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程翔的专业成长路径

作者: 申东城

摘 要 中学语文名师程翔的专业成长呈现出五段递进的发展历程,可粗分为适应期、稳定期、发展期、成熟期、创新期五大阶段。程翔的成功来自于爱岗敬业、功底扎实、博览群书、持之以恒、虚心请学、多方借鉴、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等优秀品格;程翔在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批判反思,总结创新,建构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心得、教学理论及教学格言等,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关键词 专业成长 成功秘诀 理论建构

山东人程翔,历任山东泰安市六中校长、北大附中副校长、北京一零一中副校长,是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中语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受聘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教育部第三届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语文学科专家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

一、长风破浪会有时:台阶式五段专业成长历程

程翔的专业发展历程可粗分为五大阶段:适应期,稳定期,发展期,成熟期,创新期。

1.适应期:禀赋条件出众,语文基础坚实,适应快速顺利

1980年程翔考入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82年毕业,任教于泰安市六中。程翔的专业发展适应期不到一年就完成了,这得益于他不同常人的教师职业愿景和坚实的学科基础。

程翔到泰安市六中工作后得到学校的信任和器重,让他教高一语文。教学第一课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程翔因备课认真,教案书写规范工整,加之生动的朗读、细致的分析和恰当的引用,赢得了学生的喜欢。他说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他的愿望,这是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程翔能快速适应教学工作,除了上述各种因素外,还有爱读书这个重要原因,厚积薄发,方能入道顺利。他第一个月发奖金20元就买了《辞海》。他舍得花钱买书,他外公、父母、妻子都支持他买书,他还专门写过文章抒发对书的喜爱之情。

转益多师,程翔从工作第一年就喜欢到处听讲课较好老师的课,正因广泛听课、博采众长,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他认为囿于狭隘一隅的教师不可能成长为优秀教师。

2.稳定期:过渡阶段多波动,教学比赛受挫

程翔工作第二年就进入了教师成长稳定期,但呈现出明显的情绪躁动。起伏动荡之际,幸而得到了泰安市六中校长孔繁玲、语文组长贾德修老师等的引导。之后担任了语文教研组长,程翔走进了教学生涯的稳定期,该时段大约为1983年到1988年夏。

这期间程翔喜欢到图书馆看书,提议校长加强图书馆建设,主动承担购书任务。他说读书让他变地充实。

贾老师有意培养虚心学习的程翔,带他到泰山中学、泰山一中、泰山二中等兄弟学校听课、座谈。程翔还向讲课水平较高的同事学习,诸多名师的教学经验启发了程翔,他明白了语文课要有感染力,要有灵魂,语文教师要有真情。

1983年程翔参加了泰安市六中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执教汉语知识课获一等奖。1984年程翔执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参加泰安市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市一中老师同获一等奖。但领导最终决定让一中老师代表市里去青岛参加省赛,程翔仅作为列席代表旁听,程翔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

3.发展期:获省赛国赛教学奖,教改工作出色

程翔教师专业发展期是以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一等奖为起点的,他被评为全省教学能手,这为他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尤其参加全国教学比赛获一等奖,给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程翔开始潜心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期间他参加了山东省几次大型语文研讨会并上了公开课。

1988年秋,山东省第二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在济宁举行,市教研室领导安排程翔直接去参加省赛。程翔准备以教学《荷塘月色》参赛,经过大量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反复试讲打磨,最终取得综合一等奖和讲课单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全省比赛获奖后,程翔应邀到全省各地教学机会渐多,几乎走遍了山东各地市,各地教学使他得到进一步锻炼。这期间他结识了教育名家魏书生、南京著名特级教师钱任初、山东语文界名家田仲济、山东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吴心田等。1990年11月,省教研室和省中语会在滕州召开大会,让程翔去上公开课鲁迅的《祝福》,给程翔带来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感悟。他认为师生都要走进文本,用自己感情和心灵与作者及作品中人物对话,即兴发挥和感受,能更真实反映对话意义,对学生心灵成长很有价值。

1991年4月,山东省教育委员会要求省教研室在全省范围内首次评选山东省教学能手,程翔抽到的比赛课文是周韬奋《呆气》,除了和陪同前往的吴洪泽老师商量外,他发挥了最擅长的查阅资料的做法,尤其借鉴学界已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他思考课堂高潮如何设置形成。他满怀信心走进赛场,将学生表现欲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期待的课堂高潮出现了。最终程翔获得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授予的“山东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这次比赛为程翔代表山东省参加旅顺举办的“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奠定了基础,为他打开了未来更广阔的天地。

1991年暑假,程翔代表山东省赴旅顺参加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讲课比赛,参赛讲授篇目是《孔乙己》,他早已多次试讲,泰安市教育局也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指导他备课,吴心田也从济南赶到泰安帮助指导。参赛期间他见到语文界名家钱梦龙,并向他请教,最终,程翔获得全国一等奖。这次比赛他见到了很多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如刘国正、章熊、张翼健、洪镇涛等,眼界见识都扩大了。借鉴学界创新研究成果融入自己教学课堂是他制胜法宝,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学习关注。

1988年底,山东省教研室让程翔承担语文单元教学改革实验,他开始长达六年的教改探索实验,从而总结出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教改模式。本阶段,程翔多次参加了全国性语文单元教学会议,得到钱任初、饶杰滕、钟德赣、甘其勋、吴心田、张家璇等语文名师指点。从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程翔在高中进行了第一轮实验,后又在初中进行了第二轮实验。基于认识和实践,程翔给单元教学进行了定义。1992年山东省联合鉴定验收小组对程翔语文单元教改实验做了肯定鉴定,后来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正式下文,向全省推广这项成果,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教学法教材也吸收了这项成果。虽时光流转,中学语文教材发生较大变化,新世纪以来课程教改全面推行,打破了原来单元编排体系,程翔的单元教学随之终止,但程翔单元教学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特别是目标教学理念一直影响到今天。

4.成熟期:读书,教书,写书

程翔专业发展成熟期大约在工作十年后,明显标志是备课指导思想由原来的以讲为主,变为以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学习为主;教师提高学生同时自身也不断提高,但教师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发展;教师要掌握教学技能,不断更新、调整自己,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艺术,为学生的高端发展贡献力量。

程翔爱读书广读书,范围主要为文、史、哲、教育。学生时他主要读文学作品;工作后多读当代文学,尤感兴趣20世纪80年代中短篇小说;他还喜欢读历史书,读人物传记等。他读书喜欢与研究相结合,喜欢集中把某一类书尽量买齐全;他读书喜欢与教学相结合,喜欢买、读教育类书籍;他读书喜欢圈点勾画做笔记,喜欢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

程翔说多年教学生涯使他对语文教学有三个认识:(1)语文教学要体现对母语的感情,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2)通过读、写、听、说、思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母语能力,引导教育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认识语文学习基本规律,提高语文实用能力,为将来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也为学生考学提供重要支撑。(3)阅读优美诗文同时,也是在认识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对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程翔的语文教学观就是建立在这三点认识上。

程翔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关系。教师在教材面前可以发挥能动作用,充分借助教材这个支点进行适当变化,起到教材第二次编写的作用。

程翔写作基础很好,读书期间就在作文竞赛中获奖,并写小说。工作初期主要写散文、小说、剧本。他说写书是他的人生追求,立言是他的价值追求。程翔喜欢写作,在各类语文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至今他共出版专著14部,程翔写书始于他教学成熟期,一直延伸到创新期。

5.创新期:进京工作,国际视野,“语文式栖居”

1998年11月,经北大附中赵钰琳校长的邀请,程翔从山东调动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他的人生开始重大转折,进入创新期。经过不懈努力,他得到了周围同事的认可。他自己的体会是,青年教师事业发展历程中,必然有个继续发展的需求和原环境不能满足这种需求间的矛盾。当这种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再次选择新环境问题,这种重新选择就是事业和人生之路的延伸。新单位、新挑战,适应后就可再铸辉煌人生,开始新一轮的人生奋斗。期间程翔得到北大附中语文名师章熊的提携帮助、悉心指导,并一起编写了高中选修课本《文章写作与修改》。

北大附中是一所国际化学校,程翔接触了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眼界和思路大开,由原来的一元化教育模式进入多元化教育模式。他先后访问或讲学英国、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十来个国家,听课交流,受益匪浅。国际交流让程翔有四方面突出感受:(1)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2)教师敬业。(3)重视外语教学。(4)比较反思。

程翔到北京后参加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是他一个标志性进步,体现了他在事业上的另一重大延伸,也体现了他教学思想的延伸。

参编教材使程翔对中学语文教师队伍发展也有了一些思考。他呼吁师范大学学生要多阅读中华传统文化原著、学术名著、外国名著;阅读名著要有“前理解”基础;阅读可借鉴“浸泡理论”,把自己浸泡在一种文化氛围中,做“语文式栖居着”;应具备对症下药或写“下水文”能力。他认为文化传播者、学术研究者、写作者三重身份结合,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大写的“语文教师”。

二、自缘身在最高层:程翔专业发展成功秘诀和理论创建

程翔成功的秘诀可以粗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持之以恒。从初中时就喜欢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使他能在专业成长的漫漫长路上锲而不舍,终获成功。

2.偏爱语文。从小语文考试几乎满分。

3.爱好读书。喜欢阅读,尤其与语文学科有关的书,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程翔认为语文教师在精神上的第一需要就是读书,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4.功底扎实。他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初中时就能成功演出山东快板书;初中写汉字就在全班数一数二了;初中时书法写得就比较好。高中时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天赋,普通话音质好,善于演讲、朗诵,古文背诵功底扎实,书法好,作文能力强。

5.虚心请学。“转益多师是汝师”,程翔喜欢向学术界或语文界老先生请教学习,或向身边的优秀同事虚心学习,或写信请教钱钟书、北师大朱金顺、北大季镇淮等,或亲自拜访结识甚至拜师语文名师于漪、章熊、饶杰腾等。

6.勤于思考。见贤思齐,学而知变,勤学多思,化别人优点为己用。

7.大胆质疑。喜欢批判反思,创新出奇,常提出有别于教参书或常规教学的新观点。

8.多方借鉴。他善用他山之石,课堂作品设计总会融入学术界科研教研成果,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丰富厚重了教学内容,宽广了学生视野,提升了教学品位,语文教师们要借鉴学习。

程翔在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创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心得、教学理论及教学格言。

程翔认为中学语文教师职前准备阶段要具备爱岗敬业、多读书读好书、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新教师入职适应阶段要多积累、多请教、多思考、多创新;合格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要精通专业知识,能精准解读教材文本。语文教师要具备会写下水文能力,打好听、说、读、写四梁和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柱;熟练教师反思沉淀阶段,程翔指出好语文老师的标准是,要渗透感染、渐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力,能深刻影响学生精神心灵、思想情感。

提出阶梯式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分为原始理解、后续理解、创新理解三阶段。他提出素读概念,又说到基本理解,可视为原始理解和创新理解两个阶段的不同表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