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硬汉子”精神的诠释者、传承者:小男孩马诺林
作者: 谢政满摘 要 《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两位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位是“硬汉子”圣地亚哥老人,一位就是小男孩马诺林。很多研究者往往忽视了或很少涉及对小男孩马诺林人物形象的探究,包括人教版统编教材也只选取了圣地亚哥老人征服大马林鱼回家途中与鲨鱼作殊死搏斗的内容,而关于圣地亚哥老人出海前与返家后小男孩马诺林与圣地亚哥老人交往的情节并未走入很多年轻读者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 《老人与海》 小男孩 老人 形象解读
作家海明威在谈及《老人与海》的创作体会时,曾颇为自得地将小男孩马诺林和圣地亚哥老人相提并论:“运气使我有了一个好老头儿和一个好孩子 ,而近来作家们已经忘记还有这些事情。”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塑造小男孩形象是海明威在本书中的匠心独具之处, 小男孩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显然非常值得研究者们推敲、赏鉴。
那么,怎样的小男孩才是一个“好孩子”,海明威是如何塑造这样一位生活在贫困潦倒的圣地亚哥老人身边的“好孩子”的呢?作品中的小男孩马诺林在5岁时就跟着圣地亚哥老人捕鱼,故事开篇交代的小男孩马诺林迫于父母压力暂时离开圣地亚哥老人时也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这是一个基本掌握了捕鱼本领但还不能独立出海打鱼的小渔夫,一个善良真诚、重情重义的小男孩。但圣地亚哥老人身边的好男孩马诺林的“好”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我想至少可以以下两个层面加以解读: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小男孩马诺林如何成为逐渐年老体衰的圣地亚哥老人的帮手;二是小男孩马诺林如何逐渐成为圣地亚哥老人的精神依托。可以这样说,文章虽然花大笔墨写的是《老人与海》的故事,但“老人”形象的背后明显有“小男孩”的影子。因为这个小男孩是老人现实生活甚至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就这个层面而言,解读小男孩与老人的关系就更重要了。
一、小男孩与圣地亚哥老人的亲密关系
翻开《老人与海》,开篇就交代了即将离开“倒霉的圣地亚哥”的小男孩内心的难过和不舍,结尾也交代了小男孩为圣地亚哥失败而归的痛哭以及细致的关心,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在描述圣地亚哥老人出海捕鱼的许多重要情节中,多处提及了老人几乎思念小男孩的细节。我们不妨摘取几段加以赏读。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圣地亚哥老人出发不久后的一段心理。“他记不清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在独处的时候,大声对自己说话。……大概是那男孩离开他以后,开始一个人大声自言自语的吧。可他已经记不清了,当他和男孩在一起钓鱼时,通常只有在必要时才说话。”从这段心理描写可以看出:语言表层是在叙述老人大声自言自语的缘由,实则是在写老人内心中对小男孩难以自抑的想念以及那种独自出海打鱼难以自抑的孤独和寂寞。
作品还有几段文字细致描写了圣地亚哥老人在被大马林鱼拽着往前走,又困又累,受伤的左手被鱼线拉伤、滴血,极其疼痛甚至抽筋的时刻,心灵深处的大声呼喊。
(文段一)“真希望男孩在这儿,”老人大声道,“我竟被一条鱼拖着走,简直成了栓绳子的缆柱子了!”
(文段二)他(圣地亚哥老人)大声说:“要是那男孩在这儿就好了!”可是那男孩并不在你身边,他想。你只有你自己,你最好现在就去收拾最后剩下的那根鱼线,不管天亮还是天黑,你要把它割断,把那两卷备用鱼线也接上。
(文段三)“要是男孩在这儿就好了,要是我带些盐米来就好了。”他大声说。
(文段四) 如果男孩在这儿,他会替我按摩一下,好让我从小臂起都放松下来,他想。
(文段五)如果男孩在这儿,就会帮着把线卷打湿,他想。是啊,如果男孩在这儿,如果男孩在这儿。
我们可以通过上述语段分析一下圣地亚哥老人的内心世界。孤身一人漂泊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与大马林鱼周旋,眼看可以捕到硕大强壮的大马林鱼,很快就可以洗刷以前屡屡“倒霉”的耻辱,可以向邻居、同伴们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现实却是这样的残酷,遇到了如此强大有力、难以对付的对手,圣地亚哥老人的内心是多么的焦灼。此时此刻,哪怕只有一个帮手,即使只是帮他收拾一下鱼线、打湿一下线卷,或者哪怕只是陪着他,说句激励劝慰的话语,给点简单的建议,那都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位在困境中努力抗争的老渔夫,此时他想到的是这位以前与他朝夕相伴的小男孩。“如果男孩在这儿”,圣地亚哥老人不停地在内心呼喊着这句话,从这句老人反复呼喊的简短的话语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圣地亚哥老人对小男孩马诺林的依恋之深、思念之切。缺少了小男孩的打鱼生活,圣地亚哥老人必须独自去面对、克服许多困难,老人对小男孩马诺林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可见,在圣地亚哥老人心中,小男孩马诺林是他捕鱼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帮手,而且与他的感情有多么深刻,在他的生活中多么重要!
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下圣地亚哥老人在努力征服大马林鱼的过程中所说的话。圣地亚哥老人在看到大马林鱼上钩时,内心充满喜悦、准备吃两条金枪鱼补充体力的时候说:“真希望男孩在这儿,帮帮我,看看我正在做的这一切。”圣地亚哥老人下定决心,准备捕杀大马林鱼时自言自语:“我对男孩说过,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他说,“现在是证明这一点的时候。”从这两段话语可以看出,圣地亚哥老人内心渴盼小男孩马诺林前来帮助他捕杀大马林鱼,助他一臂之力;更希望他的好朋友小男孩马诺林前来欣赏他捕杀大马林鱼的高超技艺,以便传承他引以为豪的谋生手段。英雄也有平常心,当他遇到挫折时,自然最容易想到的是希望得到最亲密的战友或亲人的帮助,而在他克服一切阻力、最终取得成功时,他更渴望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或亲人分享胜利的果实;更何况圣地亚哥老人还想好好教导他相濡以沫的伙伴捕鱼的技巧和谋生的手段。读者看到这里,不能不为圣地亚哥老人与小男孩的亲密感情而深深地感怀。
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一个孤独的老人,虽然身怀绝技,但毕竟孤立无援,此时他的内心不停呼唤的是他生活中的伙伴、他精神世界中的帮手。我们可以想像,在小男孩离开老人以前的那些岁月里,他们是如何的风雨同舟,共渡难关。我们可以断定:小男孩马诺林确实是圣地亚哥生活中非常称职的帮手,是老人非常值得依托的精神伴侣。小男孩马诺林和圣地亚哥老人不是父子,但情同父子,胜似父子。
二、小男孩身上散发出的善良和坚强
小男孩马诺林是海明威创作的《老人与海》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海明威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渔夫群中善良而坚强的小渔夫马诺林。善良是小男孩马诺林美好人格的精神底色,坚强则是支撑起小男孩马诺林精神力量的骨架。小男孩马诺林身上散发出来的“善良与坚强”,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上,融聚成一种独具特色、别具韵味的光环,是那么的闪耀夺目。
首先想谈谈小男孩身上体现的“善良”品性。这里的“善良”不仅仅是待人充满善意,真诚,更是发自内心对人的体贴,并由衷地关心对方,为对方的遭际而感同身受,或喜或悲。能看得出来,《老人与海》中的小男孩马诺林对圣地亚哥老人多年的培养指导充满了感恩,因而在即将离别老人时充满不舍,并且帮助老人为远行捕鱼准备好行装。从圣地亚哥老人远行捕鱼回来时男孩的关心程度我们也可以看出,圣地亚哥老人孤身一人远行捕鱼后,小男孩马诺林时刻挂念着老人的安危,衷心祈愿并等待老人捕鱼而凯旋。限于篇幅,只举两个情节简要赏析小男孩的“善良”。
第一个情节是关于小男孩返归老人身边的曲折历程。“最初的四十天,有个男孩跟随老人出海,但在整整四十天没有钓到鱼之后,男孩的父母对他说,这老人现在绝对是一条翻不了身的死咸鱼,倒霉透顶。”文章开篇就交代了老人面临的窘境,头四十天没有捕到一条鱼,小男孩马诺林听从了父母的吩咐,离开了这位“倒了血霉”的老人,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但小男孩马诺林没有忘记老人,他总为老人的“颗粒无收”而难受,时常过来帮助老人收拾船上杂物和捕鱼工具,发自内心地替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老人解释自己离开的原因,并且明确表示自己愿意同老人一起出海。遭到老人理性的拒绝后,他仍然跑过来帮助老人准备晚餐、鱼饵、并衷心祝福老人好运。有一段有趣的对话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小男孩对老人的感激、体贴与关心。
小男孩马诺林说:“我可以出去给你弄点明天用的沙丁鱼吗?”圣地亚哥老人说:
“不用。去玩棒球吧。我还能 划船,罗杰里奥会帮我撒网。”小男孩马诺林说:“我还是想去,即使不能 和你一起钓鱼,我还是想给你帮点 忙。”老人理智地说:“你已经请我喝了啤酒。你是一个男子汉了。”小男孩马诺林接着问:“你第一次带我上船的时候,我多大? ”老人笑了笑说:“五岁,那天我过早地把鱼拖进了船舱,他几乎把小船撕成了碎片,害得你差点 送了小命。你还记得吗? ”……
这里,我将书中小男孩与圣地亚哥老人的交流演绎成一段对话,这段在文中基础上演绎的对话叙述的是圣地亚哥老人即将远行时,小男孩与老人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小男孩马诺林给八十几天一无所获的老人准备晚餐,请老人喝啤酒,与老人聊天,努力慰藉老人孤寂而沧桑的内心,充分体现了小男孩对老人的关心和体贴。这是一种超乎小男孩年龄的关心,如果不是发乎一颗善良真诚的内心,是无法表达如此真切的情感的。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如:给熟睡老人的双肩上盖上一条旧军毯,替老人准备好沙丁鱼和两个鱼饵,整理好出发的行装,真诚的祝福老人好运。 最感人的细节是老人远行归来小男孩的三次痛哭。
作家海明威是这样描述小男孩马诺林的第一次痛哭的:“他看到老人还在呼吸,然后又看到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悄地走出来,去给老人拿咖啡,当他沿着大路走下去,一路上都在哭。”第二次痛哭发生在小男孩马诺林与渔行老板的对话时。“那是好大的一条鱼啊,”老板说,“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大的的鱼。你昨天打的那条鱼也是好鱼呢。”“狗屁我的鱼。”男孩说着又哭了起来。第三次痛哭是小男孩照顾完老人回家时:“小孩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哭了。”
小男孩的第一次哭,是为老人历尽艰辛,双手伤痕累累,最终却只能运回一条大马林鱼的残骸心酸而泣;小孩的第二次哭,很明显是因为老人的抗争被大家认可,内心为老人感到骄傲欣慰而哭。小男孩马诺林为什么被迫离开圣地亚哥老人,不就是因为老人整整四十多天没有捕到鱼而被父母及其他渔民鄙夷的结果吗?此次圣地亚哥老人捕到的大马林鱼虽然最终被鲨鱼抢走,但他拉回来的那副比船还长两英尺的骨架不就充分证明了圣地亚哥老人捕鱼技艺的高超吗?小孩的第三次哭,很明显是小男孩懂得圣地亚哥老人并未消沉颓废,准备整装待发,继续开始捕鱼征程的刚毅精神而感动而哭。小男孩的泪水,既是为圣地亚哥老人命运多舛悲伤而泣,更是为圣地亚哥的硬汉子精神自豪而泣。他从心底里尊敬、爱戴、体贴、关心这位历经沧桑而精神不倒的圣地亚哥老人,才能由衷地流下伤心而骄傲的泪水。能为自己爱戴的圣地亚哥老人遭受的挫折而泣,可以照见小男孩和圣地亚哥老人情感的真挚,更能看出小男孩马诺林发自内心的善良。
其次谈谈小男孩马诺林身上散发的“坚强”品性。这种坚强,是克服身上贪睡懒惰毛病坚持让老人叫醒的果决,是终于冲破父母的阻力重新回到老人的身边的执拗,是小男孩充分肯定老人的坚强品质、与老人总结经验决定重整旗鼓,再次出海的决心与行动。
关于老人叫醒男孩起床的细节,有两则对话颇为感人。第一则对话是这样描述的:“这我说不好,”男孩说,“我只知道年轻人睡到很晚都起不来。”“我会记得的,”老人说,“我会准时叫醒你。”“我不喜欢让船主叫醒我。那样显得我像个佣人。”第二则对话是老人叫醒小男孩马诺林后的致歉:老人走到门外,男孩跟着他。男孩很困,老人用胳膊搭着他的双肩说:“真抱歉。”“别这么说,”男孩说,“男人该当如此。”
上述两则对话形象地描绘了小男孩马诺林自尊自强、勇敢面对自身不足的品性。哪个小男孩不贪睡?可是面对艰难的渔民生活,小男孩早早地步入了成熟。为了早日练就生活的本领,小男孩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实践、努力改正。不愿意让自己的船主叫醒自己而让圣地亚哥老人唤醒他,既表达了小男孩马诺林的内心早已把圣地亚哥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同时也凸显了小男孩马诺林自尊自爱的独特个性。老人深知孩子贪睡,当他叫醒孩子起床表达自己的歉意时,小孩说:“男人该当如此!”简短的一句话,却掷地有声,更刻画了一个小男孩马诺林坚强的内心。小孩可以坦然地面对贪睡的毛病,并坚决努力去改变,那么以后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又怎能阻挡其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