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2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文本解读 | 小核舟蕴藏的大工匠精神

摘要:《核舟记》是说明性的“记”体文,雕刻者的“奇巧”技艺在文本中是显性的。细探核舟作品背后,是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坚韧执着毅力的体现,是华夏儿女豁

文本解读 | 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管窥

摘要: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主要有重复与省略两种话语样态,并具有善于描摹话语主体口吻语调、善于揣摩话语主体心理情态、善于反映话语主体生活内容以及善于揭示时代色彩思想内涵的特点。关键词:人物语言 个性

文本解读 | 论《包法利夫人》中钟声与爱玛的关系

摘要:听觉叙事,指叙事作品中与听觉感知相关的表达与书写。《包法利夫人》许渊冲译本中,“钟声”,及“钟敲”“钟响”等词出现近三十次,几乎全部的钟声均为女主人公爱玛所感知到的。钟声的频繁出现绝不只是简单的

文本解读 | 《百合花》文本解读与教学中的“度”

摘要:茹志鹃的当代短篇名作《百合花》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必读篇目,在审美认知和革命情怀两方面都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影响了几代人。文章简述了它成为经典名篇的原因,并以李建军、张清华和许

文本解读 | 例谈“空间错位解读法”的三种类型

摘要:在孙绍振教授“错位解读法”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空间错位解读法”。这种解读方法有利于设计独特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文章以经典文学类文本为例,细分了“空间错位解读法”的三种类型。关键词:“空

聚焦与思考 | 整本书阅读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课外阅读整本书有以下三大困境:“法理”上的困境、“学理”上的困境、“事理”上的困境。但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有必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这一举措。遵循4个原则:课内性原则、接受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开放性

课堂教学 | 走出大单元教学的误区

摘要:当前大单元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统编版诗歌大单元教学实况,聚焦当前的大单元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师设计能力欠缺以及“读”“写”“说”分离等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背后原

课堂教学 | “课程思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摘要:目前,“课程思政”这一理论思想逐渐从高等教育外溢,并开始活跃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思政”有别于“思政课程”,前者渗透在非思政学科教学中,具有教育功能的隐秘属性;后者则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存在于实际教

课堂教学 | 快阁登临抒心意,白鸥为盟寄情思

摘要:诗歌,因其体式的独特性和意蕴的丰富性,成为教学的一大难点;而作为最富语文味的文本,诗歌在培养与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有文式,教有教法,教学时要立足诗歌本身,以其构成要素语言、

课堂教学 | “单篇”与“群文”

摘要:当下语文课堂过于追求“群文”式教学,教师对“单篇”教学的功能价值和发挥方式也缺少一定的认识。大单元中的单篇教学该怎么教?本文一方面立足单元目标,尝试厘清单篇和群文之间教学内容的界定原则;同时以贯

课堂教学 | 问题翻转:构建课堂教学的新范式

摘要:问题翻转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变革,它基于教师提问的弊端、新课标要求、中外教育学理提出的,构建了学生提问的路径,相应的教学策略,探讨了问题翻转的重大意义。关键词:产生 路径 教法 意义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 | 依托语文要素,探寻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摘要:语文要素即构成语文的基本要素,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有机分布在每册教材中。这种呈阶梯状分布的语文要素让教师教学有了抓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要素的凸显,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

名师手记 |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上图书馆》是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3课的两篇散文之一。熔描述性、抒情性、思想性于一炉,语言淡而有味。基于新生态理念,坚持“新生态取向”,强调合作、交流、融通的文化特质,探索构建具有整体性

教材 | 开明书店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语文教材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明书店选择中等教育程度的青年作为主要读者群,成为普及新文化、传播新知识的文化启蒙机构,在中小学教材的编撰与创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开明书店的编辑群体在语文教材资源建设、语文教

教材 | 以诗解诗推动任务群教学特质的策略探析

摘要:诗歌的解读与教学实践,有着丰富的面相和路径。当诗歌的文本解读及实践教学,与任务群教学范式理念对接,就更要集中探析该以怎样的策略真实、有效、深度地推动学习实践。笔者尝试借助以诗解诗策略,结合诗歌文

教材 | 《难忘的泼水节》的作者是谁

摘要: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是经典的革命文化选文,但是编者对原文出处的注释存在错误,对原作者也未作考察。对《难忘的泼水节》的选文出处、原文作者及初始发表报刊进行溯源式的查考,一方面可

写作 | 尝试建立与材料“对话”的写作支架

摘要:本文以“高中材料作文过程性和思辨性写作”为例,结合学生写作实践中存在的与材料“对话”无意识、缺角度、少推进、去思维、欠深度等突出问题,借助典型示例的分析演绎和总结归纳,提出并构建了与材料“对话”

写作 | 五种意识:高考作文的构思向度

摘要: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是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面对一篇高考作文,考生需要具备材料母体意识、理性思辨意识、情景角色意识、逻辑论证意识、立意升华意识五种写作意识。五种写作意识统一于作文构思之中,都

写作 | 一泉一瀑万壑语,非叶非花千文香

摘要: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包含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大方面,其中“丰富”俨然成为衡量作文成败的重要尺度。就议论而言,要求论据充足,有足够的材料来支撑贴合观点。高三作文备考,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无疑占据了

写作 | 中学生写作热词辨析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进步、新媒介出现,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中学生写作中涌现大量热词,与语文教材形成对峙现象。

语言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注释术语“同”研究

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教材中,对于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不作专门的区分。它们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进行界定,举例分析了教材中出现用“同”注释的字际关系。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

语言 | 教材文本解读应正确结合语言义理解言语义

摘要:教材文本解读应正确结合词的语言义理解言语义。正确理解《湖心亭看雪》中“沸、强、痴”等词的语言义和言语义,对解读全文主旨至关重要。“沸”的本义为“泉水奔涌貌”,通过移就修辞,赋予炉火旺盛貌。“强”

经典案例 | 诗蕴生命,君心何向

【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单元选编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古典诗词8首。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

博硕论坛 | 新诗审美教学的四个阶段

摘要:传统新诗教学重教师的“讲解”“释义”,忽视学生个人的观察、体悟、理解和分析。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新诗教学指引了一条新路:把“审美”作为切入口,重新审视整个新

博硕论坛 | 语文学科实践的本质与意蕴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关注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将学科实践视为能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实践应遵照“习得、体验、运用、反思”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