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层级阅读理论看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 林静静随着新的课程标准、新的统编教材、新的高考评价形式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尤其是当下的实践领域,各种教学方式涌现,而其中的单元整体教学更是广受一线语文教师所追崇和热捧。但何为“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去落实“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什么理论资源可以借鉴和吸收的?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厘清和探索。
一、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逻辑关系分析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单元。目前人们对“单元”主要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教材单元,即教材目录中所显示的内容:一个单元内含的课文,和配上的相关注释、学习提示,以及单元后设置的单元学习任务。第二是活动单元或经验单元。这种单元是教师或师生基于教材单元,贴合具体校情和学情,自我创生的一种教学单元。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单元”主要指前者。与“单元”息息相关的是“整体”。传统语文教学常以单篇教学一以贯之,割裂了单元各篇课文之间的内在固有关联,失去了教材单元编写体例的整体意义。因此,“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整体”,就是对整个教材单元进行一体化的通盘考虑,从目标到实施到评价,将单元内部的所有选文及其重要的教学要素贯联起来,改变单篇教学的知识细碎化、文章孤立化、教学片面化等现象。[1]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语文”和“教学”,它们两者可以看作是对“单元整体”的约束和规限。第一,“单元”是语文学科的“单元”,即“单元”要紧扣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来组织和设计,进而避免出现“非语文”的“单元”。第二,“教学”是对“语文单元整体”的要求。教师精心考量和设计语文单元整体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实施教学服务。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教师基于教材固有单元结构,结合校情和学情,将单元内部选文及其教学要素关联起来,并对之进行通盘考虑和一体化设计,以促进和实现语文高质量的教学。
二、三层级阅读理论的概念阐释
当我们理解了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内涵后,需要进一步求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资源。在此,我们特别引荐“三层级阅读理论”。该理论是由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专家黄伟教授率先提倡,并在相关合作学校践行的一种阅读教学理论。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理论方法。所谓“三层级”,实质上就是将课文或阅读对象的理解和学习过程分为三个层级,它们分别是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2]
“释义层”是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第一层。那么,何为释义层?简单说,就是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能够感知文章所欲表达的基本思想、情感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不管是文学类文本,还是实用类文本,实质上也就是达到理解基本意思,感受到并能够表达出文章的基本思想和情感即可。所以,“释义层”既是三层级阅读理论的第一层,也是基础层。对于教师来说,它自然也就成了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实施教学的第一步。
与“释义层”不同,“解码层”是在“释义层”基础上更进一步。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达到“释义层”即可,但以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实践来说,必须要从“释义层”进入“解码层”。简单说,该层的实践目的就是透过语言文字的“外衣”,去掌握作者是如何表达出他的基本意思、基本思想和基本情感的,即文本是“怎么写出来的”。具体涉及文本的创作思路、修辞手法、表达艺术、内在情感机理等。所以,“解码层”是三层级阅读理论的核心层,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最关键环节,是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实施教学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释义层”指向的是日常生活阅读,那么“解码层”指向的就是专业性的语文教学阅读。
而最后的“评鉴层”,简单说,就是对阅读对象进行评议、鉴赏、审辨和反思。该层不同于“释义层”和“解码层”,它已经上升到一种“高阶思维”的训练,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基本内容和文本创作路径的学习,而是将学习重点聚焦在“我”(指学生)的立场,即从学生立场出发,评鉴阅读对象之于“我”的意义。比如“我从中学习到了什么?”“该文本中哪些内容对我有深刻地启示?”“从这篇文本中我想到了什么?”换言之,“评鉴层”的教学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审辨文本和迁移运用所学内容。从解码到评鉴的过程,也是从教师教授阅读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显然,后者是三层级阅读理论最根本的价值指向。
此外要强调的是,释义、解码、评鉴这三个层次的划分是有明确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做支撑的,绝非想当然地拍脑袋行事。从心理学角度说,从释义到解码再到评鉴的过程,实则是阅读者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心理运动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储存和编码——信息输出”。从教育学角度说,从释义到解码再到评鉴的过程,实则是学习者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接受知识——转化和内化知识——外化知识”。总之,三层级阅读理论就是将阅读对象分为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次,而阅读学习过程也可以根据这三个层次来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三、依据三层级阅读理论设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路径,是实施语文统编教材的应然选择。一般来说,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少不了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考量。[3]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同样需要重点把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因为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所以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首先要着眼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要素,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来确定目标设计的方向。其次要着眼于教材单元内的选文及其核心教学价值。具体可依据单元导语、选文后的学习提示以及最后的单元学习任务来确定该单元的核心教学价值。最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一定有结构和有层次。目标是用来引领教学的,有结构的目标才能促进统整型教学的实现;有层次的目标,才能促进阶梯型教学的实现。
教学活动是为落实教学目标而存在的,没有指向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显然是无意义的。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两点。一是,教学活动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性和情境性。要将学习任务以情境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二是,教学活动要尽可能地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单元整体教学犹如登山一般,要让学生逐级攀登,逐层跃进。
设计教学评价,一方面是为了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跟踪反馈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而方便教师即时调整教学节奏。但放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域下来看,教学评价实则有两种内涵,一种是内嵌于教学活动中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用来反馈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起到的是一种判定和促进教学的作用。实质上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极具“评价”意味的教学活动。一种是放在所有教学活动实施之后的评价,是一种综合或整合评价,用来反馈学生整个单元学习效果的。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活动设计,主要指前者。
在具体了解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及其设计思路后,不禁进行反思:为何要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来设计与实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呢?我们认为有三点理由。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大部分单元都是读写类单元,只有小部分的活动单元,如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等。而细究读写类单元内部,会发现教学的重心仍在“阅读”上,“写作”可以看作是对阅读学习的延伸。或者可以这样说,写作学习的主要路径是“跟选文学写作”,即需要先进行选文阅读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所以,作为阅读教学先进理论代表的三层级阅读理论自然可以成为指导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
三层级阅读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层级性,而这种特点与单元整体教学内在需要的结构性、层次性、阶梯性等特点相一致。具体说,“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次既是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也是阅读学习的三个步骤,甚至还可以成为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三个环节。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一方面可以彰显并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的语文性,另一方面可以突出并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的层次性。
通过对三层级阅读理论的介入,可以为教师设计与实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一个有效支架。语文教材单元内的选文及其教学要素关系复杂,如何厘清这些关系,并寻找到最恰宜的切入点,是每一位老师在设计与实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时都会遇到的困难。而参照三层级阅读理论后,我们可以率先厘清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即三大环节。然后再结合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充实三大环节即可。
四、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设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示例
在有了理论指导前提下,我们尝试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结合三层级阅读理论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要领、思路等,来具体看看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分析
从该教材单元导语可以看出,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关“青春”的,该单元指向的语文关键能力是运用恰当的文学形式表达独特的自我情感。从选文角度看,该单元主要由五篇诗歌和两篇小说组成。从单元学习任务角度看,该单元需要完成四个核心任务,也是本单元主要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任务是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并说出其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比如点燃热情、激发反思的地方。
第二个任务是理解和阅读单元内的五篇诗歌,引领学生聚焦“语言”和“意象”两点来学习诗歌(诗歌的表达方法、内蕴情感等)。
第三个任务是理解和阅读单元内的两篇小说,从中寻找让自己感动的片段,并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第四个学习任务是结合该单元所学的语文能力(如分析意象,锤炼语言的技巧等),围绕“青春”话题写一首诗,并交流展示。
显然,前三个任务指向教学活动,第四个任务指向教学评价。前三个任务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第四个任务的完成来反馈和体现。
(二)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上面对教材单元内容的分析,结合三层级阅读理论,可将该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教学活动一,释义层:阅读、整理和交流。
目前学校要筹划举办一场“青春朗诵会”,但朗诵篇目要靠大家自己写,不能阅读他人作品。所以,我们要来学习本单元的有关文章,希望大家学有所得。
1.请大家自由地、有感情地阅读本单元内的七篇选文,一要圈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做好批注。二要在批注中回答你为何圈点勾画这个地方。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
2.阅读完每篇文章后,依次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这篇文章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青春情怀?(3)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教学活动二,解码层:合作、分析与探究。
1.诗歌语言是极具艺术感染性的,请同学们阅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其中的“意象”,并理解本诗的基本构架。如本诗上阕主要是写景,下阕主要是抒情,而全诗通过“意象”的聚合,营造出一种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的特殊意境。请同学们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2.请同学们阅读剩下的四篇诗歌,然后梳理出各篇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并据此赏析不同的诗歌意境和不同的表达风格。
3.小说是一种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请同学们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两文,从叙事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的层面赏析两篇小说不同的表达效果。教师需要搜集有关叙事学中的叙事视角的资源材料,以供学生参考使用。
4.细节是故事得以生动的最重要因素。确定两篇小说的核心人物,并自由选择相关片段,从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细节处赏析人物想象,总结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常见手法。
教学活动三,评鉴层:比较、赏析和反思。
1.播放《恰同学少年》《百合花》《哦,香雪》等影视作品的相关片段,并结合课文中的相关描写,让学生感受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在表达效果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差异?引领学生学习评价不同艺术的立场、视角和方法。
2.本单元内的七篇文章,有小说和诗歌两种体裁,并且都是有关“青春”话题的。请同学们赏析诗歌和小说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建议学生从“语言表达、阅读感受、内容呈现、情感抒发”等不同角度加以赏析。
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以“青春不朽”为题创作一首短诗。先自主创作,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教师予以指导,学生修改后,再在班级内分享和展示。
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设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设计支架或抓手,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引领学生逐步攀登教材单元学习的山峰,逐层获取教材单元所带来的的不同风景。我们真诚地希望,借助三层级阅读理论不断改进和优化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而促进和实现语文单元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煜晖,郑国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J].教育研究,2018(2).
[2]黄伟.教学解读与阅读能力发展层级简论[J].学语文,2019(1).
[3]叶薇芳.课堂教学:向有意义学习转型[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5:216.