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作者: 李富林

复句和单句一样都是语法、语义相统一的结构体。语法为表,是形式;语义为理,是内容。同一语法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类型的逻辑语义,同类逻辑语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实施表达。例如单句的主谓结构中,其语义关系就有“施事——受事”“受事——施事”“话题——评论”等的不同。复句也是如此。例如:

①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

③路的左边,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这3例从语法关系上看都是并列复句,但它们分别表达了不同类型的语义。①是并立关系,两个分句的意义平行并立:“勇于怀疑”和“富于想象”是两个不同的角度。②是相反关系,两个分句的意义相反:“终点”和“起点”是一对反义词。③是相对关系,两个分句的意义相对:“路的左边”和“(路的)右边”是两个相对的角度。

正因为不同语法形式可以表达同类逻辑语义,所以不同语法关系的复句可以在不改变语义的前提下互换。例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是递进复句,去掉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就成了并列复句:“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但是,在具体的文章中,相同的逻辑语义何以会体现为不同的语法形式呢?这是语言表达需要选择的结果。因为,不同的语法形式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同一逻辑语义的不同语法形式,实际上是为表达需要而选择的不同修辞手段。例如“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是个递进复句,但去掉关联词语,在后续分句中加上“也”字,就是归类式并列复句:“海洋很大,也很深”。前者紧凑,语气厚重;后者舒缓,语气柔和。表现风格不同。

这种互换关系,还可从如下例子中得到证明: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②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这两例都是递进复句。①中后续分句只有一个“也”字相呼应,②中有“而且”和“也”联合呼应。这里出现了不同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共现的情况:递进+并列。这种共现现象,还有更为广泛的分布:

并列+递进 我们既不应当因为出了点错误便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因为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章炳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转折+并列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转折+递进 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因果+并列 这些都是天真的、不切实际的,因而也是徒劳的。(赵化南《接受现实》)

条件+连贯 只有先做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谢冕《富有的是精神》)

假设+递进 如果认为这不仅是文学领域里的现象,那么当代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治学经历也许更有说服力了。(范敬宜《漫谈治学的博与精》

这种语言现象,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称为“跨类标志复现”现象,指出:一般复句只标识一种关系,所反映的主观视点都是“单视点”,同时标出两种关系反映了说话人的“双视点”。那么书面语言中为什么会出现“共现”“跨类”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不是语法关系的杂用,也不是乱用,它正是逻辑语义充分表达的内在需要。一般情况下,一种逻辑语义,选择一种语法形式即可实施有效表达,但有时候,一种语法形式不足以充分表达,这便有了异样关联词语共现的情形。

        二

复句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各有一套结构系统。从语法关系上看,有9种:并列、连贯、递进、选择、转折、条件、假设、因果、解证。从语义关系上看,有8种:申说、按断、并立、相反、相对、顺承、层进、倚变。为了准确地辨析复句的语义关系,我们选择没有关联词语的材料;有的是剔除了原句中表示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以下举例说明。(为了压缩篇幅,有的例子不作具体解析)

1.申说关系:两项语义中,前项提出问题,后项进行解说。例如:

这故事颇有效a,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b。

2.按断关系:两项语义中,前项具体陈述,后项作出概括或评价。例如: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a样子非常凶恶b。

3.并立关系:两项或多项语义彼此并立,为等立关系。或是不同事件和现象的并立,或是不同属性的并立,或是不同事理的并立等。例如:

①狂风的战马嘶鸣突奔,暴雨的利箭倾天而至,雷的重炮震天撼地,闪电的火光照彻夜空。

②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

③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4.相反关系:两项语义具有相反关系。有的是然否式相反,有的是矛盾式相反,有的是对比式相反,有的是引申式相反。例如:

①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

②我佩服他的分析,为他担心。

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④相对无言,心心相通。

这是相反关系。①是然否式相反:“没有”和“只有”,前者否定,后者肯定。②是矛盾式相反:“佩服”和“担心”都是“我”的心理。③是对比式相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④是引申式相反:始发分句说“相对无言”,依此推论,两人应是互不了解的,而后续句却说“心心相通”。

5.相对关系:两项语义是相对关系。有的是时间相对,有的是空间相对,有的是人或事物相对等。例如:

①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②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

③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

6.顺承关系:两项语义先后相承,有的是时间顺承,有的是方位顺承,有的是事效顺承。例如:

①黑子挣脱了训导员的搂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营外的地座土岗下,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趴下了。

②场院小屋的门大开着,屋里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儿,遍地是被践踏乱了的干草,草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几滴鲜血和几颗手枪弹壳。

③他摔折了腿,只好自个儿整天躺着。(黎锦熙、刘世儒《复式句和篇章结构》顺承关系例句)

这是顺承关系。①是时间顺承:“挣脱”—“走”—“趴下”;②是方位顺承:“大门”—“屋里”—“遍地干草”—“草上”。③是事效顺承:“摔折了腿”是“事”,“自个儿在家躺着”是“效”。

7.层进关系:两项语义中,后项又比前项有进一层的关系。有的是范围的层进,有的是程度的层进,有的是认识的层进,有的是语义的层进。范围的层进,后项比前项范围更大;程度的层进,后项比前项程度更高;认识的层进,后项比前项认识更深;语义的层进,后项比前项语义更多。例如:

①我们的政府是代表工农的,是代表民族的。

②我们还是有缺点的,有很大的缺点。

③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是水,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④藤萝开花了,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这是层进关系。①中后项范围扩大:前项说“政府是代表工农的”,后项说“是代表民族的”,两项比较“民族”比“工农”范围大。②中后项程度跃升:前项说“我们有缺点”,后项说“有很大的缺点”,两项比较,“很大的缺点”比“缺点”在性质上更严重了。③中后项在认识上升级:前项说“河川中闪闪发光的是水”,后项说“是我们祖先的血液”,两项比较,“血液”是从实质上的认识,而“水”是从形态上的认识。④中后项在语义上追加:前项说“藤萝开花了”,后项说“开得盛而密”,而“开得盛而密”是包括“开花”在内的。

8.倚变关系:两项语义,前项是后项的前提、条件,后项是前项的结果。有的是判断式——后项依据前项语义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为判断句;有的是祈使式——后项依据前项语义提出要求或意向,为祈使句;有的是表态式——后项依据前项语义表明态度和主张,为表态句。例如:

①越大越没规矩。(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倚变关系例句)

②身体不舒服,你明天走吧。(王维贤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倚变关系例句)

③你坐车,我拉一趟。(王维贤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倚变关系例句)

以上是倚变式。①是判断式,后项以前项为前提作出断定说:“没规矩”。②是祈使式,后项以前项为前提表达一种意向——“你明天走吧”;③是表态式,后项以前项为前提表明态度:“我拉一趟”。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把复句作为语法单位看待的,没有超越语法关系进行语义的系统考查,所以导致复句研究中诸多困惑找不到理想的答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复句既有语法结构,又是语义结构,二者统一在书面语言的系统中。一定的语义结构,总是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出现的;一定的语法形式,总是建立在一定语义结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复句的分类,以语法为纲,便可看到不同语义关系的分布;以语义为纲,便可看到不同语法关系的分布。为了简明起见,以下把语义关系称作“某某式”。

(一)以语法为纲、语义为目的复句分类系统

1.并列复句,有并立式、相反式、相对式、层进式4种。

并立式: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相反式: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

相对式:路的左边,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层进式:这种……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

2.连贯复句,主要是顺承式,或时间顺承,或方位顺承。

时间顺承: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方位顺承: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3.递进复句,有并立式、层进式、相反式3种。

并立式: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层进式: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相反式: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把错误推给别人。

4.选择复句,有并立式、相反式、相对式3种。

并立式: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相反式: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国。

相对式: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5.转折复句,有相反式、相对式、顺承式、申说式4种。

相反式:他天资虽然不高,但是学习成绩很好。

相对式:鲁迅先生语言简洁警拔,而茅盾先生语言却细致清丽。

顺承式: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

申说式:在中低纬地区,尤其是近赤道地区,很少出现极光,但并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

6.条件复句,有倚变式、相反式2种。

倚变式: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相反式: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信和文稿珍藏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