上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深深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这既是音乐会,又是思政教育大课堂。
(二)过程走实入心
2023年6月24日,学校“生命·四季”美育实践成果展在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隆重开展。 “生命·四季”将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与人生童、青、壮、暮四个阶段巧妙联系起来,设置“生命·四季”“非遗·传承”“红色·理想”“创意·繁华”四个板块,学生在围绕自然节气、万物生灵、红色传承、理想创意等方面的创作过程中,既提升了传承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把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文化自信、个人价值的思想深深刻在了心田。此外,学校联合陕西省红十字基金会建立思政大课堂,将作品义卖资金一万元定向捐赠给甘肃临夏州地震灾区。从主题确定到作品呈现,从举办展览到爱心义卖,从成果展示到场景美化,从举办活动到活动育人,过程中不但围绕目标扎实推进,更是力求触动心灵培养品行。这既是美育成果展,又是思政教育大课堂。
(三)成果激励反推
2022年10月21日,宝鸡市“双减”时代教育新样态——“成志教育”成果应用及评价改革研讨会在学校举办,学生全员陶笛演奏《龙的传人》,功夫扇、啦啦操、篮球操、足球操、绳操、排球操等伴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红色歌曲全员参与、燃爆全场,班级项目式学习成果——开幕式花车融合科技强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等主题精彩亮相,红色歌曲激荡人心,学生表演整齐划一,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学校不仅是开展了一项活动,还在活动中真正做到了育人、育心、育品,思想上的触动与理念上的认同,激励和反推每个人将这种“融合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既是办学成果展示,又是思政教育大课堂。
从强基固本思政主课堂,到明理塑行思政广课堂,再到立志铸魂思政大课堂,学校引导教师由小到大,由内到外,全程思政,全员育人,通过三维融合,促“三全”落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大思政格局。学校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校园走向社会,从个人走向国家,从个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具有“民族魂、中国心”的红心少年。在一点一滴努力创新与脚踏实地实践与奋斗之中,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