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X"群文阅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
作者: 梁霞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1+X”群文阅读模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提出精选教学内容、强化主题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情感共鸣,以及拓展课外阅读、深化爱国情感等策略,以期为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最早将“1+X”理念应用到阅读教学领域的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他建议教师在运用统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授课时,采用“1+X”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围绕课内文章,附加若干的课外阅读文章。“1+X”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单篇课文教学的局限,实现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1+X”群文阅读中,“1”代表了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X”则代表了教学的拓展和深化,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阅读教学体系,进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选取与爱国主义相关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等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先烈的英勇无畏,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教育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在“1+X”群文阅读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需要,灵活选择多篇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文章进行组合教学。初中语文资源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多篇文章的对比和联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往往受到教育政策、学生认知水平、时代背景以及文化传承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尽管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已编入《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经典的爱国主义篇章,生动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但相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而言,这些篇章仍显单薄。例如,关于中国抵御外侮、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事迹,或是近现代史上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教材中往往只能选取有限的几个片段进行呈现,这导致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党史的厚重。因此,如何拓宽教材选择的视野,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成为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时,可能会不自觉地陷入传统讲授方式的窠臼,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一篇关于革命历史的课文时,一些教师会直接朗读课文、解释生词、概括大意,然后列出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条理清晰,但缺乏生动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由于缺乏多媒体资源、历史文物图片、影视片段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能无法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历史的真实场景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从而难以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共鸣。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阅历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全面理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历史背景知识,而难以深入体会爱国主义教育的精髓。例如,在学习关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课文时,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国家主权不可侵犯”“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等知识点,但对于这些原则背后的历史渊源、现实意义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却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由于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学生在面对相关问题时,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他们可能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去回答问题,而无法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学习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课文时,一些教师可能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解析、对词语的讲解以及对应试技巧的训练上,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那段革命历史背后的崇高,去体会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却显得力不从心或干脆忽略不计。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层面掌握一定的内容,但难以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更无法让他们从心底里萌生出对祖国的热爱,从而难以形成真正的爱国情感。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让所选文章能够鲜明地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在选取文章时,既要注重历史的厚重感,也要兼顾时代的鲜活度。一方面,可以从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筛选出那些反映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经典篇章,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背后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等,通过深入解读这些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入那些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现代作品,如描写当代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各行各业杰出人物奋斗历程的文章,如在教授课文《邓稼先》《太空一日》时,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为了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师需勇于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便是其中之一,它能够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再现英雄事迹等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解《老山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跋涉、与群众的互动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军战士的英勇。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红军战士的一天”“我与红军的故事”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主动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疑惑和感悟。可以定期组织讨论会,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深入思考爱国主义的内涵。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辩论中学会尊重他人、理性表达。教师还应注重情感引导,通过讲述那些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或是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挚的情感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如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可以通过参观烈士陵园、观看纪录片等活动,结合情感引导,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敬仰。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让这颗种子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课堂教学之外,课外阅读是深化学生爱国情感的另一片沃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为他们精心挑选一系列优秀的爱国主义读物,这些读物可以涵盖中国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传记、现代国家建设等多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读物,如《抗美援朝战争史》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牺牲。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讲述书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分享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也可以探讨如何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探索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以及拓展课外阅读等多种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深化对“1+X”群文阅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