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

作者: 李涛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众多的党史教育作品,它们不仅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全面呈现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传统,同时还巧妙地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明理、学史力行的思政理念融入其中,凸显出独特的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对党史作品进行意蕴解读和价值重构,既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汲取伟人智慧,也可以引导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洞察变迁脉络和把握时代规律,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并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教学价值;实施策略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历史如同一部鲜活、极具感染力的史诗,不仅镌刻着无数革命先辈的奋斗事迹和辉煌成就,而且还见证了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最终走向胜利的光辉足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也特别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这一重要指示,不仅为我们廓清了学习党史的明确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开展党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作为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收录了大量的党史教育作品。这些作品体裁丰富,内容深刻,除了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宝贵历史经验,更是蕴含着丰厚的教育资源,成为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作品的党史元素进行萃取和提炼,既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也有助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因此,深入探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对于提升党史教育的丰富性和实效性,以及推动语文教学的课堂变革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一、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的元素萃取

党的百年历史承载着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范本。[2]因此,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众多的党史教育作品,它们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或以鲜活的文学形象来展现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又或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来深入剖析党的实践创造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更在无形中成为了塑造学生品格和培养家国情怀的宝贵资源,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党的理论,以及传承发扬党的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聚焦党的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党的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的描绘,就如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断引导着学生走进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教材中的党史作品精选了多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通过精妙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再现了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奋斗,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其一,在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中,《百合花》深情地描绘了共产党人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里,为追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全面地展现了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事迹,体现出他们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详尽地阐述了改革开放时期,党带领人民敢于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桎梏,不断追求思想解放和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能力和不懈奋斗精神的生动诠释,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辉煌历程。

其二,在展现党的伟大成就里,《长征胜利万岁》生动地叙述了共产党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别了,“不列颠尼亚”》真实地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重大跨越,更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全景式地呈现了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的重大突破和伟大成就。这些辉煌成就,无不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卓越智慧和坚定信念。

(二)凸显党的革命传统与优良作风

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仅是我们党伟大革命的实践结晶,[3]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前的动力源泉。因此,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精心收录了众多的党史作品,它们以生动的笔触和深邃的洞察力,带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线,身临其境地感受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勇于自我批评的崇高风范。这些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塑造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格。

其一,在凸显党的革命传统上,《荷花淀》通过描绘白洋淀地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日常生活,凸显了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团结群众、共同抗敌的革命传统。《大战中的插曲》以百团大战为历史背景,通过叙述聂荣臻救助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在面对战争和冲突时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担当。《探界者钟扬》则通过叙述科学家钟扬教授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事迹,彰显了共产党人对于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作品通过塑造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人物,深刻地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人文情怀、道德担当以及对于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

其二,在传承党的优良作风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提出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是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观点,体现了我党一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工作作风。《反对党八股》中直接指出党的工作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种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改造我们的学习》不仅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和对错误的纠正,更提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只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才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修正错误和提升自我。这些优良作风既是我们党历经风雨、不断壮大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前行、不断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三)反映党的实践创造与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展现出了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非凡创造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反思与总结。通过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党不仅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发展规律,为社会实践提供创新指导,同时也有助于凝聚党的集体智慧,实现自我革新,进而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着更高目标持续发展。

其一,在反映党的实践创造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深刻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壮举。而《哦,香雪》这篇文章,虽聚焦于改革开放后农村地区的生活变迁与女性命运的改善,但这一变迁不仅是时代进步的历史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创造中智慧和勇气的生动体现。同样,《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年中国抗疫记》中也详细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有力的行动,成功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蔓延,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这场抗疫斗争不仅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的生动实践,更是党在实践创造中展现出的卓越智慧和坚定决心的有力证明。显然,无论是新中国的成立,还是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甚至是抗疫的伟大胜利,都充分彰显了党在领导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二,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通过详细叙述焦裕禄同志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如何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并日夜不息地工作以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的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党始终坚守的人民至上原则。《青蒿素》详细叙述了屠呦呦等科学家们如何在全球抗击疟疾的斗争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成功发现了青蒿素这一对疟疾有特效的药物,并推动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这一划时代的科研成果,是在党的坚定领导与全力支持下取得的,充分展现了党在推动科技进步、造福人类健康事业方面的远见卓识和坚定担当。《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则强调了党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它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党领导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类作品不仅体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同时也彰显了党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党的历史、把握党的精神,从而更加坚定地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党史教育的教学价值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党史教育作品,巧妙地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明理、学史力行的思政理念融入教学之中,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和汲取伟人的智慧精髓,同时还能有效引导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洞察变迁脉络和把握时代规律,进而积极践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这些教学价值相互交织,共同促进,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增信: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4]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一系列蕴含着理想信念的相关作品,旨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党的伟大历程、正确决策和光荣使命,从而坚定对党的信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将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激励着学生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词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主席的博大胸怀和雄伟志向。他笔下的长沙秋色,波澜壮阔,既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也饱含着对未来美好蓝图的无限憧憬。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除了能够深刻感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远大理想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也能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又如《百合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革命战士的英勇无畏。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刻感受到革命战士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精神,也能深刻领悟到这种精神力量正是党史教育所要传承和弘扬的。它们将激励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类选文时,除了要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之外,同时还需结合耳熟能详的史料故事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以期在深入了解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基础上,全面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磅礴力量,进而使其得到革命精神的浸润和理想信念的滋养。

(二)崇德:汲取伟人智慧,砥砺政治品质

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汲取丰富营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5]崇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被视为塑造个人品质、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石。同样,在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崇德也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共产党人所坚守的政治品质。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众多党史教育作品不仅详细记录了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光辉历程,更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深刻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道德,为我们提供了汲取伟人智慧、砥砺政治品格的宝贵资源。

以《大战中的插曲》为例,该文通过生动描绘聂荣臻在抗日战争百团大战的激烈战火中救起并妥善安置日本孤女美穗子姐妹的感人场景,深刻地展现了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如何运用智慧化解危机,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革命斗志。在这篇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伟人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冷静、智慧和坚定,也能学习他们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有效的策略,确保革命的胜利。又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反映的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仅充分考虑了香港、澳门等地的历史与现实情况,而且还将国家的统一与地区的特殊性相结合,这种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战略眼光。对于这类党史教育作品,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通过详细讲述伟人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举止,来让学生深刻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而且还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伟人是如何将道德品质和崇高精神转化为自己的政治品质,进而转化为它们坚定的行动准则和实践力量。这样的教育过程,不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道德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使他们成为具备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