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作者: 赵明明
摘要:精心设计的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培养起独立学习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进一步升华他们的语文造诣。针对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功能片面,缺乏层次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业设计需锚定单元序列,让作业设计有理可循;确定作业目标,让作业内容有据可依;拟定作业结构,让作业类型丰富合理;设定个体差异,让作业内容层次多样;制定综合实践,让作业功能丰富多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减负增效”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都对语文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诉求。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作业设计,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关联性、纵向层次性的优势,是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的主要思路,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类型单一、功能片面,缺乏层次的问题。笔者尝试以“双减”理念和大单元教学理念为指导,探索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期望能够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作用,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确定单元序列,让作业设计有理可循
语文教材中的各个单元虽然相对独立,但也是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不仅在全册教材中有螺旋递升的安排,在同一册教材的不同单元也有序列可循。在设计三下五单元作业时,我们注意到本单元围绕“大胆想象”这一理念,包含两个重点:一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简单句子到课文内容,再到语言文字,情感和艺术体会,难度逐步提升;二是通过“发挥想象写故事”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单元结构包括“精读课文”以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想象欲望;“交流平台”分享对想象的认识,将感性体验转化为理性认知;“初试身手”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创作热情;“习作例文”提供思维支架,帮助打开思路,指导想象故事的创作;最后,“习作”部分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阅读促进想象,通过想象促进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想象的乐趣和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在作业设计之初,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语文要素纵向勾连关系、单元课文间知识点的系统性,关注本单元语文要素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及前后延续性,分析本单元内部结构,关注单篇文本的地位对作业设计的下一步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敲定作业目标,让作业内容有据可依
设计单元作业,首先要全方位考量并拟定适切的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是作业设计的依据,也是落脚点。为了增强教学单元的结构性和整体性,单元作业要基于 “大单元教学”展开设计,其目标的制定也应在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它与单元学习目标一致,但不完全等同于单元学习目标。作业目标和学习目标在内容和实施方式上相辅相成,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目标:
1.在单元“好奇兔之星球探秘”学习主题中积累与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单元课文,把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大胆和神奇的想象。
3.阅读想象类文章,了解大胆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对阅读、创编想象故事产生兴趣。
4.通过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尝试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续编故事。
5.关注想象类文章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或角色的特殊技能,丰富阅读经验,并尝试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们按照学生学习水平分类,具体设计了常规、核心和素养作业目标,如表1:
可以看出,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为单元作业的规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使得作业目标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和递进性。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形成连贯的脉络,还能在能力培养上实现逐步的升级和提升。
三、拟定作业结构,让作业类型丰富合理
作业的结构是指作业在目标、类型、难度等方面的合理分配。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我们要关注作业各模块的知识内容所占比例,还要考虑学生认知类型的结构。例如三下五单元在基础性作业部分我们首先设计了看图片,写汉字的识记作业;接着设计了梳理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书写宇宙这一边和另一边想象的神奇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作家想象密码的理解型作业;然后设计了仿写这一应用型作业,用“一片森林”减去“砍伐声”等于“鸟语花香”,还等于“一个绿色的地球”,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加减乘除法呢?
此作业环环相扣,贴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的不同题型也体现了难度的阶梯性,目标的落实也层层递进,重点内容的覆盖率也较高。
此外,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也要紧紧围绕单元教学主题,整体思考课前的预习作业、课后的巩固作业、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拓展作业的比例,综合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前后关联,保持一致性,既注重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又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四、设定个体差异,让作业内容层次多样
个体差异主要指学习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设计时可将单元作业进行分层与分类,切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需求。可以是作业内容多选一的自助餐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针对挑战类的作业,学生可自主选择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标准去完成。
教师还要控制作业的难度,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是基础性、封闭性,发展低阶思维的作业;可以是提高性、半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是创新性、开放型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作业。
例如五上五单元第十六课课时作业,分别设计了必做的基础性作业:第一题,“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读课文,完成思维导图。”第二题,“《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你能从中找出几种说明方法呢?”第三题,让学生借助表格内支架,说出说明方法的好处。此外,也为培养拔尖人才设计了如下开放性的选做作业:“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智能产品,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智能产品,仔细观察并搜集有关资料,试着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点。”这样设计既贴合生活实际,又契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也关注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五、锚定综合实践,让作业功能丰富多元
作业设计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来源于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现实情境包含热点问题、社会性议题、应用领域、身边及社区要解决的问题;虚拟情境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模拟的。但是设计时需要注意情境脱离不开单元语文要素,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二上二单元识字单元,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情境,深圳某幼儿园计划去春季研学,正在招募助教,助教需要协助导游助力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无障碍识字,并分解为滨海玻璃栈道,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植物园几个识字场景。再如五下五单元跨学科作业设计,让学生作为一档电视节目的编导,做专业采编做的事情,“作为新时代儿童,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发掘生活中闪着微光的人,向社会讲述他们的特点和故事呢?请你拍摄一段纪录短片,传播正能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像本学科的专家一样思考,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既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通用素养。例如,五下五单元的跨学科作业,作业内容是让学生完成一段纪录短片,寻找身边榜样,传递社会温情,在此综合性作业中,学生需要完成一次采访,书写一份文稿,拍摄一段短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既发展了“运用恰当描写方法,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学科素养,也提升了跨媒介表达,开展专题探究活动的通用素养。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应遵循作业设计的原则,灵活运用多种设计策略,达到作业减负提效、促使学生素养提升的目标。教师首先应该细致研读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纵向横向分析单元内容序列,设计合理的作业目标;其次,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层次丰富的作业内容;然后,应关注作业结构,让作业既发挥巩固所学知识的目标,也发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通用素养的功能。
[本文系2022年度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编号:zdzz22017)的研究成果。]
赵明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西丽湖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