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信息化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作者: 张若平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鼓励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以趣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尽管小学数学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动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就会在实际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如动态游戏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将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基于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但是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并不完全相同等知识并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一组长方形,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二、巧用微课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为了确保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要想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可以利用微课进行互动交流。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深挖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避免向学生披露他们的成绩等信息,要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公平、公正对待,从而达到最佳的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辨认钟表上的时间,并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结论的表述。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交流,教师可以进一步确定学生需要表达的时间点。同时,还要关注那些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了解他们是否在认真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及他们在不同时间点的语言表达情况。
三、利用信息技术攻克重难点知识
面对重难点知识,有些学生在多次学习后仍然无法掌握,这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系无法建立。如果使用板书示范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一堂课绘制的图表是有限的,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作用并不是最有效的,还会进一步加重课堂的枯燥程度,不利于浓厚课堂氛围的构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无声的教学转变为有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师讲授式和板书式教学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重难点知识。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通过动态化的演示进行知识讲解,能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为他们保留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另外,学生在清晰观看数学知识的情况下,还能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能更容易地实现课堂上对重难点知识的攻克。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带领学生观看相应的课件,然后通过提出问题、猜想、探究和验证这一方式引导学生的分析,检验学生思维是否正确,持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若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就应积极探索信息化课堂构建路径,让好的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实现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西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