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2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词学视野下的中学诗词教学

朱惠国,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词学》主编,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秦少游研究会会长等。主要从事晚清民国词学和明清词谱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出版有《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民国词集研究》(合著...

聚焦与思考 | “古诗词诵读”栏目教学现状、内容重构及教学建议

摘要:“古诗词诵读”栏目是统编版教材中一个全新的版块,由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对其没有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故目前教学中存在言人人殊的现象。基于此,有必要对“古诗词诵读”栏目进行梳理,重构其教材和教学价值,进而使之成为教材单元古诗词教学...

聚焦与思考 | 立足语文学科核心概念的跨学科学习探索

语文跨学科学习应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结合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习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梳理发现,文化自信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方面,在道德与法治、历史、艺术等学科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立足于“文化自信”相关的核心概念,更...

聚焦与思考 |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语文教育均衡发展探索

摘要:教学资源共享是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语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缺乏公益性与统一规划,语文教学资源系统性、完整性不强,教学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缺失,导致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形成孤岛,利用共享资源...

聚焦与思考 | 数智赋能: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路径探索

摘要:2024年新修订统编教材以“整本书阅读”代替“名著导读”,彰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体现了该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导向。分析整本书阅读情况数据,可以为阅读与教学指明方向;利用人工智能,能够精准测评并提升阅读成效。《西游记》中的女...

聚焦与思考 | 微项目化学习设计在深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深度阅读需要学生高阶思维,关键是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内驱力。在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聚焦于一节课时间内的微项目化学习,设计具体的任务情境驱动学生深度阅读,阅读驱动任务设计要明晰任务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异同,紧扣任务目标,突显驱动力,及时总...

聚焦与思考 | 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从个性探索到共性追寻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个性探索趋势明显,新说林立,但对语文教学的共性规律关注不足。个性探索是必然的、合理的,这种探索也是追寻语文教学共性规律的一种途径。然而,各类教学主张存在普适性不足、观点错误以及难以界定对错等问题,对学生行为选择造成负面...

文本解读 | 论古典诗词中“空”字的多元意涵与文化价值

摘要:聚焦古典诗词创作对空灵美的追求,以炼字为切入点,深入探究“空”字的独特价值。通过剖析杜甫、刘禹锡的怀古诗,王维的禅意山水诗,杨慎的感悟诗及贾至的离别诗,挖掘“空”字蕴含的怀古悲戚、禅意超脱、人生叹悟、离情愁绪等意涵,揭示其在展现诗人内...

教材 | 从惊异滑落到默享快慰

摘要: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做了大量的解读尝试,但理解仍有不到位之处。昌耀固然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情结,但诗作的情感并非单纯指向这一点。而且,解读时由诗人的苦难经历直接跃升到“歌颂生命...

教材 | 文明的追寻与接纳

摘要:《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之作,这篇短篇小说创作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作者以代表现代文明的绿皮火车驶进封闭落后的台儿沟喻指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交汇,在两种文明交汇的特殊时空里,香雪为代表的台儿沟姑娘们积极大胆地追寻着现代文明,她们的健康美...

教材 | 男子比美为哪般?

摘要:“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这种素养的基础是能够去感受并分析“美”的存在,进而树立起审美意识,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恰好是一个经典的例子。通过分析该篇课文中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知道:在“比美”的过程中,邹忌输掉的,只...

课堂教学 | 学为中心:语文课堂提问的起点、进阶及指向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是培育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以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为逻辑起点,采取供支架、成序列、有梯度的问题助推学习进阶,旨在培养融核心素养提升与文化生命成长于一体的母语传承者。 关键词:学为中心;...

课堂教学 | 课堂导学策略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实践探究

摘要:在“三新”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身份,构建以“课前情境导学”“课中活动导学”“课后任务导学”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导学策略中,任务是核心,活动是手段,情境是前提,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

课堂教学 | 寓言的教学困境与纾解

摘要: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常会出现学生对其持质疑甚至否定态度的情况。这是因为寓言的寓意有明确和隐晦两种类型,而《愚公移山》属于后者。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学生的质疑集中指向的是故事而非寓意。寓言是以寓意为核心的文体,通过指摘故事来否定寓意是对...

课堂教学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科普名著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科普名著在内容上的专业性致使学生阅读面临不知道“读什么”和“怎么读”的困境。文章借助学习任务群的统整力,提取“大概念”来明晰阅读方向,在情境中搭建支架,以图表建构基础认知,以创意实现读写转化,以迁移走向资源拓展,力图每个维度的任务都聚...

课堂教学 | 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多样化探索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进行古诗词教学,可尝试多种教学策略的探索:设置活动,多种形式切入文本;巧联篇目,群文阅读拓宽视野;以读促写,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具体古诗词篇目为例,以课堂为主阵地,搞活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文本阅读...

课堂教学 | 基于语言建构的说明文单元整合教学

摘要:说明文教学多有陷入知识教学的误区,忽略语言文字建构。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以语言建构为中心,引导学生从语体、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具体学习说明文语言的特征及运用,让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文化性、审美性,提升说明文阅读与...

课堂教学 | 初中“1+X"群文阅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1+X”群文阅读模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提出精选教...

课堂教学 | 跨媒介阅读素养:语文教育与媒介融合的新视角

摘要:本文阐述了跨媒介阅读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剖析了语文教育与媒介融合的现状,指出了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媒介融合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跨媒介阅读素养在语文教育中的实践路径,包括整合教学资源、培养...

名师手记 | 连珠成串:从“复习”到“学习”的螺旋进阶

摘要:单元教学契合核心素养内涵,单元整理课能使知识条目梳理更直观、更清晰,能使学生在演绎归纳的过程中学会方法;从单元复习到课外延展学习的过程,能使学生触类旁通,思维进阶。本文立足单元整理课的流程设计,从情境创设、梳理归纳、素养提升三个维度展...

考试与评价 | 从认知到哲学:新质生产力时代的高考作文

摘要:2024年新课标Ⅱ卷高考作文试题“未知之境”属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话题。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高考作文具有前瞻性、辩证性和时代性,即导向未来,最终目标是抵达“未知之境”;导向辩证,完成从“已知”到“未知”的求知过程;导向时代,出发...

考试与评价 | 从“单点考查”走向“综合运用”

摘要:近年来,中考语文出现朗读考查的新题型,要求考生从朗读技巧的角度对某个或某些语句进行朗读设计。这种新题型从“单点考查”走向“综合运用”,在发展核心素养、引导语文教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尽管在纸笔测试中考查学生真正的朗读能力相对比较困难,但...

考试与评价 | 守正·融合·创新

摘要:开展初中古典诗歌鉴赏的教学研究,对于陶冶情操,立德树人,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于中考古典诗歌命题要求,新课标指出要“熟读成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并在古典诗歌的内容、情感、语言...

写作 | 恰当举例,强化说理

摘要:举例论证是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在教考衔接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向教材学方法”“以教材为检验”“化教材为素材”的手段,帮助学生增强举例论证的力度,提高论证质量。 关键词:教考衔接;写作教学;举例论证 对于高中生而言,...

写作 | 基于课文范例的写作教学策略

摘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读写未能有机融合、作文训练缺乏渐进性问题,提出基于课文范例的写作教学策略:从教材编写体例和编写理念来选择读写结合点,用好课文范例支撑;捕捉读写训练点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围绕教材编排特点设计结构化写作任务,构建作文...

语言 | “以乱易整,不武”训诂新议

摘要:在不同版本教材的注释和学人观点中,“以乱易整,不武”的训诂一直存在争议。可以明确的是,“以乱易整”指“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武”指一种“武德”。通过“因境求义”的训诂方法,能够得出文本中的“武德”侧重于“尚功”的内涵。用政治功利...

语言 | 中学语文古诗词双关教学路径探赜

摘要:双关作为古典诗词常用的一种特殊修辞手法,是把握诗意、体悟诗情的关键所在,却也是文本获得正确、全面解读的障碍所在。要纾解当前中学语文双关修辞“被动教学”困境,应以象为基,以词为枢纽,以通达为靶,通过“积象·联词·通达...

语言 | 从量词的角度品读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摘要:汪曾祺散文语言独树一帜,淡而有味,凝练蕴藉,言约义丰。以《昆明的雨》为例,采用多种品读法,赏量词修辞之美、表意之丰、位置之妙和省略之简,从而体味汪老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他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关键词:量词;《昆明的雨》;汪曾...

经典案例 | 陌生化视域下的现代短诗创作

摘要:尝试进行诗歌创作为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在提升学生文学审美素养上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诗歌创作由于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成为课堂教学的漏点,本设计以《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两首课内诗歌为学习资源,引入陌生化的诗歌创作文学理论...

博硕论坛 | 用结语点亮课堂

摘要:课堂结语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深化,在总结课堂学习内容,激励学生深度思考,引发学生联想,促成学生感悟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语文课堂结语的重要性尤其明显。但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课堂结语的设计应用良莠不齐,存在...

博硕论坛 | 高中小说教学新视角:“错位”中的人物价值重构

摘要:高中小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浅层次的知识教学仍然常见。本文将“错位”理论引入高中小说教学,发现其有助于重构教材文本价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促进教师教学深化。通过聚焦文本矛盾、还原创作过程、转换阅...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