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视域下的现代短诗创作
作者: 费毅诚 黄丽君
摘要:尝试进行诗歌创作为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在提升学生文学审美素养上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诗歌创作由于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成为课堂教学的漏点,本设计以《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两首课内诗歌为学习资源,引入陌生化的诗歌创作文学理论,巧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诵读、鉴赏与创作中培养对文字的一种感觉与灵性。
关键词:诗歌创作;陌生化;真实情境
【设计背景】
教材分析: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有关于学生尝试新诗写作的要求和建议,囿于诗歌创作对教师相关素养的要求以及单元教学进度的压力,当前一线教学中,很少有老师会尝试去引导学生写诗,偶有涉及也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本设计引入了诗歌手法陌生化中词语混搭、官觉错位、分行建构的理论,可以较好地解决诗词创作教学教师指导泛泛而谈、学生创作过渡自由的问题,同时,以课内《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为学习资源,同样可以加深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反哺教材。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于新诗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完成“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的学习任务,但是囿于缺乏创作理论的指导和创作经验,对于“结合本单元诗作,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青春岁月”这一单元学习任务往往避而远之。本课例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来解决本单元学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目标】
1.梳理《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中的意象,感知其中意蕴。
2.结合课内外诗句,认识并掌握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三种方法。
3.学会运用语言陌生化的三种方法鉴赏与创作,领会其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校诗社公众号“诗歌王位与太阳”要发布最新一期的原创学生诗歌作品,由于收到的来稿太多,老师一时间无法挑选,特聘请同学们作为诗社公众号的小编。希望通过对小编们诗歌创作陌生化技法的培训,帮助老师挑选出本期要发布的作品。同时,借助挑选诗歌的这个过程,鼓励同学们尝试创作诗歌,投稿下一期公众号。
二、引入原创诗歌,感知概念
展示孟鑫龙同学创作的小诗,请学生谈感受。
阳光正好/想做一条咸鱼/晒过这面/再翻一面/积淀下阳光的香气/散发出浓郁的闲适。(《咸鱼》孟鑫龙)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现代诗写得好不好?说出理由。
总结大家的观点,大家都觉得写得好,因为读上去很有趣,作者居然想做一条咸鱼,而且是可以翻身的咸鱼,可以散发浓郁香气的咸鱼,非常的陌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验。
这种新奇感在现代诗歌当中十分常见,许多现代诗歌为了追求反常,在语言运用上喜欢刻意营造陌生感,这就是语言的“陌生化”。作家王安忆这样阐述这一概念:
PPT: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使那些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在结构上,要使那些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王安忆《漂泊的语言》)
三、品读鉴赏诗歌,探究方法
自主阅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思考: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有哪些?各有怎样的作用?
(一)词语混搭陌生化
课外示例(PPT):
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粒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何立伟《白色鸟》)
解读:描述汗水滴到地上用的不是“流”“淌”“掉”“化”等,而是“种”,这种陌生化的动词处理,一反常态,却又非常契合语境,由此让读者联想到一粒粒晶莹的汗珠滴到地上就像种子种到地里一样,细细品味,还可以感受到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意蕴。
课内品鉴: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雪莱《致云雀》)
解读:轻云给人一种柔和、缥缈、纯洁之感,此处却用“烈火”这一浓烈的词语修饰轻云,一反常态,却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云雀如火焰般的毛色、以及腾冲之上的急切之势,同时和下句的蔚蓝形成一种鲜明的色彩对比,新奇而又贴合意境,让人印象深刻。
总结:词语混搭陌生化是指突破常规,摒弃惯用的词语搭配方式,通过词类活用,前后冲突等方式使词语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制造出一反常态而又契合语境的特殊效果,从而激起读者新的视觉享受,产生独特的审美愉悦。
(二)官觉错位陌生化
课外示例(PPT):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穆旦《春》)
解读:此处诗人不填“花草”等实物,而是用了“欲望”,这是从实体到抽象的过程,也是语言陌生化的过程,这种奇特的搭配,不仅赋予了园中生灵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暗含了一种理性的生命克制,就如同作者二十岁想要肆意张扬却又苦闷焦灼的青春。
课内品鉴: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
解读:此处诗人运用了通感手法,把云雀的歌声比作利箭和灯塔,化听觉为触觉,搭配新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雀歌声的穿透力,如明灯般在晨曦中黯淡,也写出了云雀在清晨鸣叫的习性,并将这一鸣叫渐歇的感觉诗意化。
总结:官觉错位陌生化是指用修饰某一感官的修饰语去修饰另一种感官,它既可以使感觉转化,有时候还可以使得虚实转化。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官觉错位都是常用手法,它可以使诗歌意象更为活泼,产生新奇效果。
(三)分行建构陌生化
课外示例(ppt):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
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解读:本诗的结句,诗人特意将“提心吊胆的春天”中间断开,使“春天”单独成行,使得美好的春天带上一种孤零零的味道,强调突出诗人内心对“不在春天被抛弃”的渴求,这种在爱情里提心吊胆的卑微姿态,读之令人动容。
课内品鉴: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解读:此处诗人将本该连缀的一句“大自然赐予的快慰”隔断,使得宾语“快慰”单独成段,强调突出了诗人凭借着强大意志力征服自然的一种喜悦,以及对自然界渺小的生命包含强大精神动力的一种欣慰之情。
总结:分行建构陌生化是指把本来意义完整的一句话断成两行,使需要强调突出的内容单独成行,独立凸显,从而造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结构之美,同时营造一种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四)结合以上所学补全“现代诗歌陌生化一览表”。
四、发布真实任务,品评佳作
《咸鱼》的作者小孟同学是我们学校滨湖诗社的一员,诗社里像小孟一样会写诗的同学很多,正好我们诗社的公众号“诗歌王位与太阳”要发布最新一期原创诗歌,但是来稿太多,我作为编辑一时难以应对,所以我聘请你们做我的小编,请大家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帮我挑选。
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诗歌,从来稿中挑出一首作品,并进行点评。
1.同泣
抽屉里的纸巾
对着课桌
述说着
一棵树的悲伤
(滨湖诗社:顾倾昊)
2.反差
寒冷的寒假
却是我们的春天
在温暖的屋檐下
和作业一起
冬眠
(滨湖诗社:顾佳怡)
3.爱鱼人士
鱼儿真是太可爱啦
我提议:不吃鱼肉
只喝鱼汤
(滨湖诗社:谭智文)
4.并盖
咬紧牙关
在阴暗的角落
默默守护着
城市的每一个
伤口
(滨湖诗社:李磊)
5.水壶
在云遮雾绕里倾诉
“呜呜呜”“呜呜呜”
一定是开水烫伤了屁股
(滨湖诗社:王乐迪)
6.破镜
你和我的故事只要够深亥
就没有必要最圆满
(湖州五中:姚睿心)
7.第五节课
食堂
勾引着辘辘的饥肠
教室
囚禁着饥饿的豺狼
铃声
救赎着贪婪的欲望
拖堂
泯灭了教师的光芒
(滨湖诗社:胡陈妍)
8.雪
哪里是晶莹的冰霜
分明是孩子眼底的光亮
(湖州五中:沈佳蕾)
9.笔芯
黑色的海洋
在知识的蒸发下
只剩下骨架
(滨湖诗社:胡倩)
10.陷落
你是黄昏写给黎明的信
是暗夜里划破天际的星
是落日弥漫的红黄
是天边透亮的光
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形容
(滨湖诗社:鲁瑶宇)
11.蜀道难
磨牙吮血的动物
如今过得
比人还难
(滨湖诗社:王楠楠)
12.结局
勤奋,换来
慧当您绝顶
反之,则迎
一懒众衫小
(滨湖诗社:王楠楠)
点拨:1.“述说”拟人化。2.“寒假”“春天”“冬眠”词语混搭,矛盾冲突。“冬眠”分行建构。3.结尾反讽。4.通篇拟人化,“伤口”分行建构。5.拟人化,“烫伤屁股”用词可爱,陌生新颖,联系生活。6.语意转折。7.拟人化,比喻新奇,联系生活。8.感官错位,“冰霜”“光亮”化实为虚。9.比喻新奇贴切,寓意深刻。10.用词清新,结句优美。11.语意反差,暗含讽喻。12.皆音双关,搭配新奇。联系生活。
……很好,各位小编也都给出了入选理由,表达能力也非常不错,本期公众号需要推哪几首我心中基本上有底了。非常感谢大家!
从大家的鉴赏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陌生化手法对于现代诗歌语言美感的提升作用,但是,其实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就是锤炼字词的技巧。但是字词哪怕锤炼的再完美,一旦离开生活的沃土,最终只会成为一堆空洞的辞藻。所以我们不能为了陌生而陌生,这样的语言就过于哗众取宠。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来自生活,我们的语言需要技巧,更要有对生活的关照。
五、汲取生活养分,创作短诗
老师也选取了和同学们学习生活相关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结合这堂课学到的诗歌创作方法,当堂完成一首小诗。(选择其他有所感悟的主题亦可)
(投影呈现) 考试 泡面 铃声 作业 夏天 母亲 老师 食堂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1.妈妈是个小偷/明明是我的哀愁/怎么就成了她的皱纹(归梓豪《母亲》)
同学点评:归同学开头就用到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妈妈是小偷”的表达非常陌生,吸引读者兴趣,原来偷走的是我的哀愁,恍然大悟,为之动情。
2.夏天躲进了/一碗冰镇杨梅汤/白瓷冰块哐啷响(俞晶滢《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