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蕴生命,君心何向

作者: 黄瑞华 王军

诗蕴生命,君心何向0

【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单元选编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古典诗词8首。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这八首诗词作品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宋词,充分考虑了时代、诗人、诗体、单元人文主题要求等因素,主要通过学习古典诗词作品呈现诗词生命意蕴的主题,提升学生文化与审美素养,引领学生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教材提供单元提示、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辅助栏目,引领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第一个古典诗词单元,也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第一个“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为了引导学生由单篇学习方式向大单元整合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设计按照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以理解教材为前提,确定学习目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带领学生通过诵读和想象,从意象选取与意境营造的关系,从意境与情感表达、生命思考的关系等角度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形成鉴赏诗词的思维路径,形成学生学习的自驱力。本设计注重比较阅读、写作与活动实践相结合,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基于此,本设计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境,以参加校园电视台节目遴选作为核心任务,围绕“诗蕴生命,君心何向”核心主题,设置了“诗歌蕴味之意境之美”“生命况味之情感之美”“生命启迪之思辨之美”三个任务,再整合三个任务的学习目标,设计出综合性的“参加校园电视台节目遴选”的大任务,完成“书面材料”与“语言表达”两部分任务,学生通过对单元课文的整合学习,完成任务并通过遴选。最后,设计真实的“遴选”环节,学生展示最终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

一、通过诵读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鉴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三、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任务实施】

大任务:参加电视台节目遴选

校园电视台与文学社联合打造了一期“诗与生命”主题节目。请你根据要求精心准备,参加面试遴选。面试包括书面材料与语言表达两部分。

书面材料:

要求制作一本“诗人百科”手册,内容包括:

(1)一篇意象美学价值探究小论文:自选一位诗人与一首作品,选取诗中一类意象深入学习,探究其美学价值。

(2)一个关于诗人的故事:整理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运用知人论世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与情感,并围绕诗人生命况味,讲述一个关于诗人的让你最动容的故事。

(3)一份诗歌朗诵脚本:选择一首诗歌写一份朗诵脚本,根据配乐,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并说明创作理由。

(4)一篇文学评价:围绕主题“诗蕴生命,君心何向”比较《短歌行》《归园田居》《念奴娇·赤壁怀古》三首诗,思辨探究诗词中的生命意蕴及生命启迪,并完成一篇文学评论。

语言表达包括:

(5)向评委介绍小组制作的“诗人百科”手册。

(6)配乐朗诵作品。

(7)就原创文学评论进行3分钟演讲。

最终通过评价量规(由评委和观众同时评价)确定入选名单。

第一环节:初读第三单元课文

一、学习目标

总体把握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初步感知第三单元课文。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学习资源

印发《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学习导引文件》。

四、学生活动

绘画单元课文结构思维导图。

五、学习过程

1.课堂导入: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三单元古诗词单元的探究学习。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了解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编排结构。

2.了解本单元的结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读本单元的古诗词,用思维导图画出本单元的结构特点。

3.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在学生初读基础上,教师借助《导引文件》系统介绍本单元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诗歌蕴味之意境之美

一、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课时安排:第2-4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登高》集评资料、《登高》赏析文章(刘学锴)、《鹤林玉露》宋代罗大经、补充诵读资料:《旅夜书怀》《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学术论文《情感与意象关系辨析及对诗歌教学的启示》(苏春燕)。

3.教材配套练习册关于“意象”的考点解读。

四、学生活动

(一)结合学习资源,单篇探究《登高》中意象和主题的关系,初步理解诗歌意境与情感表达(生命思考)的关联。

(二)自选一位诗人与一首作品,选取诗中一类意象深入学习,完成一份关于某一类意象的美学价值的学习札记。

(三)为诗歌写一份朗诵脚本,根据配乐,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并说明创作理由。

(四)进行配乐朗诵练习。

五、学习过程

第2课时:单篇探究《登高》中意象和主题的关系。

学习目标

初步理解诗歌意境与情感表达(生命思考)的关联。

课堂环节:

1.课堂导入

如果让大家用一句话评价杜甫的诗作《登高》,大家会想到什么话?同学们想到的第一句话可能是:“哇,这首诗写得真好!写得真美!”到底“好”在哪里?“美”在何处?我们说,诗美在意境、美在情感、美在思想意蕴。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杜甫《登高》,一起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探究诗词意境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2.梳理探究

(1)诗的前两联写登高见闻,请完成《登高》意象梳理表,并完成分享发言稿。

(2)诗后两联抒情。请结合前两联的写景分析诗歌情感,理解诗歌意境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分享交流,整合方法

“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被诗人赋予了情感的物象。诗人总是通过在诗歌里描写各种意象,营造某种意境,从而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思考。诗歌鉴赏就是学生从诗歌的具体“物像”出发,联系“物象”的具体所指,结合诗人的生活经验与读者自己的生活感受,运用自己的言语知识,建构起对诗歌的整体认知,从中获得审美愉悦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对话等方式,共同探讨诗歌当中的意象群共同营造的意境之美,不断去品诗词语言,感受意境中包含的作者情感,感受文字的艺术张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言语感受能力与思辨能力。

第3课时:探究某类意象的美学价值。

学习活动:小组选择一首作品,选取诗中一类意象深入学习,完成一份关于某一类意象的美学价值的学习札记。

学习资源:

1.学术论文《情感与意象关系辨析及对诗歌教学的启示》(苏春燕)。

2.学生提前搜集的关于某类意象的学习资料。

3.教材配套练习册关于“意象”的考点解读。

课堂环节:

1.课堂导入:通过上节课对《登高》的单篇探究,我们学习了通过分析意象,感受了诗词的意境美,并初步理解了诗词意境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这节课,小组选取一首诗中的一类意象深入学习,探究这类意象的美学价值,完成《手册》的第一份书面材料。

2.整理并分析资料,结合具体诗歌的意象分析,提炼观点,完成学习札记初稿。

学习评价:小组运用评价量规进行学习评价,给每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打分。

第4课时: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学习活动:为诗歌写一份朗诵脚本,根据配乐,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并说明创作理由。

学习资料:

1.印发设计朗诵脚本的方法指导相关资料(教参P92-93)。

2.线上资源:诗词的朗诵音频、视频等。

3.提供配乐资源库(考虑到学生在学校无法运用网络查找资源,可提供部分配乐资源)。

课堂环节:

1.指导学生根据诗文与配乐的特点,设计一份朗诵脚本,完成《手册》书面材料二。

2.练习朗诵诗歌,熟练脚本,为面试的语言表达作充分准备。

3.课堂小结: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通过设计朗诵脚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可以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也有助于把握诗词的情感美。

学习评价:小组运用评价量规进行学习评价,给每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打分。

第三环节:生命况味之情感之美

一、学习目标

鉴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二、课时安排:第5-6课时

三、学习资源

1.印发本单元诗人的生平与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2.印发“知人论世”方法指导资料。

3.纪录片《唐之韵》。

4.视频《百家讲坛——诗歌唐朝》(主讲人:莫砺锋)。

5.视频《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主讲人:康震)。

四、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补充资料,深入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整理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2.运用知人论世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与情感,并围绕诗人生命况味,讲述一个关于诗人的让你最动容的故事。

五、学习过程

第5课时:整理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我们赏析古典诗歌,知人论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读、欣赏方法。这种诗歌解读、欣赏方法,贵在联系诗人、联系全篇,建立丰富的读解背景系统,以此观照读解某个作品,读出诗人原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文化思想、审美趣味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善于调动对诗人生平已有的认知来帮助理解具体诗作。我们把握了诗人的生命况味,便能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情感美,学会鉴赏与探究诗人的生命况味及其情感体验的关系。

1.小组自主合作,梳理“诗人知识卡”(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

2.结合单元学习任务一,运用知人论世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与情感,完成上面表格中的“诗歌内涵与情感”一栏。

第6课时:讲述一个关于诗人的故事。

学习活动:围绕诗人生命况味,讲述一个关于诗人的让你最动容的故事,并完成《手册》书面材料三。

学习评价:小组运用评价量规进行学习评价,给每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打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