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2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聚焦与思考 |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它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出色的思维能力,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论

聚焦与思考 | 指向语言实践的文本资源挖掘策略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挖掘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创设语用训练的任务情境,是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立足教材文本,通过挖掘文本的画面资源

聚焦与思考 | 真实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真实写作教学是围绕写作素养培养目标,以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为主要路径的写作教学。本文以八年级上册《学写传记》中“为家人写传记”写作任务为例,通过开发整合传记写作知识,设计真实的写作情境任务和写作支

聚焦与思考 | 从知识走向哲思:读出生态学家的忧和爱

摘要:《大雁归来》是一篇注重内容知识性的文艺随笔。多情想象与热情赞美、深切忧虑与委婉批判、生态哲思与伦理探询,无不昭示着利奥波德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亲近、热爱和尊敬。教师应兼顾文本的科学性、抒情性和思想

文本解读 | 曾皙之志,道耶?儒耶?

摘要:阅读《论语》,有一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所描述的理想,究竟是道家的,还是儒家的?儒道之间,原本理念悬殊,在曾皙身上怎么就分辨不清了呢?笔者以为,对儒

文本解读 | 隐藏于诗化文字中的战争叙事

摘要:《荷花淀》通常被认为在话语表述过程中掩盖和消解了战争特性,重新审视和细读文本的几处细节,借助对作家同类题材作品的观察,可以发现诗化文字中隐微地叙写了残酷的战争现实:“同口据点”“地区队”透露战争

文本解读 | 《左传》“记言”与人物塑造略谈

摘要:《左传》中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与其精彩的语言描写密切相关。钱锺书所倡“史蕴诗心”说,即以《左传》为例,认为此类“记言”并非实录,而是左氏“代言”,是其人物塑造上的“诗笔”,故而产生了如

文本解读 | 新教材视野下的《狼》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摘要:2024年秋季全面投入使用的统编版新教材对原有课文及单元任务进行了修改完善。《狼》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该单元由原来的常规教学单元调整为活动·探究单元,并重新细化了单元任务

文本解读 | 打破叙事时序,钩玄因果逻辑

摘要:统编版教材《促织》一文的学习提示中,要求学生去体会文中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一般会就《促织》文本的内容去分析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文章从写实小说和写意小说的特点出发,借

文本解读 | “父亲”形象的构建与角色定义

摘要:从社会意识形态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来说,父亲这一角色比母亲分量似乎更重,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文学作品中构建出很多经典的父亲形象,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的父亲就是。散文《背影》中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构

教材 |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教材插图是语文教材有机组成部分,对教材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等作用,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巧用教材插图,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帮助学生深入理

课堂教学 | 《范进中举》“由喜入悲”的思辨性教学

摘要:《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典型篇章,吴敬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成功地将读书人的困境融入到幽默的故事中,使得《范进中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本文基于初中语文《范进中

名师手记 | 发现“回忆录”中隐藏的密码

摘要:《长征胜利万岁》是入选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主旋律题材回忆录。备课时既要以细节描写为抓手,还原真实的历史现场,引导学生走近英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也要立足于回忆录的文体特质,通过分

考试与评价 | 学科本义和学科素养考查的向度

摘要:2024年语文高考全国卷的守正创新,在因文命题的“不变”中保持稳定、连续,在随文设题的“机变”中讲求改革、创新,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精巧地融入到问题任务的情境之中,既注重教、学、考的知识

语言 | 结构为用,内容为体

摘要:《归去来兮辞》中“载欣载奔”第一个“载”字用在形容词前面,第二个“载”字用在动词前面,课文依据“形容词主要修饰动词的状态”,将其注释为“高兴地奔跑”。本文认为这个注释是错误的,“载欣”“载奔”属

经典案例 | 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

摘要:按照新课标要求,需要遵循学习规律,设计真实情境和学习活动。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本课以“帮助白居易玩转微博”作为真实情境。通过发布微博(捕捉情感矛盾,找到切入点,提起整个课堂的“领子”)、分析评

博硕论坛 | 为何“同是天涯沦落人”

摘要:以往对《琵琶行》的解读倾向于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同情和二人相似的人生经历展开分析,更多侧重对琵琶女的同情。但结合诗人生平及琵琶女的心路历程会发现,“同是天涯沦落人”不仅是白居易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关

博硕论坛 | 从“诗家语”的角度赏析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摘要:“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实现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和风格化。在诗歌鉴赏时,通过“诗家语”的视角,从字词、句式,细节处、省略处、情感转折处赏析诗歌,能够还原诗歌情境,使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意脉。在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