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0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0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语文教学的坚守与突围

丁洁,武汉市光谷第三初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部新时代领军教师培养对象,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丁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部级优课获得者,主持、参与多

聚焦与思考 | “单元学习任务”的特点、价值和实施路径

王海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教育局教研员。摘要: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虽处每一个单元之末,但其价值无可替代,它揭示、统帅着教材的内部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应

聚焦与思考 | 基于评价驱引的创意写作实践路径探索

姚友良,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教师。摘要:在以培育创新素养为核心教育目标之一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利用创新素养与创意写作在“创造性”这一关键属性上的共通性,建构以创新性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意写作评价要点,

聚焦与思考 | 论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性思想

刘艳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高中语文课改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单元为基础的整体教学正是对系统性原则的具体实施。单元的内、外关系及其背后的思想性,是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一大特色。

文本解读 | 自我救赎与精神超越

摘要:《我与地坛(节选)》中,“我”与地坛长久地相伴相应,从地坛生命和伟大母爱中获得了“向死而生”的勇气、力量和品质,藉此实现了自我救赎与精神超越,抵达了生命澄明之境。课文的两节内容貌似两条线索而彼此

文本解读 |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细读教学

摘要:整本书阅读,如果仅仅把一本经典读物读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细读来丰富对于经典的认识。本文通过细读教学的方式,探究《老人与海(节选)》中的“繁”“简”艺术,丰富对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教材 | 阅读综合实践的编写背景、逻辑与教学建议

摘要:2024年版统编初中语文新修教材增设“阅读综合实践”栏目,是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创新举措。以七年级上册为例研究“阅读综合实践”的编写背景、逻辑和教学建议,发现:该栏目有利于改善课程内容零碎的现状,

教材 | 《背影》中父子情的错位演绎

摘要:《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作为经典名篇收录在语文教材当中。一直以来,“背影”意象在文中成为“父子情深”的代名词。然而,细究其时代背景与写作时况,《背影》中的父子情充满着复杂的错位。与题目相呼应

课堂教学 | 寓言之外:《庄子》选文的别一种教学策略

摘要:寓言是《庄子》外在表现和内在属性不可忽略的血肉组成,也向来是《庄子》选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只理解寓言并不能真正理解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和作为思想家的庄周。在《庄子》选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读懂

课堂教学 | 基于学习任务群侠客形象的教学研究

摘要:侠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历史内涵充满了复杂性和丰富性,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视域下的人们往往根据自己对侠的想象去界定侠客的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侠客也存在任性妄为、自

课堂教学 | 以项目化学习助推古诗词复习

摘要:当前中考语文复习仍然存在“碎片化”“讲中学”“重刷题”的现象,这有悖于“素养导向”的新课标理念。本文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引入“项目化学习”,以杜甫诗歌为例,以项目化学习助推古诗词复习。项目化学习的设

课堂教学 | 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提问策略

摘要:科学有效的提问策略是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提问策略应把握教材主旨,分析学生学情,抓住关键细节,构建适宜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聚焦生活体验、情感共鸣、思维迁移和反馈

课堂教学 | 分层教学背景下的情境任务教学尝试

摘要:学生的群体差异促使分层教学日益重要,而面对语文学习兴趣与素养都尚有提升空间且基数巨大的中等层级学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学有所得显得尤为关键。新课标所提倡的在真实情境中设置学习任务的理念

课堂教学 | 让学生徜徉于诗意的课堂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思维发展、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可以结合古诗词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语言建构、体会古人创作诗歌时融入的情感和思想,感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摘要:精心设计的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培养起独立学习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进一步升华他们的语文造诣。针对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功能片面,缺乏层次

考试与评价 | 谁谓异卷殊 别贴可同调

摘要: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六道作文题,聚焦社会共同关注的真实问题,兑现新高考设置真实情景,内蕴真实问题,考查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表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话语方式渐趋统一。“联想与思考

语言 | 说“引用句”

摘要:引用句是引用修辞法生成的句子,广泛应用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引用句有两种基本成分:提示语和话语。从提示语的位置看,引用句有3种类型:提示式、补充式、省略式。引用句有两种附加成分:铺垫成分和

语言 | 论诗文诵读中的“统读”和“旧读”

摘要:中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异读字的读音问题。本文从辨析“统读”和“旧读”的概念入手,指出前人认定的很多“旧读”音并非真正的“旧读”,以“古音”或“叶音”读古诗词并不科学,不应该加以提

经典案例 | 立足单元统摄 落实单篇缀连

摘要:大单元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统整教学资源、教学情境等,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也离不开扎实的单篇教学,教师应该在单元视野下开展单篇课文教学,结合单元目标

博硕论坛 | 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强欲”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模块收有唐代诗人岑参的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其中“强欲”未作注释,当下一些通行注本解释为“勉强想”。然而通过探究“强”的词义引申,参照唐宋古诗词的使用情况,认为这里的“

博硕论坛 | “因声求气”视角下的朗读教学

摘要:语言的声音美贵在自然流露,朗读作为表意传情的主要途径之一,理应在语文课堂中占据一席之地。清代桐城派所倡导的“因声求气”理论,是朗读教学的新路径、新指引,值得语文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学习和借鉴。《岳阳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