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路径探索

作者: 沈少楠

数智赋能: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路径探索0

摘要:2024年新修订统编教材以“整本书阅读”代替“名著导读”,彰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体现了该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导向。分析整本书阅读情况数据,可以为阅读与教学指明方向;利用人工智能,能够精准测评并提升阅读成效。《西游记》中的女性角色极少为师生所关注,本文试从《西游记》女性专题阅读视角切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支持,进行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的整本书阅读实践。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数智赋能;《西游记》女性人物

2024年新修订统编教材将原本的“名著导读”板块更新为“整本书阅读”,从教师“导读”走向学生“阅读”,强调了学生需要进行整本书阅读,而教学与测评也需要针对整本书进行考察,因此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数据分析,可以更清晰地探知师生整本书阅读情况,为教学与阅读指明方向,改变碎片式教与读的现状。而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则可以提供精准的测评平台,为评价和提升阅读成效助力。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将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要素镶嵌在神化、幻化的故事和丰富典型人物背后。作为新教材12本整本书阅读书目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一直是明清古典小说阅读与研究的重点。但相较于《水浒传》等同期名著,《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关注度一向较低。

数据分析和AI作为清晰高效的手段,可作为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助力。于《西游记》女性专题阅读而言,也应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以下是笔者对此的实践。

一、集纳数据,分析整本书阅读现状

为了更好地实施“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需充分详尽地把握学生的阅读现状和教师的教学现状。以下将从数据分析角度具体阐述调查分析阅读现状的过程与结果。

(一)明确调查方法和目的

整本书阅读前,利用问卷星等数据分析平台,对一些可以进行直观统计的问题进行数据调查;同时也利用课前任务单等传统的前测方式,对部分理解性问题展开调研;也使用青湖悦伴等AI阅读平台实时监控学生阅读情况,包括阅读量、阅读速度、读后感悟等。合理有序、层层深入地将现代化技术支持和传统书面反馈模式有机融合,精准体察《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学生阅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了解阅读、教学实情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和AI呈现的结果确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实施更贴合实际的阅读活动,研制更行之有效的评价工具,促进“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切实落地。

(二)分析阅读现状与问题

为了解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样本为笔者所在学校628名七年级学生。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的女性人物有所关注,但基本都停留在表面认知,并没有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透视女性人物形象及作者的女性观。且因为多数学生并未养成查补作品时代背景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对吴承恩的女性观并不了解,或不曾思考这个问题。故此,进行《西游记》的女性专题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教师教学现状同样值得注意。笔者调查所在学校和兄弟学校共100位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现状。由结果可知:一线教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几个常规视角,对于女性角色这类次要人物的关注度较低。开展《西游记》女性专题阅读活动,可以填补许多教师在这一领域的空缺。

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与效果较为困难,部分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也常常忽视阅读的过程性评价。

二、统整数据,制定专题阅读目标

以真实数据所呈现的阅读现状为基础,确定合情、合理、合规的阅读目标。以下从新课标及统编教材要求、学生学情和选题价值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规范性依据:新课标与统编教材

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相关内容中指出:“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基于该要求,此次女性专题阅读实践以评析女性人物为主要目标,学生在文本阅读后形成阅读体验,对人物进行观点性评析。

此外,新修统编教材提出:“阅读《西游记》时,可以把精读和跳读结合起来。”以上阅读策略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中已具体学习。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运用跳读策略聚焦分布于作品各个回目的女性人物;而后精读相关文段,品味文字背后的深刻意蕴。

(二)基础性依据:学生学情

前测数据显示,学生对书中女性角色的关注度较低。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部分学生都习惯性忽视女性生存状况。多数学生认为女性角色的存在仅是为师徒四人提供更多的“难”,这落入了统一性概念的窠臼。于整部小说而言,女性角色虽是具有显著共通性的次要人物,但统一性中仍体现着独特性。学生需打破常规认知,对人物进行思辨性解读。

另一方面,学生对明清时期女性生存状况了解不深,且个人生活体验匮乏,对某些女性角色的人生选择难以全然理解。如:有学生认为唐僧母亲殷温娇的自杀体现其性格冲动,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执着追求则体现了她的自私自利……这些认知均体现了学生因时代背景知识的空乏,对女性人物产生了错误认知。因此,需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置于特定的时代环境进行评析。

(三)拓展性依据:选题价值

女性专题阅读可以呼唤学生对女性角色的关注,也借此探知小说次要人物不容忽视的价值。这既是对吴承恩女性观的一次透视,也能更清晰地体察明清时期女性艰难的生存环境,以此提升学生对作品中女性和生活中女性价值的关注度。

除了文学阅读,该专题实践也是实施“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粗浅尝试。要深探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需要学生补充明清史学的背景知识。以文学作品阅读推进史学的学习,也用史学知识为文学理解奠基。同时,关注女性生存状况,肯定女性独特价值,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也是近年来社会学重点关注的话题。文学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学的独特视野,社会学的认知也能为文学阅读开拓更广袤的理解空间,以此打通学科互促脉络。

三、人机协作,智研综合评价工具

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第四学段教学提示中指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为依据进行评价。”并提到:“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突出表现,能展现学生复杂多样的过程性表现。故教师在设置相关阅读活动时要设置综合性评价量规,以记录和衡量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性特质,深入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AI技术支持则可以在评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提高评价的效度与信度,也提升整书阅读与成果释出的效率。

(一)分析AI范例,生成评价量表

学生精读作品后,对女儿国国王、百花羞、殷温娇、白面狐狸、白骨精、罗刹女、玉兔精等女性人物进行评析。首先由AI助手平台生成大数据对女儿国国王的评价。

编辑文字向AI助手提问:

请你评价《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

AI助手回答的主要内容如下:

女儿国国王是《西游记》中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她美丽多情,聪慧灵秀。因从未见过男人而对唐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愿意以一国之富招唐僧为王,自己情愿与他做个王后,这展现了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自主自由的个性特征。然而,境内妖怪横行,社会治安混乱,有强盗、黑恶势力,甚至发生强奸杀人事件,而她却似乎对此无能为力,或者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见其治国之才不足。总之,她大胆追求爱情,不受传统束缚的个性特征,与现代女性的自主自由观念不谋而合。同时,她的美丽和气场也让人印象深刻,成为了《西游记》中一个难忘的角色。

AI生成初步结果后,由学生自由对评析结果进行评价。学生认为,AI的可取之处有:人物形象分析丰富多样,分析时结合具体的文本依据,对人物进行了总括性的评价。但也有学生指出,书中有女儿国“不亚中华之盛”的描写,可见国王并非全无治国之才;且结合明清时代背景,该女性人物形象虽有一定进步意识,但其愿将王位相让,自降身份为后,可见其独立性不足,根本上还是认为女性附属于男性,仍落于时代女性悲剧之窠臼。

结合AI范例和学生评价,师生合作评析女儿国国王,明确评析流程,梳理评析思路。而后由小组讨论,分析合作共构的范例,探究人物评析的思维脉络,并从评析依据、人物形象、时代背景、总体评价等四个维度建构基础性评价量表。既要将作品中的具体内容作为依据,有理有据地评析人物;也要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人物评价,体现圆形人物的特征。此外,更要注重人物所处的特定时代,给出时代背景下的人物评价。最后,对人物进行高度概括性的总体评价,以体现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将以上评价维度与评价细则输入AI评价系统后台,以备后续评价使用。

(二)聚焦反刍重审,优化AI量规

经个人思考和小组探讨,发现AI初始评价标准容易评价角度残缺或杂糅,故依此丰富初始评价量表的评价维度。如在分享过程中,个别小组在人物评析时存在思路不清的问题,故添加“分析思路”维度;小组讨论时发现执笔者语言使用存在问题,故添加“语言表达”维度。此外,初始评价量表评价细则的表述比较笼统,AI进行评述时存在标杆不清的情况,故学生结合实践,将各个维度的评价细则都进行了具体合理的优化。

经过评价维度的扩充、评价要求的细化,优化版的评价量表不仅可以在本阅读主题活动中对女性评析文字进行评价,也可以在后续人物评述文章写作时使用,更可以推广到各类小说人物评析的范畴。学生经过“建构-迁移-运用-拓展”的过程,基本形成小说人物的一般评价模式。

(三)注重多维融贯,拓展评价场域

阅读实践注重自我、小组、教师、社会等多主体评价。学生在进行人物评析后,自行评价得失之处,再由AI进行细致评价、打分。根据AI的精准点评,寻找文本的增量点,实现提升。还可将AI生成的相关人物评价作为对照,选择性补充自己的文本。此外,提倡学生寻找社会评价。《西游记》普及性高,学生可邀请家长对人物评析文字进行评价,并与家长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再次完善人物评析。另鼓励学生将修正后的人物评价以带话题的方式发布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由更广阔的网友群体再次评价。多次评价,多次修正,实现以评价促优化。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和多角度人物评析都是常规的人物评价方式,属于基础性维度。而结合时代背景则深化了评价维度,强化“将人物置于时代之中进行评价”的观念,以此观隅反三,融会贯通,可将这一观念推及广泛的古典小说阅读范畴。此外,对人物进行总体评价既要求学生对人物特性有总体把握,也需结合作者思想,充满思辨意味,指向高阶思维。

“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学生可以结合评价量表自主进行过程性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探究时,也可结合评价标准互提修改意见。且制作人物评析内页卡片只是中间步骤,后续有写作人物品评文章等进阶任务,由易入难,过程性评价为可视化成果服务。此外,最终结果呈现的是人物图册和人物品评文章,两者均设置成果性评价量表,由AI进行精准点评并指导修改,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融合。

四、多科共生,推进评思阅读实践

从课型阶段来分,本实践案例属于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也称读思课。旨在鼓励学生参与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一)设置情境任务,激发阅读兴趣

《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需以明清史学为基础。但若仅进行专题讨论,学生可能会因为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而参与度较低。为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创设以下情境:

《西游记》塑造了各色各样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19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导演杨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尤为重视,可见女性人物的重要性。为更深入了解其中的女性形象,也借此探视吴承恩的女性观,我们来制作一本《西游女子图鉴》,对《西游记》中的女性人物投去更多关注的目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