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3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高中语文试卷拟制能力与命题技术研究

张永璟,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文艺争鸣》《学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广东省社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与教育部项目多项。出版专编著《文体创新一百年》《应用写作通论》《实用公文写作通释》《...

聚焦与思考 | 数智化视域下革命文化教学情境化模式探究

摘要:身处蓬勃发展的数智化时代,初中语文革命文化教学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本文深入探究数智化视域下该教学情境化模式,剖析理论根基与实际应用,提炼核心特质,探寻不同类型模式在教学中的成效。如此,革命文化教学不单提升学生认知,更能深度激发...

聚焦与思考 | 融合·聚焦·内化:单元视域下小说教学达成路径

摘要:小说教学中,立足单元视角,审视文本内容,联结编排体系,融合单元内容,理清语文要素的层级,明确小说教学的能力进阶;在此基础上聚焦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于不同寻常处感受其精神底色,于场景变换中理解人物命运走向,于结尾共识中体会其精神突围;...

聚焦与思考 | 基于“素养中心”的学习任务创设路径与价值探究

摘要:学习任务创设有着整体性、系统性、情境性、驱动性等特征,但是诸多特征共同指向的乃是“素养”。指向“素养中心”而非“文本中心”的学习任务创设,能够切实有序、有法、有效地引领学生细读及深度解读。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尝试引介文本再塑视角,以...

聚焦与思考 | 从微观段落看“语篇性格”

摘要:基于篇章结构的逻辑性,可以从《荷花淀》的微观段落出发,分析整篇小说的独特风格。这篇小说的第二自然段偏重于“宏观聚焦”,且弱化了实用性逻辑,这两种风格在整篇小说中都有所体现。也正是基于对微观段落的深入分析,指向单元目标的教学才得以找到了...

聚焦与思考 | 初中“阅读综合实践”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摘要:新修教材增加的“阅读综合实践”栏目,体现了任务、情境、整合、活动等新课程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然而,其中的部分学习任务设计存在整合程度有限、任务属性不强、知识探究体验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相应采取以...

聚焦与思考 | 在诱发共情中抵达深度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就是一场诱发共情的实践体验活动。首先是走进文本,触摸创作初心、触碰作品内核;其次是走出文本,收获一段生命感悟、迸发一份成长力量。两方面的联结点是创作初心和文本内核。实践中发现,聚焦细节、换位思考、多元思辨,可以较好地诱发阅读共...

文本解读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三题

摘要: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创作时间当在治平二年晚秋;词中“星河”之“河”释为秦淮河,似乎较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解作长江为优;“衰草凝绿”可作两重理解,以“凝绿”草衰叹往昔繁华,以衰草凝“绿”喻今朝革新。 关键词:《桂枝香&#...

文本解读 | 语文教材中姓名的内蕴与文本解读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指称某人的称谓,按照“姓”和“名”存在的四种组配模式,分为如下四类:(1)有姓有名,比如“屈原”;(2)有姓无名,比如“郭橐驼”;(3)无姓有名,比如“闰土”;(4)无姓无名,比如“大堰河”。认为姓名能体...

文本解读 | 弃妇、弃官与生命觉醒

摘要:叙事诗名篇《琵琶行》(并序)在塑造琵琶女和“我”的诗歌形象时,正诗与诗序的遣词存在多处差异,对此进行比较并作特定的社会文化分析,可以判断琵琶女是诗人精心塑造的弃妇形象,以此关联起“弃妇”与“弃官”两个互为映衬、具有隐喻关系的重要诗歌形...

文本解读 | 不止凶残:鲁迅小说群中乡村上层人物分析

摘要:以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丁举人为代表,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等辩证思维分析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等级制度和基层政府等,深刻认识封建时代乡村社会上层人物的出身、圈层、利益、权力,以及凶残的本性,掌握封建社会“吃人”本质背后基于对立统一规律...

文本解读 | 康大叔的身份与作用

摘要:鲁迅小说《药》中的康大叔并非杀害夏瑜的刽子手,而是依附于胥吏鱼肉百姓的“白役”。正因为他是沟通胥吏与民众的桥梁,所以才会成为《药》中联结明、暗两条线索的关键人物。由于鲁家受科场案影响极大,因此,鲁迅先生对这类人印象深刻,并进而在《药》...

文本解读 | 空间规训与另类反抗

摘要:长久以来,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是道德作风上的伤风败俗、狡诈、自私、爱好老来俏的农村妇女形象。通过空间权力理论透视,三仙姑作为被规训的女性主体,是一位身处新旧时代交替中的边缘人物,同时也是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受害者与参与者。...

课堂教学 | “用”好这个例子

摘要:用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与新课改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以《说“木叶”》教学为例,基于这篇学术随笔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用好教材的策略有:用它来品“味”,用它来补“白”,用它来示“范”,用它来质“疑”,等等。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

课堂教学 | 初中语文审美体验教学实施路径

摘要:审美体验是通往深度学习的必然之路,语文教学应努力从审美视角出发,构建教学内容进阶的整体意义,探寻引导点拨价值,强化文本情境营造,优化审美体验活动,在主题式、阶梯式实施路径中,拓展教学广度和深度,建构富于美感、洋溢生命气息的语文课堂。 ...

课堂教学 | 寻根·融通·启新

摘要:“寻根”是寻广西本土优秀文化,通过开发“寻根”小学古诗文广西本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甄选优秀的广西地方诗文、南宁白话等广西本地优秀文化,“融通”于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打通小学古诗文教...

课堂教学 | 《促织》《变形记》的背景导入和文本对比拓展研究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促织》与《变形记》是极具拓展价值的经典文学作品。在背景导入拓展方面,分析《促织》封建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的玩物之风,以及《变形记》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异化,为理解文本营造情境。在文本对比拓展方面,从主题和人物两个...

课堂教学 | 基于新诗“三美”主张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摘要:教学中运用闻一多先生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诗“三美”主张,采取“1+X”的办法,来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诗歌是一条有效路径。学生在新诗“三美”主张的理论支撑下,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综合实践等活动,可将语言理解与运用、...

课堂教学 | 小学语文依证思辨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凸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性,着重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深化其阅读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内核是思维发展,思维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活动。以《...

课堂教学 |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变革,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尤为关键。本文聚焦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阐述具体的实施策略:精准分析学情,分层制定阅读目标;拓展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

课堂教学 | 在诵读中走进经典古诗文

摘要: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结合《赤壁赋》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文章从教师要有较为深厚的诵读功底、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在反...

考试与评价 | 基于答情的语文主观题高效讲评的实践路向

摘要:当前学生主观题作答情况不容乐观,很多教师不知如何高效讲评试题。为此,本文结合近年全国卷高考题对题与答进行深入互动与变式探究,通过一问数思、一题数编、一答数变的方式,认清答题方向,廓清答题路径,优化答题成果,最终提高试题讲评的实效性。 ...

写作 | 初中写作教学的过程化审视与策略优化研究

摘要:通过师生问卷调查对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写作教学过程化已得到广泛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学生依旧面临构思困难、缺乏素材等问题,而教师则存在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安排及评改效率低下等挑战。为应对这些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深化过程...

语言 | 《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竞走”释义商榷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竞走”在教材中被注释为“争着跑过去”,这一释义并不恰当。通过对上下文语境以及同时期古汉语用例的分析,文章指出其中的“竞”是表示“都”或“全部”义的总括性副词,相应的“竞走”应解释为“...

语言 | “假寐”释义研究

摘要:人教版七上《狼》中的“假寐”一词注释为“假装睡觉”,有误。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先训释“假”的本义,再将《聊斋志异》中“假寐”例句进行归纳,并参照同时代书籍中“假寐”用例佐证,从而得出“假寐”应训为“打瞌睡”“打盹儿”。 关键词:假寐...

语言 | 中职语文中古诗词的语用价值探索

摘要:本文紧扣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以《诗经》二首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其语用价值与实践路径。在语用价值方面,从语文学习层面来看,古诗词是融合多元语用能力培养的关键载体;从课程内容角度,结合“三大文化”学习内容占比,古诗词凭借其承载的厚重文化内涵...

经典案例 | 探寻初中文言文教学路径,达成教学最有效化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教师依赖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导致文言文教学长期低效。为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曹刿论战》教学为例,通过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深度探究、拓展阅读等环节层层...

博硕论坛 | 韵语识字的传统经验与当代构想

摘要:我国古代传统识字教育大多采用韵语识字的方式,在教材与教法方面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20世纪以来逐渐没落,至20世纪80年代再度重提。借鉴古代韵语识字和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韵语识字实验的经验,可以为当代识字教育提供教材层面编写形式和编写原则...

博硕论坛 | 基于新高考的高一文言文倒装句式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文言文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思维能力、审美感知力和文学认同,在语文教学和高考中都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高中生在文言文阅读时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古代汉语理解思维能力偏弱等问题,文言文倒装句式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难...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