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论述思路”的探究性学习设计

作者: 何元俭

“梳理论述思路”的探究性学习设计0

摘 要 单元任务是大单元、大任务理念在教材编写上的体现,但目前大多被一线教师忽视。对于单元任务教学,教师首先要研读单元后面教材编者设计的“单元学(研)习任务”,整合出单元教学的大概念,把准其教学目标;然后设计出以单元课文为研究材料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按照方案对单元课文进行深度解读,在探究性学习中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

关键词 单元任务  探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  议论文  驳论文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个文选单元的最后都安排了“单元任务”。必修教材安排的是“单元学习任务”,选择性必修教材安排的是“单元研习任务”。这种设计是大单元、大任务教育理念在教材编写上的具体体现。

对这些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的单元任务,有些一线教师选择忽略,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是教授完单元的单篇课文就作罢。其原因有三:一是对大单元、大任务教学心存狐疑。理论界、教学界对此尚争论不休,赞同与反对之声同样不绝于耳,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二是尚未出现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优质教学设计。倡导者的宣讲要么是没有落地的教学设计,要么是过去的多种教学内容的连贯安排,要么就设计得像思想教育的班会课,完全不能有效引领一线教学。三是当前尚无有说服力的教学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个标准为何,教师不知,行为上当然迟滞。

教师的当务之急不是开展空对空的“百家争鸣”,而是开展大单元、大任务教学落地方案的研究,设计出令人信服的大单元教学方案,开发出系列的大单元教学课例,以终止“争鸣”,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下面笔者将尝试就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单元任务”的教学进行探索,以抛砖引玉。

如前所述,统编教材的单元任务都安排在单元末尾的“单元学(研)习任务”中,课文仅仅是完成这些任务的学习材料。因此,设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把准单元教学的任务。

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有这样的安排。

二、……阅读本单元课文,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

2.……阅读这些文章,看看文中列举了哪些错误的现象,作者又是如何层层辩驳剖析,并给出“药方”的。

从中可以看出,本单元的任务之一是阅读议论文要能把握文本的思路,尤其是驳论文的思路。针对这一大概念,本单元课文的安排是,立论文一篇(《劝学》)、驳论文三篇。高中阶段以驳论文为主体,本单元既有只驳不立的《反对党八股》,又有以驳为主的《师说》,更有驳立并重的《拿来主义》,这足见教材编者的匠心。

明了单元任务后,就要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课文去完成单元规定的任务。笔者的想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用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去深度阅读文本,开展对单元课文思路的提取、归纳、整合,以探究议论文尤其是驳论文的结构规律。

现笔者将设计方案简述如下。

任务一:把握议论的基本思路

议论就是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不管是看法还是主张,都要有一定的表达思路。

活动1 请你在初中学过的议论文中,任选一篇,仿照下面的示例(见表1),梳理其思路。

活动2 筛选几份有代表性的梳理与“活动1”的示例一起投放于PPT,归纳议论思路的基本特点(见下表)。

答案示例

《论教养》——“论”:良好的教养也得之于自身。“本论”:1.什么是真正的教养;2.为什么要有教养(风度);3.怎样做才能有教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论”:1.天设忧患长其不能;2.人忧患后改振喻;3.国在安乐中恒亡。“结论”: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探究问题

(1)完整的议论由“(引+论)+本论+结论”组成,如《敬业与乐业》。

(2)不完整的议论中,___________部分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部分根据需要而定,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论教养》就没有“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部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没有“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部分。

参考答案:本论;引;论;结论;引;结论;引;论。

任务二:把握立论的复杂思路

立论就是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个主张正确与否需要论证,请探究其思路。

活动1 仿照立论文《诫子书》的梳理,将《劝学》的思路梳理在下表中(见表3)。

参考答案

观点:学不可以已。本论:为什么学不可以已。结论:怎么办学才不已。

活动2 研读《劝学》本论部分,请你仿照“理由1”的梳理,将“理由2”“理由3”的论述思路填写在下表中(见表4),并完成表后的任务。

答案示例

理由2——本论:直木被輮则变曲,曲木受绳则变直,钝金就砺则变利。结论:君子博学则知明。

理由3——本论:终日思,假须臾学,效更佳;跂而望,假登高,被见者博;臂非长,假登高,被见者远;声非疾,假顺风,被闻者彰;足非利,假舆马,能致千里;水非能,假舟楫,能绝江河。结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请根据上表,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三个理由都没有“论”,请根据上下文分别补出。

答案示例

理由1:学能升善。理由2:学能改恶。理由3:学能补缺。

(2)“理由1”不仅没有引论,而且没有结论,请根据文意,仿照“理由2”和“理由3”,以“君子”开头,补写一个结论。

答案示例:君子潜学则能升善为德。

活动3 《劝学》的结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办法,请你仿照“办法1”的梳理,梳理“办法2”“办法3”的论述思路,填写在下表中(见表5),并完成表后的任务。

答案示例

办法2——本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结论:无。

办法3——本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结论:无。

(1)结论部分的三个办法,开头都没有“论”,请分别补出。

答案示例:学要积累;学要持恒;学要专心

(2)“办法2”和“办法3”都没有写结论,请你仿照“办法1”的结论的写法,以“故”开头,用比喻的方式、双重否定的句式分别补写一个结论。

答案示例

结论2:故无持续滴砸,水无以穿石;无持恒锯割,绳无以断木。

结论3:故非一心向海,细流无以成汪洋;非一意往南,北雁无以越寒冬。

任务三:把握驳论的复杂思路

驳论就是批判别人的错误。认为别人的做法错误,这是观点,这观点正确与否也需要论证,请探究其思路。

活动1 阅读《反对党八股》,将全文的思路梳理在下表中(见表6)。

答案示例

论题:现在来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每一条罪状的表现。为什么:每一条罪状的危害。为什么:每一条罪状的根源。

活动2 阅读《反对党八股》的本论部分,从1-5条罪状中任选两条罪状,梳理其思路(见表7)。

答案示例

第一条罪状——是什么: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散布坏影响,造成好习惯。为什么:下决心不要群众看。怎么办:把文章写得短而精。

第二条罪状——是什么:生怕人家反驳,装样子吓人。为什么:妨害真理。为什么:剥削阶级、流氓无产者手段。怎么办:实事求是、讲真理、讲科学。

任务四:把握既驳又立议论文更复杂的思路

既驳又立是指既要批判错误现象,又要提出正确主张。现象是否错误、主张是否正确都需要论证,思路更为复杂,请做探究。

活动1 请按照要求梳理《师说》《拿来主义》的思路,填写下表(见表8)。

答案示例

《师说》

批判错误现象。“引”:什么是师道。“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本论”:1.“众人”中已不传(危害);2.“家长”中已不传(危害);3.士大夫中已不传(危害)。

提出正确主张。“引”:圣人行、圣人言。“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本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拿来主义》

批判错误现象。“引”:一直是闭关主义。“论”: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本论”:1.只送,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送艺术家;2.不拿,说拿的人都没有。“结论”:危害巨大(类比)。

提出正确主张。“引”:说送去就不摩登了。“论”: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本论”:1.送来≠拿来;2.占有和挑。“结论”:拿来的意义。

活动2 “什么是师道”是一个需要论证的问题,韩愈是怎么论证的?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答案示例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什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怎么办: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活动3 “怎么拿来”是一个需要论述的问题,鲁迅是怎么论述的?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答案示例

观点: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主张:不管来由,拿来。反对:不敢去拿,孱头;不愿意拿,昏蛋;不辨别拿,废物。全益无害类:全盘吸收,使用。有益有害类:部分利用,使用。无益无害类:部分留用,存放。无益有害类:全盘否定,毁灭。拿来的意义: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任务五:总结议论思路的特点

以你读过的议论文的思路为研究对象,研究议论思路的总特点。

活动1 归纳议论的结构规律

(1)议论:议论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一般情况下,_______和  _______必须有,_______和_______ 可以没有;极端情况下才只有 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示例:引+论+本论+结论;论;本论;引;结论;本论;引;论;结论。

(2)议论文:不管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其基本结构都是 _______。既驳又论的文章由于既要批判错误现象,又要确立正确观点,所以它的结构就由批判错误的_______部分和确立观点的_______部分组成。

答案示例:引+论+本论+结论;引+论+本论+结论;引+论+本论+结论。

(3)议论段:不管是在立论文中,还是在驳论文中,引论里引出观点的部分、本论中的分论点和全文的结论部分,如果需要论证,其结构也是_______。

答案示例:引+论+本论+结论。

(4)议论片段:议论段中,如果某个片段也需要论证,其结构也是“引+论+本论+结论”。

例如,《师说》在先论述“什么是师道”之后,跟着提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观点,然后重点论述为什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是全文的思路。在论述“什么是师道”时,其论述过程如上文的“任务四”中的“活动2”所示,这是议论段的思路。在这个议论段中,结论部分的思路又是怎样的?请补充下表。

答案示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