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文范例的写作教学策略

作者: 许文 边萌萌

基于课文范例的写作教学策略0

摘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读写未能有机融合、作文训练缺乏渐进性问题,提出基于课文范例的写作教学策略:从教材编写体例和编写理念来选择读写结合点,用好课文范例支撑;捕捉读写训练点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围绕教材编排特点设计结构化写作任务,构建作文教学的序列化。

关键词:范例写作教学;读写结合;序列化

读写结合,以读导写,是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写作是当前写作教学的基本路径。然而,经调查发现范例作文教学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课文范例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利用课文范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联系不紧密。第二,写作教学多局限于课本单元写作训练,或是单元试卷中作文题,设计写作任务比较随意,忽视了前后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没有形成完整的训练链条,循环往复的渐进性不强。经研究,形成如下观点:

一、根据单元编排体例,明确课文作为范例的教学地位

从单元编排体例来看,每单元均参照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到习作的顺序展开。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根据王荣生教授的观点,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说明单元习作“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的例子,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语文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但是,感知教具并不是教与学的目的,其目的是要通过教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为学生习作提供全方位的示范,无论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等方面,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但全方位示范并不等于要全方位借鉴。“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实质。”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习作目标和学生习作需求选择“特定的侧面”或“特定的点”作为“例子”,帮助学生感悟、积累某一方面的习作经验,突破习作难点,这也是范例作文教学的含义。“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编写理念。这就启发我们,范例作文教学要有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兼而顾之,而是要有所限定、有所聚焦,根据习作要求和具体学情确立好特定的学习“例点”,以真正发挥其“例子”的功能。因此,范例的教学重在发挥其“例子”的功能。通过学习“例子”,感悟蕴含其中的习作知识、策略或原理等,提炼出“已经成形的知识”,将其明晰化,甚至变式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这是统编教材赋予习作范例的独特教学功能。

以八年级上册为例:

从中可以看出,课文范例基本都对应了一种典型的写作技巧,编排特点突出“读写结合”,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课文范例可以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文本资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还能够作为学生的写作范例,学习相关的典型写作技巧。

设置在每一单元前面指导师生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的“单元助读”也渗透着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技巧。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是以“景”为主,选编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诗四首》这些经典范例。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音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以上“单元助读”不仅深化阅读主题,让学生更好地去体验和感悟阅读;另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渗透“比喻和拟人”表达技巧学习。

教材“积累拓展”部分,倡导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设计开放、半开放式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读写结合”训练,需要学生基于对阅读文本的充分理解和感悟,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如七上《济南的冬天》课后写到: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如上示例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技巧的用法和好处,促进对文本的鉴赏性理解,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统编版语文教材不管是在编排体例上,还是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内容结合上,都为语文教师开展“立足课本,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本资源。

二、依据单元导读与写作导引,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片段训练

阅读板块的“单元导读”与写作板块的“写作导引”并非孤立存在,其中的联系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联接在一起,为教师创造性地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桥梁。“单元导读”在内容和方法指导上渗透读写结合;“写作导引”部分以阅读范文举例阐释写作理论知识。教师应充分整合课本资源,明确读写结合目标。

以八上第二单元为例,选取了《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经典阅读范文,对应的写作任务为“学写传记”。“单元助读”内容如下: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单元导读提示学习刻画人物描写的方法和品味多样的语言,也提供了四篇范例中可供学习的重点。后两篇为外国作家撰写的外国人物传记节选,《列夫·托尔斯泰》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和眼睛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代文豪的内心世界。外貌描写多用抑笔,突出了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眼睛的刻画则是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在《美丽的颜色》中,作者没有花很多笔墨去描写居里夫人,只撷取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如“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轻轻地笑了笑”“身体前倾”表现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个性气质。

后两篇题材不同,但也属于人物传记,结合“单元导读”和“写作导引”,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可确定为“学习刻画‘人’的方法: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四篇范文都是良好的“读写结合”资源载体,每一篇课文都围绕单元读写训练点为中心,通过更具体的读写训练点来抒发作者情感,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也各有侧重:

教师在进行具体阅读教学时要善于捕捉读写训练点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将写作教学目标拆分成系统的小任务群,其好处在于:一是目标小而具体,学生易于习得,提高训练成就感;二是片段写作训练时间较短,可以当堂完成,减轻习作负担;三是反馈及时,便于教师有效的点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七下《阿长与(山海经)》第3自然段至第11自然段写了阿长睡觉的姿势、要求我说新年祝福语,通过一系列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大大咧咧、传统迷信却又善良可爱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试着运用富有特点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用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写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要求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还可通过改写、仿写、叙写课文的训练方式,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作。

三、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构建作文教学序列

加涅曾提出课程与教学的序列原则,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写作研究的理论基础,在遵循写作的内在逻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序列,是初中三年作文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安排。叶圣陶指出,教语文的人和编语文教科书的人,都要弄明白究竟该教会学生哪些本领,这些本领该有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哪个该排在前,哪个该排在后,哪些该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要合理地设计出个序列来。新课标将“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为“表达与交流”,对于四个学段的写作关注点也在按照“句一段一篇一体”的序列不断提升,在写作能力上呈现出“想写一写清楚一写具体一写创意”的进阶要求。因此,构建作文教学序列迎合了课标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分步要求。

作文训练是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构建序列,指作文训练应循序渐进,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是一个分散训练重点、分布训练能力、经纬交织的合理结构。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结合教材中写作知识的逻辑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设计前后连贯、螺旋上升的写作任务,以序列化写作任务来推进写作教学,这能让无序的写作教学走向有序。

首先,应围绕单元目标和写作主题确定写作目标,构建序列框架。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写作大目标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写人和写事相结合,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再根据单元侧重点构建序列化的写作任务框架,将写作训练的要点和相关知识点细化切分。对于某一个单元而言,教师在构建序列框架时,应先列出这个单元的写作知识要点,然后设计具体的写作任务,将写作的必备方法融于序列化的写作任务中。七下第三单元以“凡人小事”为主题编选了四篇课文。四篇范例都指向人物塑造,并且强调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四篇范例总结归纳思考如何将描写人物细节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然后围绕训练点“素材如何选择——详略如何安排——细节怎么刻画——情感怎么抒发”将写作任务做系列化分解,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二“选取素材——谋篇布局——细节刻画”三个写作步骤的设计,都充分联系教材单元读写结合的特点,以单元选文为鉴赏载体,以写作话题为学习情境,整体呈现进阶性特点。教师以此来驱动本单元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化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抓住细节写人记事的关键要点,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此外,在进行序列化作文教学布局中,要善于跨单元或者跨年级的整合教学,综合性开展教学,但是在整合资源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要注意设置某个线索如写出人物的精神作为整合的主干。

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而写作是一种爆发,一种质的提升。选取课文范例都有的共同点,例如课文的写作特点、技巧、课文所讲的话题、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等,再以本单元的共同特点为基础,整合写作训练点来进行片段写作训练。以引入序列化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的锻炼学习,通过小目标的完成,向大目标走进,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