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拟制能力与命题技术研究

作者: 张永璟 陈婷

张永璟,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文艺争鸣》《学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广东省社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与教育部项目多项。出版专编著《文体创新一百年》《应用写作通论》《实用公文写作通释》《行政公文写作通解》等。十余年来,一直担任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组副组长,主笔作文评分标准与细则一应文案工作;有十余篇关于高考作文评析文章刊发;系文学院国培省培首席专家、华南师大高考研究院语文科首席专家;著有《语文学科高考内容改革评价体系与命题研究》。

摘要:从高中语文试卷拟制能力与命题技术研究进一步展开,强调高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测评与评价能力的成长,并对试题优劣、命题技术等方面进行专业分析,再以高考作文对考生应试能力的考查、命题考查方向、高考语文“下水作文”井喷现象的解读等为例,分析试题的命制到学生的学再到教师的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和转型,助力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拟题能力;命题技术;专业能力;下水作文

陈婷(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张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本次访谈。两年前参加您负责的广东省“新强师工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高中语文培训项目,真的是受益匪浅。您现在也一直在负责高中语文培训项目,您觉得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最需要成长的是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张永瑕:高中语文教师最需要成长的是测评与评价能力。教、学、评一体化,评位于最高阶,用评对教与学进行“降维打击”最实用、最管用也最好用。事实也证明,会命题、能把题命好的老师,他的教学能力肯定也是最优秀的,“毕其功于一役”,这话一点儿都没错。

评,为什么位于最高阶?如果用“本源性”理念看待测评能力是高阶能力就更为透彻。中国古代的科举取士,它的教学权在民间,但测评权在官方,产生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的主考官都是地道的官方背景甚至皇帝本人。当代教育把测评的权力合并到教学当中,由教师及其所在组织机构承担,所以大家对于测评属于高阶能力、高权重权力认识不够,习焉不察。

我负责高中语文培训项目强调测评并将它单独“拎”出来培训,一是强调这个专题的重要性,二是让“本源性教学法”的应有之义“回到”众人面前。如果说这是创新,那也是通过溯源的方式来创新即通过“创旧”的方式来“创新”。

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就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回答记者提问,其中就提到了要让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什么是“好学校”?就是教、学、评三个方面都能做“好”的学校才能叫“好学校”。它要维护好包括家长、学生等利益攸关方在内的核心利益、核心关切、核心期盼,否则就不能叫“好学校”,就像那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教书育人,千头万绪,到底如何抓起?结果导向、目标管理应该是一种彰显时代精神的科学治理方法。教师通过培训习得测评与评价能力,他们就能很好地维护学校、家长、学生的核心利益,“好学校”的声名就会不胫而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若是在科举取士的时代,如果教师没有维护家长、学生的核心利益,他就会连生活都难以为继。也就是说,私塾先生的本源动力就是要将所教与所考作强相关、正相关思考与实践。《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叫《叶生》的小说,说的就是私塾先生猜题、押题都押中的故事。“本源性教学”古人也在用,我们当今赓续它,无可厚非,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它。

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师最需要成长的是测评与评价能力,这也是“上面有要求”的题中之义。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特别强调,“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我们的培训重视测试评价能力的培训其实就是“对着红头文件办事”。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他们的测评能力存在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一就是“抓到篮里便是菜”,万物皆可考,即老师不知道哪些题目可考哪些不可考,因此“渣题”“渣卷”层出不穷;其二就是考试的结果就是打分,缺乏过程评价的科学性。打分属于“结果评价”,简便易行但滋生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它无法科学诊断出学生的认知是在哪些环节、哪个层级出了问题,是“记忆、理解、运用”出了问题,还是“分析、评价、创造”出了问题?所以《方案》直截了当地说了要“改进结果评价”;其三是测评能力还停留在“考知识”的水平上,对“考能力考素养”知之不多,与时代的需要、科教强国的需求格格不入。职后培训,就要看到这一块必须加长的短板。

“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知行合一。12年来,我主导的培训就是这么做的;能得到大家的配合与认同,十分欣慰。只要指导思想对了,久久为功是可以期待的,星光不负赶路人。

陈婷:非常认同您对语文教师必备能力的解读。老师在负责高中语文培训项目中,“试卷拟制大赛”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的始终。还记得您当时说,作为培训活动,唯有“试卷拟制大赛”才能更好地彰显其质量。为什么您如此重视高中语文教师的试卷拟制能力呢?

张永璟:这个问题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让纳税人的钱少花“一点”、让考生的分数再高“一点”。

第一点是我们的培训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阶段性成果,这个成果要有高显示度、要有较大的实用价值。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颁发,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这些红头文件都强调只要是使用了财政预算的经费,就一定要有绩效考核、要用得其所。我们的培训经费每一分都出自财政预算,所以要主动对标进行培训,务必在出绩效、出实效、出“疗效”上下功夫。

命题的要求之所以那么苛严,就是想通过产生阶段性成果,对得起为我们提供培训费用的纳税人;有了四五套高质量的模拟题,大家就可以少到市场去购买一些模拟题,为纳税人开源、节流、省钱。

第二点就是通过制卷,最终达到教学评能力提档升级的“一劳永逸”实践目的,即知道用命题为教学导航、赋能;这样做就可以做到一举六得——得教学之法、拟题之法、组建命题团队之法、合作共事拟题之法、开源节流之法、精拟参考答案之法。短短的两周培训,抓住了这个关键节点,就找到了培训杠杆的支点,用它可以撬动语文教学的顽瘴痼疾。

“试卷拟制大赛”还是培训时间管理的创新之举。有了这一环节,参训老师就必须把所有课余时间都全力以赴投入其中,才能有可能顺利完成;这样,培训的时间就不会浪费一分一秒。

“试卷拟制大赛”还是语文教研团队建设的创新之举。组建小组,分工合工、一磨二磨三磨四磨定稿等等走程序的过程,也是组员砥砺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习得,不仅是专业能力的习得,更是教学能力的提高,并可以迁移到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利好多多、受益多多。这是职后业务成长的重头戏,再难也要安排。

命题培训是最划得来的经济账。一般的培训,职业技能的增长是线型的,但是命题培训是指数增长、脱胎换骨似的,所以我格外重视。

正因为我格外重视,所以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下水示范。十余年来,我的示范试卷有50多套了,我对标国家真题的自然属性、学科属性、统计属性,力求做到“高保真”、零瑕疵、零差错、高质量。我对自己的示范卷,还是比较满意的。

“为什么如此重视高中语文教师的试卷拟制能力呢?”我的其内生动力就源于此。

陈婷:试卷拟制能力,确实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很佩服老师的毅力与恒心。但是命制一套试题,确实不是一件易事。您认为应从哪些层面判断一套高中语文试题的优劣呢?

张永璟:很简单,六个字:对标、对表、顶格。对标有三层意思,对表有两层意思,顶格有三层意思。

所谓的“对标”要对三个“标”:“标一”正国级有关文件,比如上文提到的《方案》,再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受国务院委托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所作的《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2023年10月21日);“标二”副国级有关文件,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这个文件是“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而制订的文件,十分契合命题者的命题需求;“标三”就是教育部关于教学评的相关文件与规章制度,此类行业的规章制度,要一件不漏、一字不漏地精读。

为什么要如此提高“政治站位”而后命题?因为高考是国家事权;要充分意识到测试与评价素养的养成,单有条条块块的认知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有高质量的“政商”才能把测评与评价做好。

怎样才能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命题“内容效度”的零风险?建议大家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四卷精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精读。

对表,第一个要对的表就是“多维细目表”,第二个要对的是《学业质量水平》表(普高《语文课程标准》第36-39页),这两个表是语文教学、测评的刚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语文测试的专业性、科学性、学科性尽在其中,它与前文的“政治性”遥相呼应,互为表里。“内行看门道”看的就是这两个表。

顶格,就是对照国家真题的三个展性——自然属性、学科属性、统计属性有样学样,亦步亦趋;久而久之,自己就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国家队的命题水平,就远离了“渣题、渣卷”和鱼龙混杂的江湖。国家真题的分析与评价在《中国考试》与官网中应有尽有,它们是职后拟卷能力突飞猛进的导航图与大沙盘。

陈婷:老师对试卷命制的定位真的是非常之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命制一套试卷不是随便之事。还记得老师之前开的讲座曾专门讲过《双向细目表的显与隐——兼谈如何依“表”析题与命题》,真的是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并让我们真正做到对命题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知。相信您在高中语文命题技术方面一定也有非常宝贵的经验,能不能也借此机会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张永璟:双向细目表,的确很专业,它是语文教师成长特别是命题素养提档升级不可回避的“出师表”。虽然它也需要不断地优化与完善,但是目前来说它的科学性是无可置疑的。我们常说“科教兴国”,“科”是在“教”之前的,因此,在命题时也一定要把“科”挺在前面。

它的“双向”指的是一纵向一横向,纵是指知识维,它包括事实性知识、记忆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折射到语文上就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横是认知操作维,一般来说有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国办发〔2019〕29号”文提到过,“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高校要选什么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讲得很周全、很清晰,如果能将双向细目表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结合起来看,就会更加清晰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我们选人,还可以帮助我们平时怎么教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优化评价是有力、有用的杆杠支点!

要说高中语文命题是一项技术活,这个说法也对。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它:顶天立地、三无一有。

命题的技巧,除了“顶天”(按照红头文件办事)之外,还要“立地”。“顶天”就是前面提到的“政商”要高,要落实落细国家事权;“立地”就是要接地气。初中的6本语文教材及其后面的练习,高中5本教材及其后面的练习,都是“地气”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考结合”、平战结合的荦荦大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